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

2015-09-10 07:22张育照
考试周刊 2015年5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张育照

摘 要: 素质教育的重心思想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求知欲和创造力,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这门学科达到提升整体素质的目的,这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分析数学的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引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这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从教学实践来看,由于数学本身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要让学生对其感兴趣实属不易,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都存在不足,给素质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基于上述情况,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作出了论述。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包含的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课堂体现出的思想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目前使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成就,教师可充分结合这一点进行有意识的挖掘,在讲授相关知识点的同时也要适当穿插一些数学史料,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和现代在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编写一些具有思想性、符合实际教学目标的数学题目,在其中反映我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并充分了解我国国情,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

(二)树立学生的唯物辩证观念

初中数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从某些数学知识点可以了解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例如函数变量、三角形全等、几何形体等知识可以反映出物质的量变质变、对立统一、运动轨迹变化、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等唯物辩证主义的因素。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有效挖掘出这些因素,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讲述教学内容,就能使学生从更深层面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和魅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思想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正确的学习方法,浓厚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以及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等等,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保持这些优良品质,终身受用。因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二、在教学过程中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初中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面对全体的中学生,通过合理引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具备一定的创造性。由于中学生已经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在认知、技能、兴趣方面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要认清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一现实观点,不能将所有的学生一概而论,而是要合理创设教学环境,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都能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融入数学学习中,在此基础上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并设计一些开拓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在主体性发挥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是最基本的素质,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思考问题的层面上,向学生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从身边实例出发对数学原型、抽象概念及公式等知识点进行了解和概括,弄清抽象知识的原理和过程,从而了解这些公式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训练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或者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常见到的科技现象和经济现象,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将问题概括为数学模型,导入数学思维进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合适的数学环境,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计算工地上所需的土石方,或应用勾股定理解决测量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或计算电站的水流量,等等,使学生在数学实践中领略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达到数学教育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活动。数学本身就是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要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有利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既能集思广益地发散思维,又能一针见血地揭露问题本质。

(三)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数学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维缜密度,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毅力等方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立志学好数学的动机。此外,还应当注意学生意志品德的培养,例如注意力、独立思考的精神、刻苦钻研、胜不骄败不馁的优秀品格。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心理素质做起,切实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段同分.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121.

[2]欧阳志军.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0):215-215.

[3]赵万选.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速读(下旬),2014(6):110-110.

[4]杨宏军.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科学导报,2014(5):241-241.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