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与学生共研

2015-09-10 07:22戴幼清
考试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方仲永陈老师陶渊明

戴幼清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与“研”相辅相成,教研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校本教研应该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不仅是一种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而且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更是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当前,校本教研的内容主要强调教师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方面。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校本教研除了教师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外,与学生共同研究,也应该是校本教研应有的内容,同样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的这种观点,有的人也许会认为不可思议,甚至会加以否定讥讽,不屑一顾。但我们坚持,在语文教学中适时与学生共同研究,不但可行,而且收获颇丰,意义重大。

首先,新课程理念强调师生之间的新型关系——朋友伙伴关系。师生在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和睦相处,友好地探讨、交流、研究,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其次,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改变以往“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学习方式。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正是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再次,社会不断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的思想更活跃,视野更开阔,阅历更丰富,接受的知识又多又新,见解更独特,富有个性。这些都为学生与老师进行共同研究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教师可以也很有必要与学生研究。

最后,师生之间共同教研,更有利于师生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促使教学气氛日趋和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师生共同进行教研,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在课堂进行,一方面由教师发问,提出问题,求助于学生,要求学生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由学生发问,求助于老师,要求老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下面举例略证。

如教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后,我让学生思考、讨论:你们对陶渊明这个人的认识和对《桃花源记》一文写作意图的认识。学生对陶渊明因不满当时官场的腐败黑暗而辞官隐居,过着自耕悠闲的生活及他所提出的理想社会提出异议,认为陶渊明的想法与做法是消极的,是懦弱的,是在逃避现实的,是不可取的。我笑着问:“何以见得?”学生答道:“陶渊明不敢面对现实,只为自己,不管百姓,洁身自好,为了保持自己所谓高洁傲岸的情操。可是,他这样做,却会害苦一方的平民百姓,为什么?既然陶渊明是个清官,那他肯定不会敲诈勒索百姓,更不会掠夺百姓,欺压百姓,这一点对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福气,而且他还可以尽自己所能,为百姓多谋福。他辞官隐居,倘若另一个心狠手辣,搜刮民脂的大贪官来顶替他的位置,那对老百姓可就是一场大灾难!……”我与学生不断地交流探究。学生的观点给了我很大启示:不能盲目相信教科书、参考书上的结论,要灵活使用教材,考虑问题要多角度、全面,给学生机会,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于提出新观点。

又如教学《方仲永》一文时,我分析方仲永由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青年时“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讲到这里时,问学生:“还有其他原因吗?”请学生思考讨论。不久,一位男学生就急忙说:“方仲永自己也有责任!他自己不求上进、不思进取,没有争取自己学习权利,消极听其父亲的摆布,不继续学习。”这个男生一说完,另一个女生很快站起来说:“那些邑人也有责任。正是因为有他们的虚伪吹捧、趋炎附势,才使方仲永和他父亲飘飘然,不知其所以然,才会忙于赚钱而不学习。如果邑人没有这样做,方仲永的父亲也不会‘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我听了先是一愣,但稍加一想,认为这两位学生的观点与众不同,却也在理。

再如我校陈琪老师教学朱自清写的优美散文《春》一文,下课后有几位女学生神秘兮兮地对她说:“老师,我们给您提个意见,您可别怪我们。”陈老师爽朗地笑着说:“你们尽管说,大胆提,我哪会怪你们呢?”那些女生说:“《春》这么优美的文章,可您对这课的板书设计太老化了,图形简单,没有新意,没有美感,与这课的内容很不相称,有点对不起朱老先生啊。春天百花齐放,争奇夺艳,姹紫嫣红,勃勃生机,我们是否把本课的板书设计成‘孔雀开屏’或者‘百花齐放’的图形?”陈老师连忙说:“好!好!你们给我说详细点。”这几个女学生看老师很兴奋的样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陈老师耐心地、静静地听她们讲述如何设计。她们讲得很认真,很诚恳,陈老师也听得很专注、很用心。陈老师听完后,不禁为她们鼓起掌来,连忙说:“谢谢你们,我的好同学,你们让我长进了。”

新课程认为,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研究和交流的过程,语文教师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问题和意见,与学生友好相处,与学生不断共同研究,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生成一串串新的资源,促使师生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方仲永陈老师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不幸的方仲永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认字”大师
不幸的方仲永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