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指导下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字幕翻译策略探究

2015-09-10 07:22梁秀卿高月琴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悲惨世界翻译策略目的论

梁秀卿 高月琴

摘 要: 音乐剧《悲惨世界》因其极富感染力的歌声和台词俘获了世界各地的观众,其台词的浪漫元素要求相应的审美效果在字幕翻译中实现,字幕翻译本身的时效性和空间局限,得体的译本无疑是一大难题。本研究以官方音乐剧影片中中英文字幕为语料库,以目的论中弗米尔的翻译三原则和诺德的功能及忠诚理论出发,研究音乐剧《悲惨世界》字幕译本采用的翻译策略。结果发现:易于受众理解的归化法应用得最为普遍,影射出目的论对于音乐剧文本翻译同样极具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目的论 音乐剧《悲惨世界》 翻译策略

1.引言

维克多·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于1862年出版,该书被誉为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这是一篇史诗性著作,其时间跨越拿破仑战争期间及战后几十年,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历史、哲学、建筑及宗教等方面的情况。将此巨著改编为音乐剧剧本属艺术形式转换,而将传统上属于舞台剧的音乐剧搬上荧幕,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高票房,需要统筹诸多因素。本文主要研究语言元素,在中国上映后的不俗票房说明其中文译本质量得到了认可。

本研究通过研究译本,旨在归纳出其翻译策略,供后人参考。关于字幕翻译,译者要尽量将原著语言功能效果在译本中实现。目的论把翻译看做是为达到一个特定目的而为之服务的,实现手段是通过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弗米尔的三原则在解释这些翻译策略上有重要意义。在翻译中,我们可发现译文和原著不对应的情况,这是译者为保持译本与原著在本质上一致而做的改变,这是诺德功能及忠诚原则的体现,即译者可以在译文中做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改变。

2.理论依据

赖斯认为,理想的目的语文本应该是译文的目的在概念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源语文本是等同的。翻译应该先确定文本类型,然后分析原文风格,而后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这种文本类型分类法将文本概念、翻译类型、翻译目的联系在一起,强调任何一种翻译类型都是在特定环境下为特定翻译目的服务的,这些观点为目的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弗米尔将目的原则可阐述为两条规则:一是翻译“目的”成为翻译的功能,原文和译文的互动由翻译的目的决定。二是翻译目的根据接受者不同而会有所不同。译者应该采用最适当的翻译策略来达到目的语文本意欲达到的目的。总之,翻译目的优先于其他一切条件(刘军平,2012:375-377)。

3.字幕翻译

一部优秀电影的制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它本身的高成本产业性质决定其盈利目的。作品思想的传播是原作者、导演、编剧等各方的初衷,艺术的共享性决定了艺术无国界,一国的艺术作品可通翻译作为桥梁使其跨越国界,让世界各国人民能够欣赏。

字幕需形式结构简洁、内容语义清晰,方便在短时间内向观众传达准确信息。字幕停留时间不过四五秒钟,占用屏幕空间也最多不超过两行,因此字幕需杜绝冗余文字,建议译者以简单直接的方式传达信息。尤其对音乐剧文本而言,它的语言本身较为简练,节奏感、音乐感强,译本相应地应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尽量还原原文文风。

具体到本文研究的音乐剧字幕翻译,或者电影字幕翻译,我们做了以下探讨。音乐剧或电影作为文化的产物,是一国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文化价值观的反映。由于文化、环境的客观差异,字幕翻译必须考虑翻译中的文化、语言因素。译文应当努力使目的语受众对于该片的反映与源语受众尽可能相同,这样才达到了翻译的功能目的。某些复杂的、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可对应的文化意象可被忽略不译,对此,归化、异化等翻译手段应灵活使用。例如添加信息、拓宽文化意象等,这样处理更易于拉近外文作品与目的语受众的距离,获得文化交流和认可。

4.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翻译策略

4.1归化

归化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陌生感的翻译策略。(Shuttleworth & Cowie,1997:43-44)。笔者研究发现,译本中大部分情况下都使用了不同形式的归化译法。

4.1.1四字结构

所谓四字结构,指的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短语。这种结构因其简单而语义完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常常出现于文学翻译中。音乐剧文本语言节奏感强,中文里的四字结构简单通俗,同样有此功效。

例1:There is hunger in the land.人民饥肠辘辘。

例2:Let all beware.人人皆须谨言慎行。

例3:There was a time when men were kind/when their voices were soft/and their voices inviting.

曾几何时,男人们和颜悦色;他们言语温柔;话音魅力诱人。

“hunger”,“beware”,“soft”和“inviting”可以直译成 “饥饿”、“注意”、“温和”和“诱人”,这些词汇同样基本传达了语义。考虑到它们出自歌词,需要翻译更具有文学性和音乐美,不仅结构简洁,达意也需深远,对读者而言意味深长。例句翻译的四字结构明显比直译的词更适合作为译文。

四字结构自身朗朗上口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让译文具有原文的文学美,同时易于理解,让人印象深刻。在中文中,有的四字结构是成语,有的则是普通短语,不论哪种都有以上功效。使用成语会将目的语文化融入译文,特别是当该成语语义和使用手法与原文中该语言的不谋而合时,译文会得到目的受众的认可。

弗米尔提出的翻译三原则中,目的原则为首要原则,然后才是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四字结构达到了吸引目的语受众的目的,即目的原则。研究发现,译文中会加入一些原文没有的信息,这么做能够完全表达情感和语义,体现了诺德的功能及忠诚原则。如例2中“Let all beware”,可以直译作“大家要提高警惕”。再看译文“人人皆须谨言慎行”,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大家要提高警惕;二是大家如何提高警惕——言和行上注意。

笔者还发现,一个句子中许多语义可以合并,翻成一个四字结构,起到“瘦身”效果。如以下例子:

例4:Safe behind bars.重回牢笼,与世为安。

例5:You hold your course and your aim.你目标坚定,心无旁骛。

例6:We will need all our cunning/to bring them to heel/we’ll spoil their game.

我们必须绞尽脑汁;才能叫他们俯首称臣;我们将先发制人。

这样的四字结构中,综合了句子中的几个语义,一字一意,简洁明了。例4中,“safe”翻成“与世为安”;“behind bars”为“重回牢笼”;直译例4原文,“只要你再次被关回监狱,那就天下太平了”,对比之下,例句译文明显比直译简洁。其余例子同理。再如例5,“hold your aim and hold your course”,译文为“目标坚定、心无旁骛”。综上,四字结构形式简洁,表意明确,与上文中所分析的理论有内在一致性,是翻译中应该借鉴和积累的技巧之一。

4.1.2对仗结构

汉语中经常使用工整的对仗结构,比如中国春联中的上下联。这种结构要求一句话中的两部分字数相等,内容、语法可对应。古诗中基本都是此结构,如五言绝句。观察乐府诗得知,对仗字数可以是两个到八九个不等。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例子如下:

例7:Shoot me now or shoot me later.要杀就杀,要剐就剐。

例8:You fall in flame/and so it must be/for so it it written/on the doorway to paradise.

你必烈火焚身;无理昭昭而彰;书尽载,言尽传;天堂门前如实撰曰。

例9:Something’s gotta happen now! Or something’s gotta give!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妥协中灭亡!

以例9为例,原句中没有“silence”和“compromise”,我们从上下文的“now”和 “give”得知是沉默、妥协之意。在上下文中理解了原句,翻译时相应词汇自然蹦出,看似增词,实则该语义早已隐含于原句中。翻译应做到将所有隐含意义显现出来,这体现出了诺德的功能及忠诚原则。忠诚要求译者忠实于原文,既忠实于原文作者,又忠实于读者。译文是鲁迅散文《集纪念刘和珍君》中的一句,译者对它稍加改编。这样处理本身得体,还能唤起中国读者的共鸣。译文中添加了“沉默”、“爆发”、“妥协”、“灭亡”,原句中的“something”在译文中没有找到对应词,译者的理解和思考恰恰体现在这里,如此增减词取得了类似于原语的表达效果。不仅如此,译文在结构上同样可以与原文对应,实现形式上的不谋而合。

4.1.3古文学语言

翻译文学性资料时,译文采用同样文学性的语言可以传达原文语言的文学性。语料库中很多地方都翻成古汉语,一方面显示原文的威严,另一方面说明原文的历史巨著地位。

例10:There’s twenty years to go.煎熬尚待廿春秋。

例11:I know she’ll wait/I know that she’ll be true.我知伊会等;我信伊忠贞。

例12:You are standing in your grave.你已行将入土壑。

例10中的 “廿”指二十,常出现于日历和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例11,12中的“伊”、“土壑”是典型的古语,频繁出现于古代诗词中,分别指窈窕淑女、坟墓。伊字的出处源于《诗经》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见“伊”是古语中指代美丽少女的书面用语,后来直接使用“你”。这符合中文表达的翻译不仅不失语言美,反而能吸引中国读者。“壑”指坟墓,许多成语中含有“壑”,此外还长见于古文中。带有这些特点的“壑”出现在译文中可以创造出与原文相似的表达效果。

4.1.4引经据典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谚语。谚语简短而意味深长,深受老百姓喜爱,许多谚语依然用于现今的日常生活中。引用谚语在翻译中是可以借鉴的方法。

例13:There are ways that a people can fight/We shall overcome their power!

人民齐心协力,战术多种多样;我们一定能四两拨千斤!

根据目的论,与原文完全的语义对等的译文并不是完美译文。译文是否达到了某一目的才是应该关注的,而某一目的的达到需要一定的翻译策略。翻译时应该考虑思维方式、艺术品位和文化层次方面的差异。

例14:Empty chairs ar empty tables.人去楼空桌椅寂。

“人去楼空”出自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描写了故地归来时,看到故地空空如也,表达了心里的惆怅孤寂之感。译文中“人”、“楼”是添加信息,由“empty”隐射而来。“人去楼空”是个固定短语,简单易懂,加入信息利于达意。

弗米尔在目的原则中提出,翻译在语言功能和形式上做取舍时,应该重功能,形式可以做改变,部分引用和改变可实现译文与原文语言的功能对等。案例的处理部分保留了原文,部分加入了目的语信息,语义完整,引人共鸣。

4.1.5信息补充

信息填补在翻译中非常普遍。原文中字里行间的隐含语义应该在译文中显现出来,信息补充法便应运而生。若补充信息太长,则可在脚注中交代。

例15:The river’s just a river.河又变回平凡的河而已。

这一句是艾弗尼的歌词,是她得知那个她深爱的人深爱着别人时痛苦地唱出这一句。唱歌的瞬间,小河在她眼里不再有任何浪漫色彩。“变回”、“平凡的”是由上下文推断出的,添加出来表达出了主人公悲伤的心情,符合功能加忠诚原则。

例16:They will wet themselves with blood.让他们尝尝鲜血的味道。

直译这句话不符汉语表达习惯。“wet”没有被直译为“弄湿”而是“尝”,后者听着更有气魄。这种修改同样符合诺德的功能及忠诚原则。

4.2异化

异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Shuttleworth & Cowie,1997:59)。

例17:Here’s a thing about equality;Everyone’s equal when they are dead.

说道平等,老子有话要讲;六尺之下,没啥不一样。

翻译是按照说话的小男孩的口吻翻译的,模仿了他的语气,体现了他的情感。另外,“六尺之下”来自西方文化。在西方国家,坟墓厚度占地下约六尺。“六尺之下”后来用来委婉地指已去世的人。译文不仅将这一新信息传递给了读者,还一定程度地留存了文学美,符合诺德的功能及忠诚原则。

5.结语

本文在目的论指导下分析了音乐剧《悲惨世界》的翻译策略。从文本类型来看,音乐剧剧本属于文学性材料,目的语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这也解释了归化法在译文中使用频繁的现象。此外,笔者发现,诺德的功能及忠诚原则几乎处处得到体现。

综上,文学性材料要求译文不仅在语言,还要在形式上与原文呼应,以体现原文语言风格。鉴于字幕的短暂性,简洁又顺口的翻译更受观众欢迎。和一般性文本的翻译一样,在忠实于原文的情况下,灵活使用归化或异化译法,从而实现所期待的翻译效果。对于异域风情较浓厚的文学性文本,本研究的观点倾向于归化法,在这点上,目的论的理论解释性较强。最后,音乐剧翻译在国内尚属新领域,深入探讨该领域将会大大提高译本质量,有利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Fawcett,Peter.Translation and language.Manchester: St.Jerome Publishing Ltd.1997.

[2]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for Communicative Purposes across Culture Boundaries,Journal of Translating Studies.pp:43-60.

[3]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 Explained.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5.

[5]Reiss,Katharina & Vermeer Hans J.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Tubingen:Niemeyer Press.1984.

[6]卞建华.功能主义目的论在中国的引进、应用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

[7]卞建华.对林语堂“文化变译”的再思考.上海翻译,2005(1).

[8]陈春燕.叶朝成.功能派目的论综述.科技信息,2011(1).

[9]陈小蔚.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中国翻译,2000(4).

[10]陈小蔚.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中国翻译,2012(4).

[11]陈小蔚.对德国翻译功能目的论的修辞反思.外语研究,2012(1).

[12]邓隽.从目的论严窥严复译《天演论》.上海翻译,2010(2).

[13]范祥涛.翻译层次性目的的多位描写.外语教学,2003(2).

[14]胡维佳.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翻译专有名词.上海翻译,2006(4).

[15]桂乾元.记联邦德国的三位翻译家.中国翻译,1987(3).

[16]诺德,著.张美芳,王克非主译.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7]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第三版).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18]潘平亮.翻译目的论及其文本意识的弱化倾向.上海翻译,2006(1).

[19]平洪.文本功能与翻译策略.中国翻译,2002(5).

通讯作者:高月琴

猜你喜欢
悲惨世界翻译策略目的论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从《悲惨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宗教思想
试析音乐剧《悲惨世界》中音乐的戏剧性因素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悲惨世界》:坚持的意义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歌曲特点与演唱风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