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成因的实证分析

2015-09-10 07:22李敏艺刘思彤
经济师 2015年7期
关键词:收入差距实证分析城镇居民

李敏艺 刘思彤

摘 要:文章利用1995-2012年数据,选取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变量设计,并构建计量模型来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状况。研究发现失业率、第二产业增加量占GDP比重、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均有正向影响,其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对收入差距影响最为严重。基于上述结果,围绕控制失业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關键词:城镇居民 收入差距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064-0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逐年增加。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88018.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3320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1元,比上年增加9.73%。同时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也不断拉大。1995年,10%最高收入户收入仅为10%最低收入户的3.78倍,2012年这个倍数拉大7.59倍,收入差距拉大明显。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比较复杂。王培刚、周长城(2005)着力研究失业率、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陈斌开、杨依山、许伟(2009)考察性别、教育、经验和地区等因素对城镇居民劳动收入差距及其演变的贡献。李实(2011)指出中国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垄断部门和竞争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等六方面。

许多学者基于对收入差距研究提出解决思路和政策建议。徐春兰、黄健元(2009)提出加快经济发展,规范市场环境,落实“扩中、保低、调高”方针、取缔非法收入、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抑制收入差距拉大的对策建议。陈钊、万广华、陆铭(2010)提出缩小中国城镇收入差距,亟需打破劳动力市场进入壁垒和产品市场行业垄断。

综上所述,许多学者已经意识到城乡居民之间、城镇居民之间以及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均有拉大趋势,但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对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缺乏更深入的研究。针对已有研究不足,本文主要围绕近年来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现象展开研究:基于统计数据、基尼系数分析收入差距现状,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厘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关键外部性诱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一)收入差距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个阶层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年收入逐年增加。据统计资料显示,10%最低收入户人均收入增加微弱,自1995年来增幅低于3倍,而10%最高收入户人均收入却急剧增加,增幅超过7倍。

洛伦茨曲线是表示社会收入或财产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曲线,其弯曲程度越大,表明收入分配就越是不平等。由图1可知:1996年,洛伦茨曲线最接近绝对平均线,意味着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在此时间段相对最为公平。此后至2002年,洛伦茨曲线逐年远离绝对平均线,而且相互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此阶段内,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财富分配不公日益显著。2006年,洛伦茨曲线出现向绝对公平线靠拢的逆转,之后存在明显交重现象,洛伦兹曲线或部分重合,或在高低收入群体当中时有交叉。

(二)收入差距总体不断拉大

针对洛伦茨曲线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现象,这里引入基尼系数进一步分析(见图2)。基尼系数用于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是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衡量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从图2可以看出:总体上,我国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呈拉大趋势,2001年基尼系数变动幅度较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大幅度拉开。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基尼系数大幅度增高。2006年基尼系数首次出现回落,基尼系数回落现象持续到2007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基尼系数出现短暂的反弹。之后,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的调控下基尼系数逐步实现回落。2012年基尼系数达到近年来最低点。

三、基于回归分析的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分析

(一)回归分析

城镇居民收入可以分为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由于收入的构成十分复杂,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因素也往往具有多元化特征,通常情况下,分析很难涵盖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本文在选取可能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收入差距变动关键因素进行探讨。

1.被解释变量的选取。本文采用基尼系数(Gini)作为收入差距的测量指标,具体由1996-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分等级的城镇居民收入测算得到。

2.解释变量的选取。收入差距的扩大与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但受限于现有对经济统计核算存在口径差异,本文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AGDP)作为经济发展情况的替代变量。此外,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于现阶段发展实际,选取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Engel)、第一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IndFirst)、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IndSec)、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IndThird)、城市登记失业率(UUR)、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Income)、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Cost)等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模型。利用1995-2012年上述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模型如下:

Gini=β0+β1AGDP+β2CPI+β3Engel+β4IndFirst+β5IndSec+

β6IndThird+β7UUR+β8Income+β9Cost+μ

通过OLS法估计,可得到回归估计结果(见表1)。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第一产业增加量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增加量占GDP比重、城市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这几个变量与反映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正相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第三产业增加量占GDP比重与反映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负相关。模型修正决定系数R2为0.979,F值通过1%显著水平的联合检验,说明模型解释效果总体上是显著的。但大多数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的t值偏低,说明模型存在非常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故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处理,得到筛选模型(见表1)。但筛选模型中Income解释变量更不显著。进一步去除该解释变量,得到优选模型,如下:

Gini=β、0+β、1IndSec+β、2UUR+β、3Cost+μ、

表1中优选模型估计结果显示,IndSec解释变量t值为2.298,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UUR和Cost解释变量的t值分别为10.534、3.708,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三大变量均与反映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正相关。其修正决定系数R2为0.976,优选模型F值为234.512,为基本模型F值的2.66倍,提高显著,证明优选结果有效。由此可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城市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分析

根据优选模型结果,城市登记失业率、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三个解释变量是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这里对其展开分析:

第一,在优选模型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回归系数为2.312×10-3,即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增加一个单位,基尼系数约增加0.002。2013年,上海市第三产业平均工资为71385元,第二产业52271元,第一产业35230元,仅为第三产业的0.49倍,可见不同产业的工资待遇差别明显。产业结构合理与否是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经济健康发展才能使收入分配合理,所以产业结构合理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调节供需达到新的平衡,使得收入在不同产业中的分配趋于相对公平。

第二,城镇居民失业率的回归系数为8.084×10-2,即城镇居民失业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基尼系数约增加0.081。当市场经济下行,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往往对技术和工作经验相对薄弱的中低收入者造成较大冲击,而对技术和工作经验丰富的高收入者较小。劳动者失去工作后,收入水平会大幅降低,加深收入差距。所以失业率是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预警器”,失业率上升,使得贫富差距程度加深,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口比例减少、低收入阶层的人口比例增大。可见城镇居民失业率对基尼系数的影响不容小觑,对调节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要抑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就需保障就业,促进就业。

第三,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回归系数为4.754×10-3,即每增加一个单位,基尼系数约增加0.005。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手段,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但是,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与基尼系数成正相关,即社会保障支出增加会加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以养老保险为例,多缴多得,使得有缴费能力的高收入群体退休后得到的财政转移性支出高于缴费能力受限的低收入群体。由此可知,社会保障制度在权衡公平和效率时,没有能解决收入差距的问题,使得社会保障的再分配职能沒有得到充分体现,也使得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加深。

进一步将优选模型的系数标准化,得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标准化系数为0.098、城市登记失业率的标准化系数为0.752、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标准化系数为0.264。可见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影响最为明显,社保支出其次,最后是产业结构。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利用1996-2013年城镇居民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主要通过基尼系数来分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失业率、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是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从其标准化系数上来看失业率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由此主要从优化产业结构比,控制失业率,调整社会保障支出三个方面提出调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建议:

第一,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第二产业改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借鉴德国的“工业 4.0”对我国第二产业改革,依托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促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并把这种技术升级与创新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进行转化,合理有效地提高生产率。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快速发展第三产业。一方面需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第三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不仅要推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还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着眼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缩小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

第二,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失业预防,促进(下转第68页)(上接第65页)失业人员再就业。劳动就业是人们获得收入最基本的途径,缩小收入就要控制失业率。首先要继续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措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重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制定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加强对失业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免费就业培训。加强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确保失业者能够了解、掌握并有效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就业。

第三,调整社会保障支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是低于世界整体水平的:2012年我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585.52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的9.993%,这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到50%的比例。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仅需要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而且还要注重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一方面,加大财政支出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另一方面,调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关注弱势群体,确保我国社会保障的质量。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救济、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以此平衡初次分配的差距。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社保基金管理机制。

本文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一方面,在解释各变量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方面,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实证研究中纳入考虑的影响变量是有限的,逐渐建全和完善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和研究体系需要更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培刚,周长城,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与动态研究[J].管理世界,2005(11)

[2] 陈斌开,杨依山,许伟.中国城镇居民劳动收入差距演变及其原因:1990-2005[J].经济研究,2009(12)

[3] 李实.中国收入分配中的几个主要问题[J].探索与争鸣,2011(4)

[4] 徐春兰,黄健元.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原因及抑制对策[J].西北人口,2009(1)

[5] 陈钊,万广华,陆铭.行业间不平等:日益重要的城镇收入差距成因[J].中国社会科学,2010(3)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8;通讯作者:李敏艺。)(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收入差距实证分析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异质性与居民收入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