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用好课堂小练笔

2015-09-10 07:22杨会兰
考试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鸟儿习作文本

杨会兰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语文课变得更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1.课堂小练笔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而课堂小练笔恰恰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个性,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思维空间,从而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与习作水平。

2.激发练笔兴趣,进行善意评价

练笔的兴趣非常重要。只有学生乐于写小练笔,才能精心对待。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爱听老师表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善于评价,发现优点,鼓励进步。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单一评价学生的方式,多鼓励学生。如学生在小练笔文章中用到的好词好句,教师可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予以表扬;学生的精彩句段,可当成范文和全班学生一起分享个人写作的快乐……这无疑给了学生莫大的鼓舞,增强了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乐于表达。对于在练笔中出现偏差的学生,老师更要用期待性的语言暗示其缺点,并用鼓励性语言给予前进的动力,切不可操之过急,用过激的语言伤害学生。

3.确定练习的密度

随堂进行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小练笔训练显得相当重要。但是小练笔是否要每课必练呢?如果有必要,应该把握怎样的密度呢?这些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习作是学生情感和心智的凝结,是精神能量比较大的消耗,更是习作热情的考验。因此,对待课堂小练笔,要合乎学生情感体验的规律,合乎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规律,进行适度的开发和利用,绝不能“滥练滥写”,进入无序练写的状态,最终练没兴趣,练枯热情。

怎样使随文练笔真正发挥作用?通过实践,我认为根据教学过程顺水推舟进行练笔,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不仅为练笔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可写,从而化解“历史”矛盾,变“苦作”为“乐作”,更重要的是练笔随即进行,大大提高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极大地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这种真正焕发迷人光彩的小练笔,应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可以巧用学生的“说”,由此及彼,让“说”为“写”铺设平台,以此降低写的难度;也可以妙用学生的“争”,因势利导,让学生围绕分歧展开争辩,但在辩论之前先请学生写出自己的理由,以作为争辩的证据,这是一种“练笔”方式;还可以活用学生的“爱”,让学生自由发现,自由选择,看看课文中什么最吸引你,根据喜好,可模仿某一个句子、某一片段写一写,可用喜欢的几个词编一编,体现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4.摘录佳句拓展练笔

摘录不是简单地摘抄,而是让学生将课文中的有些句子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如《鸟的天堂》一文中讲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景物。第一次是在黄昏,鸟儿们都歇息,作者只描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鸟儿们都出来活动,所以作者只描写活泼欢快的鸟儿。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把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物都写下来,包括朝阳下的大榕树、飞行的鸟儿及清澈的湖水。学生在练笔时不仅摘录到课文中的句子,而且恰当地运用自己的语言。如:“这些鸟儿有的贴在水面疾飞,有的在树枝上飞窜,有的在我们的船头盘旋。”“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翠绿的榕树,翠绿的榕树点缀着清澈的湖水,再加上疾飞的身影、湖上的小舟、清脆的鸟叫,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这样的练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5.融情悟文,积累内化

课堂小练笔源于语文文本,它是在学生读懂文本、融入文本情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文字训练,所以学生经过写作、交流、反馈的形式之后,能更好地悟文,情感也升华。与此同时,每位学生的体验各不相同,这些体验正是学生作文的优良题材,能及时把它记录下来,为日后写作积累更多的鲜活的资料。

鲁迅先生曾说:“我的成功并无其他,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而已。”因而要写好作文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就是多看,多练习,而现行的教材中每学年只安排了七八次的作文训练,难以进行多练习,学生的习作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为了增加学生的生活和语言上的积累,我创设了“小练笔”形式的随笔练习,作为对作文教学的补充。

6.扣文本“空白”处补写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有很多具有艺术性的“留白”,给读者留下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诵读文本,咀嚼语言文字的精妙,体会课文丰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我设计练笔填补文本的“空白”,披文入情,在言而未尽处补白练笔,充实文本,也丰富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7.切合实际的导向评价

对学生小练笔的评价是对学生优缺点所做的分析、指点和改进说明,是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当评价对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能有推动的作用。因此,评价小学生作品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语言,不虚夸也不压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评价语言,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8.延文本的结尾处续写

一篇好文章常常会使人有言虽尽而意无穷之意。有些课文不写结局,留下艺术的空白,更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

猜你喜欢
鸟儿习作文本
与鸟儿的秋日邂逅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鸟儿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鸟儿把烦恼叼去
习作展示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嘘——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