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2015-09-10 22:33张梅玉
考试周刊 2015年54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物理实验能力培养

张梅玉

摘 要: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教学改革,实施探究教学,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物理实验 能力培养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确定教学目标。虽然教给学生知识是重要的,却是有限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的求知能力更重要。教学中,要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开发学生的多种能力。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的设计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一、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实验是一切物理结论、定律等知识的源泉,实验方法是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实验是一种探索活动,也是一种检验知识的方法,同时会给人以创设性启发(即灵感启发或悟性启发),富有鲜明的直观性和广泛的趣味性。实验教学中不能过多规范与限制,滥用教师的权威,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意图和方法按部就班,限制学生的灵感和个性发挥。相反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课程教材特点,创设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整理,得出结论,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初二物理第一册《声现象》中《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一段实验探究教学,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1.提出问题:如何用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织讨论,积极思维,设计的实验方案丰富多样:①敲打音叉,音叉发声,将轻小的小木球不断弹开,音叉不发声时,小木球静止不动。②人发出“啊……”的声音,手触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喉头振动;不发出声时,没有振动的感觉。③敲锣时,发出震耳的锣声,手摸锣面时,手会有被振麻的感觉;用力捂住锣面,锣停止振动,不再发声。④拨动二胡的弦,发出乐声,将弦轻触平静的水面,溅出水花;不拨动弦,二胡不发声,遇水面不能溅出水花。⑤播放迪斯科舞曲时,将泡沫小球放在音箱上,可看到泡沫小球随着音乐、节拍跳动,并随着音量大小的改变,跳动有高低变化;关闭音乐,小球停止跳动。3.演示设计方案,分析讨论,形成认知。在学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先进行描述后由小组派代表演示,证明自己方案的可行性。集体探究活动,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实验过程生动,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深深吸引学生,萌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始动机;指导学生用生活实例验证,创造探究学习氛围,调动所有同学共同参与,避免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教学“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课,部分学生长期被冷落的弊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二、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类比、分析、总结能力

实验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而实验技能的形成,除了不断训练外,还应加强在实验中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会类比、分析、小结,以及提炼出一套操作方法。然后请同学主动上讲台讲述各自的连接方法,进行集体交流、探讨,归纳出几种易于理解的连接方法:①按照电路图,将元件按电路图的相应位置摆放好,再用导线连接成电路:②根据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开始,顺着电流流向连接元件;⑨根据电路图,串联:先将两个灯泡串接后再接到电源和开关上;并联:先将每一个灯泡与控制开关串接成一个支路,然后将两支路的两端接线拧在一起,再与电源、电路开关串联。通过思考,动手实践操作,讨论和比较归纳等过程,疏通思路,开拓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连接电路的条理性。

熟悉了电路连接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实验技能、技巧后,进一步指导学生深入实验研究、观察、记录,并通过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出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几种方法:①从连接方法看,串联——各元件逐个顺次连接在电路中,电路没有分支;并联——各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电路有分支,即电路中有分支点和会合点。②从电路元件的工作关系看,串联——某个元件坏了或不让它工作,则其他元件也不能工作;并联——某个支路上的元件坏了或不让它工作,其余支路上元件仍能正常工作,不受影响。③从电流流向看,串联——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将依次全部流过每个电路元件后,流回电源的负极;并让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分支点分成支路,通过各支路中的元件后在会合点会合,经干路流回电源负极。通过该实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概念、分化概念、建立概念;增强学生的实验意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类比、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

三、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生几种能力中的最高层次,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以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学中循循善诱、层层递进。下面引例说明:l.设计问题:在楼梯(或楼道)中间安装电灯,楼梯(成楼道)的两头安装开关,使用每一个开关都能控制灯的亮或熄灭。2.提供实验器材:电池组,小灯泡及灯座一套,单刀单向开关四只,导线若干条。3、探究过程:问题提出后,形成悬念。学生已熟悉电路识别及电路连接,信心加强,积极投入思维讨论,彼此分工协作,动手尝试,画出电路图,进行实际电路检验,形成研究气氛。根据学生的设计和设想,教师选择其中部分电路,并示意学生主动画在黑板上,启发诱导学生找到思路,解决难点,设计出电路。

问题茅塞顿开,学生的心情自然不言而喻,可旧问题解决新的疑难又遇到,连接电路时,实验器材中的开关只有单刀单向开关,无法实现单刀双掷,教师举起单刀单向开关,示意学生应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发挥创造性。很快有的同学就站起来,举起两个单刀单向开关进行有机组合。

四、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能力包括动脑、动手、动口等方面,必须全面协调发展。能说不会做或能做不会说的现象显然是能力上的残缺,这里的“说”应该泛指学生的表达能力。很多学生操作能力突出,却不懂得如何表达其中意思或表达不完整、不清楚。

总之,教师鼓励同学们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强化了主体意识,调动了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悟性,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教学物理实验能力培养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