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职业教育转型的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改革探析

2015-09-10 07:22詹月林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职业教育

詹月林

摘 要: 目前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将占高校总数的50%。当前这些高校的运行机制与全国其他高校一致,如何适应即将到来的转型,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必须进行全面深化的改革。本文仅从教师队伍的培养、考核评估制度的改革、课程体系的改革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和探析。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普通高等院校 教育改革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是技术技能型。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短期看,突出的矛盾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市场上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我国每年毕业大批大学生,2014年毕业了699万,但就业率只达77.4%。而企业中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相对短缺,而且短缺的比例是市场2:1。因此,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将占高校总数的50%。

当前我国高校的运行机制基本是一个模式,由于考核制度和学校排名的因素,都是重科研而轻技能。向职业教育转型的这些高校必须进行全面深化的改革,下面从教师队伍的培养、考核评估制度的改革、课程体系的改革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探析。

一、教师队伍的培养

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这是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上面临的突出问题。不少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又进入校门,缺乏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专业实践能力。近年来,地方院校在校生人数剧增,而教师队伍不能同步增加,部分院校的师生比大于1:30,而且教师队伍结构极不平衡:学校引进人才的门槛过高,部分学科专业招不到人。新增加的教师多是没有教学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研究生,高校中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面临相继退休,教学质量的提高缺少基础。

与教师的短缺形成明显反差的是课程门类在不断增加。为适应社会需求,一些新专业遍地开花。为维持教学的运转,一位教师可以同时担任四五门不同课程的教学任务,多数课程授课实行大班制教学,给学校的教学运行带来诸多矛盾,教师的教学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难以实施。

地方院校教师队伍的现状是很难胜任改型后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因此,要对现有的师资结构进行改革,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始。

(一)实践锻炼:新晋教师须到企业挂职锻炼,并且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而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二)适人适岗:高校教师设置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岗位,要求自然也不尽相同。然而,各地方高校在引进教师时,普遍要求博士毕业,并争相开出各种优厚重要条件,吸引学术型、研究型博士毕业生。目的不言而喻,在国家对学校的考核评估中和学校排名中取得优势。这是由于国家对高校的考核评估标准单一,且重科研轻技能造成的。这种用人政策使得学校很难做到适人适岗。

例如,某工科地方院校金工实习工厂,年接待一万多学生的金工实习任务,在编员工11人,平均年龄近50岁。由于学校的用人机制,已多年没有进人。为应付任务,只好招聘临时工,这些人待遇低,没有归属感。实习质量很难保证,更谈不上技能的提高。事实上,对于这一类岗位更强调实践知识和技能,对学历的要求可以放宽。

类似的例子很多,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一定要在用人机制上改革,做到适人适岗。

(三)招聘兼职: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可在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内招聘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相应的课程教学任务。这样解决了师资短缺问题,使学生更好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二、考核评估制度的改革

现在绝大多数地方院校在考核评估制度的设置上,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显得比较单一。为适应向职业教育转型,这种单一的考核评估制度必须进行全面深化的改革。

(一)对教师的考核评估制度的改革: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进行的考核主要分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在聘用期内的岗位工作考核,下面是某地方工科院校对五级教师教学为主岗的岗位工作考核指标;

五级岗位 教学为主岗

聘期内完成额定的教学工作量,并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

聘期内完成规定的教研、科研工作量(理工类120分,经管类100分,人文艺术类80分),同时完成下列九项中的两项:

1.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一等奖前6名,二等奖前5名,三等奖前4名,或获得市(厅)级科研成果奖励:一等奖前2名;

2.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

3.主持纵横向项目且实际到账经费:理工科20万元,文科10万元;

4.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件(排名第1);

5.发表列入一类工作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理工科2篇,文科1篇;

6.在权威出版社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译著)1部;

7.入选为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8.新获批省级以上重点教研、科研平台负责人;

9.承担其他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任务1项(前2名)。

上述指标明显是重科研轻能力,试想,在这种考核评估体系里,教师又能有多少精力在转型后制订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通用能力、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方面的研究呢?

另一方面是教师职称晋升考核,考核内容的重点是科研成果。如必不可少的SCI、EI文章,为此很多教师在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事实上,SCI,EI论文绝非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工作能力的唯一指标。

(二)对学生的考核评估制度的改革:考核评估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及教学效果的方式,即通过课程考核,评估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知识与所具有的能力,评价教学质量,而且是课程建设水平乃至学校办学目标的体现。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考核模式主要以检测学生课程学习书面考试成绩为目的,存在不少问题;

1.评价形式单一,高等学校中常用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开卷或闭、开卷结合的方式,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

2.以一张试卷定成绩,大部分考核主要是期末考试一次定成绩,学生的学科结业、升留级、评优、毕业等学业学籍的管理都以这份试卷作为唯一的依据。

3.考核内容的结构不够合理,考核内容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缺少对学生综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察,记忆性成分所占比例过高;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少。

这种以评定成绩为主的考核模式,突出地表现为重课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对学生的测试,轻课程自身的建设,既不利于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又不利于课程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等学校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

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要依据新的人才培养工作规律和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构建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公关能力、处理事务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些院校必须适应新的人才要求,建立培养应用型人才机制,考核评估改革必须以此为目标。提倡考评综合化。采取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学习能力、态度、表现、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根据不同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确定考试内容,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其中有笔试、口试、操作考试、论文式考试、测试、考查等,课堂和课外作业、项目研究、实验等也评定相应分数。最后根据各项考核内容的分数综合评定该课程分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其能力的体现表现在多个方面。单一的考核方式不符合学生课程学习的规律,应建立综合化的考评机制,把课程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课程总体考核、知识的考核与能力的测试、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创新等有机结合起来。

考核评估是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向职业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和体系尤为重要。

三、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转型过程中最关键、最复杂、最困难的一环。

现在的大学本科基本上是按照专业来设置的。只要专业一样,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不管是地方院校还是“211”、“985”院校就无太大差异。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要确定自己的特色,要有行业、企业背景。即使专业相同,也会要求有不同的课程体系,适应不同行业、企业对学生的需要。因此,课程设置要改革,教材要改革,实验、实践设置要改革。一系列的改革绝非易事,一定要树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四、结语

地方院校转型职业教育,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将改变人才培养与市场不对接的扭曲格局,让高等教育尽到培养各种人才的职责,毕竟研究性人才只是一少部分需求,更多的是技术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未来会有一段艰苦的路要走,比如教师队伍,课程改革要有执行群体,需要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这绝非易事。人的意识要转变。但是只要树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就一定能够实现。加上就业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原来本科院校学生,就是因为教法问题,导致就业难,这种情形需要改变。总的来说,地方院校转型为职业教育,是一场极其重要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陈解放,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J].北京教育,2006(1).

[2]梁礼明,林元璋,陈云嫩.素质教育下高校课程考试制度改革刍议[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4(8).

[3]唐国民,沈胜娟,谢长勇.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

[4]沈良斌,祁嘉义.深化高校考试改革,培养创新人才[J].江苏高教,2006(3).

[5]罗桂玲.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4).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职业教育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