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发展现状调查

2015-09-10 21:02蓝娅萍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高校图书馆发展现状

蓝娅萍

摘要:本文以丽水学院图书馆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分别了解高校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情况,以及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服务情况。通过分析,发现高校图书馆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资源利用率低、宣传力度不够、活动形式较少、读者阅读习惯“落后”、阅读需求难以满足等方面。建议从丰富馆藏资源类型、加强自身宣传、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数字服务、建立评价体系和完善互动机制5个方面来完善图书馆服务工作,推动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在高校教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学领域对高校图书馆利用及建设、服务情况的研究成果颇丰,尤其是对本科群体和研究生群体的研究,如李铁梅的《高校图书馆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一一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赵瑾、厉莉、孙玉玲的《研究生用户群体图书馆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一一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为例》。相较于以本科读者群体和研究生读者群体为研究对象所取得的丰硕的成果,以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很少。因此,笔者以丽水学院图书馆为例,对高等院校图书馆阅读利用、阅读需求及建设服务情况进行调研,为高等院校图书馆建设提供建议与对策,以求促进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实施时间为2014年9月3-30日。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共向丽水学院的师生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79份,有效率为84. 22%。其中向教师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7份;向学生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12份。问卷问题主要涉及读者利用馆藏文献的频率、馆藏资源的获取方式、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了解程度、对电子资源的态度与看法,以及读者的阅读需求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资源利用率低,获取方式单一

如表1所示,在接受调查的教师和学生读者当中,仅有16.89%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使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学生“经常使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比例略高于教师。被调查的37.72%的教师和58.02%的学生“偶尔使用”图书馆文献资源。11.38%的教师和5.66%的学生“基本不使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低利用率使得图书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影响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的因素有很多,如“建设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经费投入不多并且不稳定”等。文献资源结构和图书馆服务也是影响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的重要因素。在回答“影响你使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主要因素”的问题时,42.22%的读者表示“馆藏资源总类少”是影响使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主要因素,38.52%的读者认为图书馆文献“资源更新速度慢”,“借阅检索不便捷”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详见表2。

如表3所示,“到馆借阅”仍然是教师和学生获取文献资源的主要方式,46.71%的教师和73.58%的学生表示,“到馆借阅”是他们获取馆藏文献资源的首选。“在线下载”也是读者获取馆藏文献的新方式,20.84%的被调查者表示“在线下载”是他们获取馆藏文献的主要方式。

2.2 宣传力度不够,了解程度不高

图书馆对自身馆藏文献的宣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如表4所示,仅有5.39%的教师和3.77%的学生对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非常了解”,19.76%的教师和14.62%的学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比较了解”,教师的比例略高于学生。48.50%的老师和50.94%的学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了解一些”。仍有26.35%的教师和30.67%的学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不了解”。图书馆宣传渠道的单一是导致读者对馆藏资源了解程度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书信息获取是读者获取馆藏资源信息、揭示图书馆自身宣传活动效果的有效途径。表5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读者当中,仅有19.79%的教师和学生是通过图书馆自身的宣传活动,如“好书推荐”活动来获取图书馆新书信息。高达52.51%的教师和学生表示是通过“自己查阅”来获取图书馆的新书信息。这一方面说明读者对于获取文献的主动性较强,另一方面说明图书馆对自身文献资源的宣传还不够,主要表现为宣传渠道单一,交互性不强,造成读者对馆藏资源的了解程度不高,并最终影响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使用情况。

2.3 活动形式较少,作用效果不佳

图书馆活动是图书馆扩大自身影响力,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如表6所示,“专家讲座”和“图书馆使用培训”活动在读者群体中熟知程度较高,较受读者的喜爱。“各种竞赛活动”在读者群体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征文”活动由于其活动对象的受限性,在读者群体中影响力较小。

为了进一步了解图书馆举办活动的效果,笔者以图书馆新生入馆培训活动为例进行调研。379份回收的问卷结果显示,有348人(占91.82%)认为图书馆新生入馆培训“有意义”,但只有188人(占49.60%)认为有一定效果,160人(占42.22%)认为“效果不明显”。还有31人(占8.18%)认为图书馆新生入馆培训活动“没有意义”。由此可见,为数不多的图书馆活动成效甚微,也进一步影响了图书馆的使用和服务情况。

2.4 阅读习惯“落后”,偏爱纸质文献

如表7所示,接受调查的读者当中,42.48%的教师和学生表示,在资源选择时会优先选择“纸质资源”。将“电子资源”作为首选只有24.27%的教师和学生。总体来说,读者群体更偏爱纸质文献资源。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读者更偏爱纸质文献资源有如下4条原因。169人(占44.57%)认为纸质文献阅读起来更方便;93人(占24.61%)是因为查找习惯而选择纸质文献;57人(占15.08%)认为纸质资源种类更丰富;60人(占15. 749/o)对电子资源不熟悉也是更偏爱纸质资源的重要原因。

数字资源是未来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主要形式,也是未来馆藏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向。关于“是否能接受馆藏资源全部为电子资源”,40.37%的教师和学生表示“不能接受”。仅有17.41%的读者表示“完全能接受”,其中,教师群体的接受程度高于学生群体。见表8。

2.5 资源建设问题多,读者需求难满足

如表9所示,44.85%的教师和学生表示纸质资源能够基本满足需求。29.94%的教师和35.38%的学生表示,目前的纸质资源只能部分满足阅读需求。但仍有28.14%的教师和6.13%的学生表示,自己的阅读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相较于纸质资源建设,高等院校的电子资源相对薄弱。如表10所示,38.79%的教师和学生表示,目前的电子资源只能部分满足自身需求,18.99%的教师和学生认为自己的需求电子资源不能够满足。与纸质资源需求相比,电子资源的读者需求更大,是未来高等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向。

379名被调查者(教师和学生)回答了“您认为目前图书馆文献资源最需要加强建设”的问题。其中143人(占37.85%)认为应该主要加强专业文献资源的建设,78人(占20.66%)认为考试用书的文献资源也需要加强;科普读物、畅销小说和报刊杂志也有一定的阅读需求,分别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7.35%、13.25%、10.89%。高等院校读者群体文献需求类型多、需求大,也从侧面揭示了高等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类型少、资源结构不合理等资源建设问题。

回答“目前高等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的主要问题”时,93人(占24.53%)认为“文献类型不丰富”,76人(占20.10%)认为“电子资源总类少”,66人(占17.47%)认为“资源更新不及时”,46人(占12.26%)认为“借阅检索不便捷”,40人(占10.62%)认为“沟通反馈不顺畅”。“借阅周期较短”和“资源结构不合理”也是目前高等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存在的问题,分别占被调查者的9.48%、5.06%。另有0.48%的读者提出了其他的一些原因,如资源推荐服务欠缺、网络免费资源建设不足等。

3 对策与建议

3.1 丰富馆藏资源,线上线下共建

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影响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首要因素,也是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的基本条件之一。高等院校图书馆受限于资金投入、人才队伍等因素的影响,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建立满足用户的多层次需求的馆藏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应该“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充分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建立“购买+自建”的馆藏建设模式。如“青番茄”可供借阅书籍的来源基本有三条途径:最主要的途径是图书采购部购买;其次,“青番茄”的漂书码头也能提供部分免费借阅书源;另外,“青番茄”与上游出版企业建立长期战略联盟,可以免费获得出版方的图书资源。积极构建和加入各种图书馆联盟机构,也可以为图书馆获得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加快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多样化与特色化,不仅要包括印刷型文献,更要将其深化,包括视听文献、光盘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等出版资源在内的信息资源建设,电子化、数字化虚拟馆藏以及数据库的镜像站点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子阅读者的需求。电子资源的建设很多时候通过搜索引擎来实现,通过搜索工具获取特定的书目信息,以OCLC为例,它开始通过WorldCat知识库来支持用户需求驱动的采购模式。这项服务能够将书商的自动化数据收集到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v Center,Inc,OCLC)的知识库中进行更新,图书馆则能够通过WorldShare接口发现这些记录,让读者访问和发现更多的书目记录。电子资源的建设要处理好数字资源与纸版文献资源间的互补性问题,电子资源的购置,应对馆藏纸版文献资源起到有效的补充。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免费资源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组织机构,以推动馆藏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

3.2 加强自身宣传,树立“品牌”影响

图书馆的宣传工作是影响图书馆效能发挥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如何让读者充分了解图书馆,了解图书馆中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当今图书馆又一重要任务。目前,高等院校图书馆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常见的宣传形式主要有宣传栏、宣传手册、展架等,这些传统宣传方式宣传范围有限并且收效甚微。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宣传应该进行立体宣传,利用营销传播手段,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力。“整合营销传播能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和营销手段,始终传达企业一种品牌形象,通过合力的力量将品牌推出,实现品牌的异军突起效果。”一方面图书馆应该制定科学的阅读活动宣传方案,充分利用校内宣传渠道,如校园网、校报、校广播电视台等,对图书馆进行宣传。另一方面,社交网站、QQ群、微博、微信、豆瓣社区等新型宣传渠道也应该逐渐的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采用。如何让更有效、更吸引眼球的宣传方式来宣传自己,树立图书馆自身品牌,一些图书馆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台湾大学图书馆编排的短剧《早安,图书馆》在YouTuBe上广为流传,被专家称“成功的口碑行销”。

3.3 深化数字服务,引导阅读习惯

电子资源由于其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方便快捷等优势,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而尽管高等院校图书馆大多建立了专门的电子阅览室,但读者受到电子阅读器、阅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实体形态图书发挥的作用在读者心中根深蒂固并享有较高的地位。深化图书馆数字服务,引导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对提高图书馆利用率,促进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等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来深化其数字服务,引导读者新的阅读习惯。①提供电子书阅读器外借服务。为了提供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激发读者群体尝试新服务的兴趣,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前后推出了电子阅读器外借服务。从他们的实践来看,图书馆提供电子书阅读器,大大改善了数字文献的阅读环境,不仅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还提高了文献资源的使用率。②完善电子资源采选机制。近年来,美国大学图书馆兴起了读者决策采购模式(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PDA),即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确定采访模式。根据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基于PDA的电子图书采购的实践经验,电子书提供商会根据读者的实际阅读结果决定电子书的购买方式,还可以按读者需求印刷并装订所购买的电子书,真正做到了读者的需要就是图书馆的目的。③建立健全电子资源评价机制。电子资源的评价机制应该包括预评估和后评估,预评估是指在电子资源购买之前,对电子资源内容的数量、质量、检索系统的功能、价格等方面的评价。后评估主要是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对电子书的内容、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审视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投入的经费以及电子资源服务效益。

3.4 创新活动形式,注重活动成效

“中国人的阅读量低但不代表大家就没有了阅读的需求与欲望。这有可能是我们的阅读渠道出现了问题。传统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活动形式单一,往往局限于“图书推荐”、“图书馆讲座”、“读书节活动”、“阅读月活动”等形式,效果不明显。高等院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如图书漂流、知识竞赛、漫画摄影比赛、DV大赛、艺术展、各种征集活动、新年诗会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让阅读不再枯燥,也让每个读者的视界从书本开始向外延伸、扩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需要各种职业人才,除了拥有文字能力较强的荐读人才、策划人才,还需要视觉设计专业人才、营销人才、网络管理人才,他们都应该有着对时尚、创意、新闻的敏感度及对阅读推广的热情,因此,建立一支强大的阅读推广志愿者队伍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活动成效是阅读推广活动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因此,活动评价是阅读推广活动的关键环节,是提升活动效果的有效手段。首先,在阅读活动期间,图书馆要加强和广大学生的互动,及时获取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反馈信息,及时对阅读活动的不足进行改进。其次,在阅读活动结束后,一方面要对活动效果进行抽样调查,看活动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找出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阅读推广活动的改进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对阅读活动的经验与做法进行宣传总结,对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部室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3.5 建立评价体系,完善互动机制

图书馆评价就是人们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按照科学的方法和程序,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图书馆活动过程及其产生的效果,即对图书馆实现其目标和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所进行的评估和测度。高等院校图书馆应该建立起包含文献资源建设评价、图书馆服务评价、图书馆效益评价、图书馆活动效果评价、数字图书馆评价、网站评价等一系列贯穿于图书馆日常工作和建设活动当中的评价体系,使得对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和服务有着直观的了解,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工作效能,并为图书馆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评价体系的建立就需要评价主体的评价,作为图书馆的主要使用者——读者,对图书馆各项工作的评价十分重要。因此,一个及时有效的互动机制对评价体系功效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高等院校图书馆应该利用当前新型的沟通工具,如QQ、微信、微博等,建立起与读者及时有效的互动渠道。把与读者沟通作为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了解读者对图书馆工作服务的第一手评价资料,改善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图书馆工作服务质量,提供读者满意度,吸引读者使用馆藏资源,进一步提供馆藏资源利用率,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高校图书馆发展现状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