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体育中的德育教育

2015-09-10 07:22林荣国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德育教育小学体育

林荣国

摘 要: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德育教育 以学生为本 小学体育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又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一、根据教材的特点注意引导教育

学校体育教材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作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如我在教授中长跑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了练习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也不错,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这样既促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完成任务,又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品质。

二、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教师通过仪表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三、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和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例1: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茵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那么能想象,无论是操场还是同学们的心中,都已经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的心弦。

例2: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的运动氛围。

例3:在掷垒球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远,还认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改动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渐改进了动作,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例4: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创新。在跳绳和呼啦圈教学中,在完成课的要求后,有几个学生自己玩起了绳子和呼啦圈。我并没有批评他们,还表扬了他们,依次让全部学生进行了创造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四、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出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教师能否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具备希望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又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更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本德育教育小学体育
“以学生为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研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