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2015-09-10 07:22顾艳杰
考试周刊 2015年51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

顾艳杰

摘 要: 基础教育推陈出新,新课程方案得以贯彻,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均有所转变。本文主要对教师创设情境,重点培养学习习惯进行了分析,提出老师钻研教材,实现有效教学的设想,要求教师注重知识的整理,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加强知识探究,增强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创设情境 钻研教材 探究知识 知识整理

新课程为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为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许多的“结”要解。因为有些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方面存在误区,导致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中要引起教师的重视,不断调整教学,以回归本真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创设情境,重点培养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他们多动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这是小学教师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如何较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更专心,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叶圣陶提出:“只要中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将它变为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有了良好的态度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听课习惯有助于孩子注意力的培养。教师在利用计算机教学时,要以信息呈现形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有了好奇心,并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长期训练中,有的学生已具备了良好的听课习惯和记笔记的习惯。比如:在学习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今天,我们随着图形爷爷去认识他们的家族,你们想知道他们的家庭成员吗?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圆形。有的孩子认识一分图形,有些孩子不认识这些图形,有的认识不够完整。老师可以引导他们互相学习,对于他们认识不准确的要及进行纠正。教学中多创设情境,极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有些情境很难在常规教学中得以解决,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打破时空的局限,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情景得以再现,感知所学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的设计不能只图花哨,而是要保持学习兴趣,把信息技术当做工具,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老师钻研教材,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的保证。对学生来说,所学知识的有效主要是指观点新、材料新,学生本来不懂的,学习以后所了解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有效及知识的属性为学生所利用。学生的知识增长与有效知识量有关,学生知识的增长是评价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的智慧发展与有效的知识量有关。教学是促进知识的发展,掌握了知识不是智慧,只有运用知识才是智慧。个体的知识总量并不具有迁移性,是需要内化和熟练的,这样的知识可以随便提取,并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被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另外,学生的思想提高与有效知识量有关。这些知识的拥有要靠教学中老师的传授,学生所获得的,并能够融会贯通的、是有益的内容,也就是有效的知识。教学的心理效应还有赖于有效的知识量。在对知识的获取中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并转化为活动的原动力与催化剂。

三、教师加强知识的探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要以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为主,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学生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但是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具有不成熟性。在年龄、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他们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方面受限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及点拨者的作用,使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以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增强。当学生有疑难时,在意见发生分歧时,或对知识、方法进行归纳概括时,需要教师给予点拨与指导。还可以在做游戏中加强合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注意力主要是无意注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易在游戏中产生学习兴趣,当他们较长时间地玩时,甚至可以一动不动地坐在同一个地方。新课标提出,要面向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要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开发学生的潜能,实施分层教学,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个性,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师注重知识的整理,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对知识进行整理、内化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整理知识,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的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我在教完“7的口诀”时,给学生准备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我问:我的年龄既是5的倍数,又是7的倍数,你能猜出我今年多大吗?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有的学生猜数,有的学生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猜出这个数。同学们大胆地猜,对乘法口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倍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这样,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内化。

小学生数学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并非一日之功,还要靠平时的积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够更好地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扎根,让教学真正地回归本真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王坦中国人事出版社,2010.

[2]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吕世虎巩增泰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