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创建高校生态文明的现实意义

2015-09-10 01:59刘晓东
考试周刊 2015年51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高校教育生态文明

刘晓东

摘 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作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的高校,创建高校生态文明是新常态下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应承担起的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作用,积极探索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 高校教育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指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第二,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第三,满足自身需求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追求不再是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二、确立高校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和手段

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生态文明建设的艰巨性,大学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承担的社会责任及目前大学生环境道德素质不容乐观的状况,迫切需要高校把大学生环境道德素质培养纳入整个人才培养计划和日常道德工作中。因此,高校教育对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应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不失时机地对大学生开展环境道德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素养、树立自然主义的生态观、坚持生态实践的知行统一、富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人文精神,以使他们将来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高校应努力加强自然主义宣传,树立自然中心主义生态观,教育大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重新确定人对自然的态度,并为此作为自然中心主义的基础。同时大力营造生态校园文化氛围,升华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情感。具体手段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在硬环境方面,对校园整体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论证,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建成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并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的校园环境。二是在软环境方面,主要借助校园文化载体形成浓厚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使大学生耳濡目染地受到积极影响,唤起他们深层次的环保意识,逐步提升环境道德情感。引导督促学生身体力行,进行知行统一的生态实践。达到丰富人文教育、树立人文精神、建设学生心灵生态文明的目的。

三、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时代要求

作为培养社会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德育教育有密切联系,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所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这一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任务,高校德育应责无旁贷地承担。高校德育教育过程是一个价值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过程。作为生态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道德,要求尊重与爱护自然,要有自觉、自律意识与平等观念,顺应生态规律,倡导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这与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是一致的,但是生态道德把道德适应范畴扩大了,把道德诉求扩展到人类与自然生物和自然环境的方方面面,强调生态伦理原则。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于高校德育来说,这个内容必不可少。正是从这点出发,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拓展高校德育教育内容,让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使大学生价值观念随之转变的同时,对自己成长各阶段有一个理性认识,树立起协调发展观念,最终让大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观念。

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要确立生态文明教育方法与途径

所谓生态文明观,即在谋求人类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保持人与自然的平衡、协调和统一的观念,包括生态文明的哲学观、价值观、伦理观、社会生态发展观及绿色科技观等。

第一抓好学生生态知识的普及工作,利用校园宣传、网络服务、课堂教育、党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各种生态知识普及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科学和人文知识中充分认识生态发展规律。

第二是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生态道德规范并在德育活动中加以灌输。

第三是充分利用高校科研优势,创造先进的生态文化。高校在理论探索方面有很大优势,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对生态文明相关问题的研究,或以生态发展角度考虑科技创新,并把理论研究成果或科技成果反馈社会,直接或间接推进生态文明进程。对学生来说有利于生态文明观的形成。

第四是建设学校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在学校中建立起相互尊重的人伦关系和爱树惜草的良好传统,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德育养成环境。对学生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十八大重要思想学校纲要.

[2]季昌伟.试论生态文明及其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济宁师专学报,2002.

[3]张琳.论生态文明观.烟台大学学报,2000.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高校教育生态文明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