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

2015-09-10 07:22齐玉倩
考试周刊 2015年43期
关键词:改革对策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齐玉倩

摘    要: 针对目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者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化学实验仪器器材资源共享,更新观念,创造条件,改革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 化学实验    教学现状    改革对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目前化学实验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在此,笔者从制约开展化学实验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化学实验仪器器材资源共享,更新观念,创造条件,改革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路。下面是笔者的一些调查与做法。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教师爱惜仪器,不积极安排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现行很多演示实验教师只是大体地做一下,几步就做完,学生还没有看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实验就结束了,没有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真实具体的功效。其实,就演示实验而言,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有趣,很想去实验室亲自操作仪器实验演示,只不过老师怕把仪器弄坏,因为学校配备仪器很不容易,所以,从爱惜仪器的愿望出发不让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导致演示实验不能按时做,或者出现“说实验”的现象,实验效果就谈不上了。

2.实验目的要求不明确,缺乏对学生实验的考评措施。

教师对实验课的意义没有充分认识,实验目的、要求不明确,对学生实验能力和实验素养没有统一要求;对学生实验预习要求不明确、不严格,缺乏相应指导和必要检查,甚至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实验考核评价制度没有更合理和更科学的措施。

3.学生不能全员参与化学实验,实验技能得不到有效训练。

组织方面,一个小组有很多人,其中只有极个别是真正动手做试验,其余人大多时间都处于围观状态,仿佛局外人置身事外。这种情况下基础较差的学生越来越处于被动局面,对不自觉的学生来说更谈不上独立思考和实验技能训练,严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1]。

二、对目前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制约开展化学实验的客观因素。

制约实验课开展有很多因素,其中教育经费不足是普遍原因之一。一提起实验仪器配备,很多学校都是这种状况。一是资金短缺,没有充足资金购置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二是理化生实验室配备严重不足,根本不能达标,大多都是仪器器材室和准备室合二为一,盖房花钱更是愁上加愁。按照督导评估的相关要求,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的达标配备需要巨大资金,就连平时实验药品购置所用的教育经费对普通中学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再加上实验仪器配备及药品保存期的限制,更新换代、正常损耗、及时补充都非常咬牙,因此,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校化学实验课的正常开设。

2.制约开展化学实验的主观因素。

传统教学总是用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组织实验教学,看中的仍然是学生的考试分数,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极大影响实验课程开设。多年来,在我国实验教学历史上,都没有对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过考核,即使偶有实验考试,也只是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不计入总分的“表演”项目,无论中考还是高考,实验内容都出现在普通理论试卷中,以笔试形式体现,并没有真正在实验室中考核学生操作能力和基本掌握情况。

应试教育为了应付考试,不让学生到实验室亲自做实验,而是由老师采取讲实验方法,还有的老师干脆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目的、实验所用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学生最终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学习过程中到底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却一片茫然。学校考察一个学生,主要看考试成绩,对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并不关注,学生对待实验课没有足够重视,一定程度上阻碍素质教育中实验课程的开展。

三、改革思路和对策

1.校校联合,整合化学实验仪器器材资源共享。

条件稍微好的学校要积极帮助条件差的学校,弥补实验仪器器材的严重不足,为开齐开全化学实验课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条件差的学校要主动联系条件好的学习,一方面虚心学习实验管理制度和措施,另一方面积极向好学校学习,达到既相互学习又相互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效果[2]。

积极联系当地实验教学基地或实验点,学校要经常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组织实验班学生到就近的工矿企业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或者聘请工矿企业的技术人员担当实验指导教师,除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教学外,还把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应用交给学生,列举实例让学生从身边日常生活中体验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养成勤于实验、善于探究的好习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开阔眼界,系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

2.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主动积极地为开设实验课创造条件。

教师要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仔细让每个学生看到每一个步骤,而且鼓励学生亲自操作仪器做实验,以便掌握第一手实验数据。这种化学实验在课堂上可以很熟练地完成,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也可以。无论是课堂上做实验,还是实验室或闲暇时间做实验,首先要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像化学实验这种开放性实验,一是弥补课堂上化学实验的不足,解决课堂实验条件不达标的难题。在具体理论性强、操作性高的实验上,教师要尽可能充分演示,分解每一个步骤,让学生既了解实验每一个细节,又对理论性知识的答题有所掌握[3]。

实验课堂上由于分组不合理,导致实验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个人忙得团团转,其他人却在四周围观的景象,学生实验没有学生亲自参与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4]。因此,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总之,化学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创新、不断开拓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尹建兰.演示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0).

[2]郑式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06).

[3]刘国义.谈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01).

[4]周月琴.培养中学学生实验能力的几点做法[J].中学化学,1994(01).

猜你喜欢
改革对策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