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2015-09-10 07:22郭巧玮
考试周刊 2015年51期
关键词:字词教学阅读训练语感培养

郭巧玮

摘 要: 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一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因此,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关键词: 语感培养 字词教学 句式练习 朗读背诵 阅读训练

新课改背景下,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感强调的是个人的经验、个人的感悟及个人的语言修养。语感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知识对语感培养起很大作用,语感的培养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一个体验感悟的过程。语感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感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要重视字词教学

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感受。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做基础,有熟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儒染。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而且要重视整体感悟。语文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语感的培养要让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从中掌握言语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因此,在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起字词同事物的联系,不断积累字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表象。一年级课本每篇课文都有插图,很多字词都可以利用插图引出和教学,不仅“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如此,“课文”也如此。如《鹅》文中的“鹅、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词语,都可以利用插图使学生把词义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触摸作者的心灵。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设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二、要重视句式练习

句式练习具有培养语感和进行语言训练的双重功效。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海滨小城》一课,重点是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描写海滨部分主要通过色彩美表现景色美,如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道:“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接的水平线上,(棕色)的机帆船,(银白色)的海鸥,还有和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填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多彩的画面,从而感悟到海滨的美多在色彩,同时完成词语的积累。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过程如下:①这句话写什么?(乌云)乌云怎么样?(乌云压下来)“压下来”是什么意思?(降下来)怎样的乌云?怎样压下来?(满天、黑沉沉)“满天”、“黑沉沉”表现乌云什么特点?(云多、云层厚)这么多的乌云遮住天空,越降越低,好像要靠近地面,课文用了哪个词?(压)②引导学生用“降”、“落”同“压”比较,体会句中“压”的用词的准确和丰富的表现力。(物体小,一般用“降”;落到地面,用“落”、“掉”:“压”字有一种令人越逼越近的感觉,而“降”、“掉”则不能使人产生这种感觉)③就这句话想象乌云满天、越压越低的情景。

三、要重视朗读与背诵

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的特点,因此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语感的形成主要靠理解,靠在实践中积累。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是不可能形成语感的。因此,要强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只有学生反复诵读,他们的脑海中会自然而然地贮存丰富的书面语言模式。在指导朗读时,除了要求读准字音外,应把按词连读,不读破词作为基本要求。要发挥老师范读作用,让学生听读、跟读、仿读,适时适当的提示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马背上的小红军》里,小鬼说:“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由于学生对人物内心很难揣摩,因此朗读起来比较平淡。老师巧妙地加上提示语“小鬼不假思索地说”或“小鬼毫不犹豫地说”,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小鬼是装出来满不在乎的样子。学生朗读的语调由原来的理直气壮变得没有了底气。教师的巧妙提示,使培养学生语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从朗读的过程中获取信息,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由此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另外,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是理解能力的训练,也是写作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较好形式。新教材从二册开始,安排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训练。一年级的复述形式的训练,要特别强调在读懂句子、了解句子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篇课文前,应就复述一句话的意思进行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打好了复述句子的基础,可就复述一段话训练,然后进入复述篇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记事、写人的文章时对话内容较多,对于人物语言及其内心世界的把握是个难点,教师应多指导训练。

四、要重视阅读训练

阅读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获得信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阅读量越大,获取的知识就越多,知识也就越多,语感也就越强。读的书范围要广,包罗万象,大到文学名著,小如儿童故事、时事杂志。不仅可以扩大你的知识面,让你胸中有竹,而且可以提高你的个性修养。教师要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欲望,对于好书,我们可以反复阅读,真正理解书中真谛。我们还要注重读书的效率和方法,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在手,要先自主而专注地进入阅读状态,要读出理解,读出精彩,读出味道,而后整体感受,综合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多和别人进行讨论,交流阅读感受心得,书读多了,知识和信息也就多了,语感也就增强了。

总之,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在教学中只有注重语感能力的培养,才能使语言文字练习落到实处。课堂教学是培养语感练习的主阵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语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内容的学习和学生的体验,在不断的阅读理解感悟中生成,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感悟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

猜你喜欢
字词教学阅读训练语感培养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高中生足量阅读的现状和方法指导
议中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
立体化字词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