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奇峰异景 图绘五岳三山

2015-09-10 20:12杨中良
投资与理财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三山五岳奇峰大宇

杨中良

在我的印象里,孙大宇是个勤奋的人,脑子里有很多想法,并且会很执着地去做一件事。读过《孙大宇图绘三山五岳》之后又一次印证了我的观点。踏遍五岳写三山,真的不是一句玩笑。完成这样一个工程需要的也不仅仅是一份勇气和毅力,更重要的是对艺术的执着和信念。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数人没有做到,孙大宇做到了。

大宇早期学过西画,又在1997年追随石开先生学习书法篆刻,而后又拜入吴门师从吴悦石先生研习中国画。习画过程中,其在深入传统的同时不断外出写生,以自我之视角,描绘了大量无论古今都鲜于观照的景致,在自我体悟的构建下,借鉴先人经典,而于传统山水符号之外,养成了惟其独有的家山之景。

石涛尝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对于记录、创作《三山五岳》,大宇的这次行走搜寻的又何止是奇峰、奇景,他把大部分古今画家有意无意略去的“人”和“工”请了回来,少了几分仙气儿,多了些许人气儿。此中每幅山水都有对号入座的具体存在感,不再千山万山是一山地含糊着。在刻画物象时,细线与阔笔理性结合,恣意而圆润,分得清道得明。大宇还打破了那些经典的留白模式,景物充溢纸面,而其五色淡墨递相流布,气息在景深中游走,使得画面毫无压抑局促之感。画中我们还能看到时而出现的速写笔致,以及经典中不曾有过的对应关系和观察角度,他甚至在有意回避之前精研过的古人招式,只是纯粹地对景,一切的不相干统统舍掉,用自己的手眼心重新揣摩。

我们说,研究什么是什么的那是科学,而艺术就是作什么而不是什么。画于纸面上的虽然是眼中的景,但真正的初衷是胸中的意境。大宇身临三山五岳,一路中得到的风雨、晴虹、人情、困苦,如此的强烈与丰富,这些在他心中翻滚、调和,然后细腻精确地与手下的笔触链接,将它们映照在了画中。

《三山五岳》是孙大宇对中国山水画千百年来的造型、造境经过思索、实践之后给出的他自己的一套解答,以他自己的视角打破着又延续着中国山水画的程式。随着时光流转,这160幅画作将化于大宇的内心,渐渐感悟,感悟那些只有经历过这些的他才可以想见的东西,而我们在感赏此巨制的同时,更满怀期待,期待着既可守于寂寞,却又不甘寂寞的大宇的下一次进境。

孙大宇

号盛石。先后就学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1997年5月拜石开先生为师学习书法篆刻,2007年5月拜吴悦石先生为师学习中国画。曾于中国国家画院、今日美术馆从事编辑工作。先后在北京、山东、湖南、广东、内蒙古等地举办个展十余次,参加全国联展、邀请展几十次。作品及文章散见于《中国书法》《中国书画》《东方艺术》《美术报》等;传略曾被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山东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播放。2011—2014年游历三山五岳并创作《孙大宇图绘三山五岳》册页160幅。出版有《孙大宇诗画选集》《中青年名家孙大宇》《孙大宇画集》《孙大宇诗文书画集》《孙大宇图绘三山五岳》等。现为国画网总编、燕京画会秘书长、职业画家。

猜你喜欢
三山五岳奇峰大宇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奇峰出云含美意——天柱山掠影
浣溪沙·庚子上元夜问月
《中国画鉴赏》之搜尽奇峰打草稿
女医生演义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形影不离
借你一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