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群众路线意识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

2015-09-10 07:22张建
理论导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党群关系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

摘 要:党群关系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性政治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种矛盾的凸显时期。这给我们党密切党群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我们党需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路线意识、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意识;党群关系;执政基础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2-0047-04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省市协作项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党群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建(1967-),男,安徽全椒人,常州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群众路线,深刻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源于我们党始终保持群众路线意识,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新时期进一步增强群众路线意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我们党不断战胜困难走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一、新时期增强群众路线意识是时代的需要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饱经磨难而不衰、历经艰辛而不倒,就是因为始终树立群众路线意识不动摇,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松懈。群众路线意识,“是特指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自觉站在群众立场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的总和,是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理论高度认同和深刻内化的结果,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性质和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意识的基本内容。”[1]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更加需要增强群众路线意识,密切党群关系。      1增强群众路线意识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思想前提。群众路线意识渗透于党的所有工作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党的90多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就是一部群众路线不断发展的历史。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党的每一个正确理论的提出,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每一次革命斗争的胜利,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每一项建设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每一个伟大奇迹的创造,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奋斗。正是由于党不断增强群众路线意识,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党才能领导人民群众,战胜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顺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了改革开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9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牢固树立群众路线意识,我们党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党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忽视群众、脱离群众,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历史一再证明,树立群众路线意识是我们党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思想前提。      2增强群众路线意识是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要想长期执政下去,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就是说,增强群众路线意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能否增强群众路线意识,真正坚持群众路线,检验着我们党的执政信念和执政能力。只有增强群众路线意识,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真正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的60多年执政实践充分证明,提升执政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增强群众路线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      3增强群众路线意识是经受“四大考验”的客观要求。历史的主体是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来自于党的不懈努力和人民群众的自觉选择。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意识,始终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以及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人民群众对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着缺乏群众路线意识、影响群众安居乐业的现象。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归结起来就是党群关系的考验和挑战。在党情国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只有进一步增强群众路线意识,更加深入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挑战。      4增强群众路线意识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支点。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强烈愿望和共同期盼。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最基本的着眼点在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就是把国家、民族、人民的期盼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融为一体。”[2] 归根到底一句话,中国梦就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因而,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必须增强群众路线意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全体中国人民的力量,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创造热情。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着眼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广泛地造福全国各族人民,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自己既是民族复兴伟业的参与者、建设者、创造者,又是直接受益者。牢固树立群众路线意识,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动力;群众路线也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中,发挥正能量的作用,并在实践中继续得到检验和发展。      二、新时期增强群众路线意识核心是要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新的历史时期,增强群众路线意识、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要深刻回答并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我们党强化宗旨意识的重要体现,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前提,获取长久执政地位的力量源泉。明白“为了谁”、认清“依靠谁”、摆正“我是谁”,才能够自觉增强群众路线意识,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1党的宗旨深刻回答了“为了谁”这一问题。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方向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深刻回答了“为了谁”这一问题,即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文韬·国务》上阐明:“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诸身,赋敛如取于己,此爱民之道也。”这段话反映了古代君王要尊民、爱民、亲民的道理。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3] 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关键是时刻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与各族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明白“为了谁”,一要悟透谁是人民群众。我们讲的人民群众,是社会人群的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要悟透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推动者。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巩固执政地位的理论源泉。三要悟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党的群众观点深刻回答了“依靠谁”这一问题。任何一个政党要成就伟大事业必须拥有伟大力量,力量之源、执政之基始终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深刻回答了“依靠谁”这一问题,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回顾历史,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处于危急关头,总是人民群众成为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重要力量。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的拥护革命的群众。”[4] “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5] 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关键是充分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创造作用,凸现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认清“依靠谁”,一要把人民当主人来尊重。人民是社会的主体,要切实保障和落实人民的民主权利;党的成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二要把人民当先生来请教。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我们党增长政治智慧、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艺术的沃土,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三要把人民当亲人来对待。视群众为亲人,自觉同群众融在一起、打成一片,多为群众办实事,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3党的性质深刻回答了“我是谁”这一问题。任何一个政党都通过理论、纲领表明自身的性质,明确方位、认清自我始终是一个基础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深刻回答了“我是谁”这一问题,即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才能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提升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6] 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关键是摆正自身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员干部来自群众、植根群众,不是游离群众之外的另类。”[7] 回答“我是谁”,一要扎根群众、坚持“两个先锋队”的性质。我们党只有始终扎根人民群众之中,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做到政治清醒、保持定力,才能昂扬向上、奋发有为,才能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二要情系群众、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只有始终情系人民群众,做人民的公仆,做人民的儿子,才能真正同人民群众融在一起、打成一片,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三要感恩群众、以实际行动回报群众。我们党只有把感恩群众作为政治要求、基本修养,常怀感恩之心,常施惠民之行,才能汇聚事业发展的无尽力量。      三、在增强群众路线意识中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党群关系。从根本上讲,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党群关系实质并没有改变。但党群关系所面临的客观环境、任务等和过去相比确有很大不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我们党增强群众路线意识、密切党群关系显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      1增强群众路线意识是先导。牢固树立群众路线意识,时刻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党的政治优势、保持长久执政地位的力量源泉。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意识普遍增强,党群关系就能够和谐发展;反之,党群关系就必然出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诸多原因,党的部分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意识淡化,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动力不足。因此,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我们需要不断增强群众路线意识,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一重要观点有力驳斥了以往一切剥削阶级蔑视人民群众、歪曲人民群众的怪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增强群众路线意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是我们迎接挑战、开创未来的重要法宝。二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三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党员干部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最大限度地把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      2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是核心。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切实把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把握唯物史观、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应有之义。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主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主体。没有人民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因此,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我们需要更加突出地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切实把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贯穿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不断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一要善于倾听群众意见。密切党群关系,必须允许群众对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工作提意见,允许群众用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方式提意见,允许群众用能接受的和不能接受的口吻提意见,各级领导要有广阔的胸襟欢迎群众提意见、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二要努力扩大群众参与。密切党群关系,就要让群众多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坚持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发扬党内民主、人民民主、社会民主,坚持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议,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三要有效排解群众困难。密切党群关系,就要有效为群众分忧解难,了解群众冷暖疾苦,掌握群众所需所求,仔细研究问题解决之道,从而真正赢得群众、赢得民心、赢得未来。      3把握群众工作特点是关键。善于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探索群众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根基。当前相当部分领导干部不善于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有的人不敢接触群众、甚至害怕群众;有的人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在群众面前作威作福;有的人以“管人者”自居,肆意欺压群众,等等。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8] 因此,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做好群众工作,积极研究和科学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的特点。一是利益需求多样化。新形势下解决党群矛盾的根本落脚点,只有真正让群众获益,群众才有可能满意。群众的需要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从单一趋向多样化、从普遍化趋向差异化,党和政府需要针对不同的利益群体统筹群众工作。二是潜在问题凸显化。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涉及领域更宽、利益调整更深、风险挑战更大的“深水区”,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文化体制转型、资源环境压力等诸多问题集中显现,而一些恐怖活动、环境污染、非法集资和邪教渗透等新的热点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三是工作手段数字化。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以及新兴媒体迅速普及,传统的学文件、读报纸等单一说教式的方法已经无法引起群众的关注与兴趣,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实现双向互动,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正效能,使其成为党员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有效平台。      4建构互通共融语言是保障。建构党群之间互通共融的语言,将党的理论化为群众的语言,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的重要渠道。因此,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我们需要将党的理论和实践话语体系转化为群众能够接受和理解的语言体系,使得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制度等能与群众性语言和谐对接、互通共融,便于相互交流、理解并形成共识。[9]

一要树立党群之间互生共荣的理念。党没有自己特殊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剥削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群的价值目标和根本利益从本质上来讲是一致的,党和人民群众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血肉关系。二要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要积极吸纳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表述,具有强烈的时代化元素和大众化气息,让群众更好地理解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理论的主要内涵。三要切实改变文风,确保党面向群众的文件、制度和工作语言朴实易懂,便于理解执行。党员干部要少讲“官话”“空话”“套话”“大话”,多用群众语言和群众交心,多倾听群众心声、多关心群众疾苦。要切实进一步推进党建话语体系群众化改造,防止党的语言“圈子化”和党群语言隔阂,以大众化、时代化的党建理论和党建文化团结凝聚群众,密切和优化党群关系,不断提升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本领和水平。      常言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密切党群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切实增强群众路线意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了解群众心声、关注群众疾苦,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就一定能够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参考文献:

[1] 龙秀雄.群众路线意识与新形势下的党群关系[J].岭南学刊,2014,(2).

[2] 蒋宏宾.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J].http://wwwwenmingcn/specials/zxdj/dangqunluxian/yjjd/201308/t20130813_1404569shtml.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7.

[4]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5]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81.

[6]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12(1).

[7] 林海.论群众路线强势回归的三个关键着力点[J].科学社会主义,2013,(5).

[8]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9(1).

[9] 陈荣武.党群关系建设的时代诉求与优化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3,(11上).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党群关系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前施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