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的启示

2015-09-10 07:22曹晓红
考试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读写教学图式理论以读促写

曹晓红

摘 要: 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作水平是决定高中英语教学成效的关键点。本文以图式理论为基础,以教学实例为载体,探讨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以读促写训练中的应用和意义,探讨改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方法,以及图式理论对语言输出的影响和如何运用图式理论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研究。

关键词: 图式理论 高中英语 读写教学 以读促写

一、理解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一般来讲,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中的过程(周相利,2002)。图式理论认为: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和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认知心理学家一般把图式分成两大类: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内容图式是指有关事物、事件内容的知识图式,包括文化知识、语用知识和专业知识;形式图式是指有关语法结构的知识或有关不同类型原文的知识,它包括文字符号、语音、词汇、句法和语义结构等方面的知识(李云珠,2008)。

二、图式理论与读写教学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丰富写作图式的有效途径之一。写作和阅读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阅读在本质上被认为是一个被动的认知过程,而写作则被看做是运用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构成句子、段落、篇章的过程。阅读是根据文章所提供的线索不断地激活读者头脑中的相应图式,通过同化、顺应以强化已有的图式或在原先图式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图式。写作是根据作者的写作目的或意图,激活已有的图式并在诸多图式中不断地进行筛选、嫁接,最后组合成文的过程。因此,从图式理论的角度看,二者都包含图式的激活过程。

美国作家德尔文·G·舒伯特在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科书是写作素材的聚集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言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题材的示范本。语言学家克拉申(1987)认为:“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李雅琴,2010)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有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获得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凸显典型的英语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提高学生的整体英文能力。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激活已有图式,建立新的图式,将其运用于写作过程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从内容理解和文章布局谋篇、段落结构这两个角度进行,使英语阅读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清晰化,使学生逐步建立和发展符合英语本族人思维习惯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从而提高英语书面语言输出能力。

三、图式理论在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笔者在实践中将图式理论运用于写作教学中,得到一些体会和启示。下面以一堂英语以读促写训练课为例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散文If I were a boy again。

教学目标:到本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将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阅读、理解、欣赏美文If I were a boy again,掌握作者所提出的在年轻时所应形成的8个好习惯和好品质,并体会文中一些优美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结合美文内容,展开讨论,反思自己当前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阅读美文和问题讨论后受到鼓舞和启发,表达想要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性格品质方面把自己变得更好的愿望。

以小组合作形式,基于散文内容和课堂讨论的结果,模仿写作If I were five years younger。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在对文本内容逐步阅读、理解欣赏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建议及写作目的,与文本主题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在不断深入的讨论中自然而然地结合自身情况,反思自身的不足之处并表达想要把自己改变得更好的愿望。

教学辅助:多媒体、白板。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的内容是课外阅读材料If I were a boy again,它具有如下特点:

就体裁而言,它是一篇散文,文体特征明显,每段开头都用了虚拟语气的排比句式If I were a boy again,I would...教师只需对学生稍加引导,学生就很容易把握此类文本的阅读技巧。

就内容而言,作者表达了如果自己能够再次回到童年,就会从8个方面重新培养良好的习惯、性格的美好愿望,以此给予读者强烈鼓舞和启发的心灵震撼。

就结构而言,文章脉络清晰,具有散文的相关写作特征。全文由8个有规律的、优美的段落组成。每个段落开头有一个主题句,表达全段主题,后面的句子为主题句所表达的观点提供了原因和事实依据。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并掌握此类写作手法,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表达相关内容,为将来学生在现实中使用英语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刚进入高中两个月的高一学生,虽然大部分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但对于高中英语的一些词汇和阅读技巧还不是非常了解;在现有的考试制度下,大部分学生受到的读写训练常常是应试的、机械的。所以,他们在英语美文的阅读、欣赏方面及类似散文的写作方面经验尤其不足。

教学设计:

任务一:激活已有图式

通过播放Flash动画,引出本课的主题“If I were ___________”,同时通过提问,激活学生头脑中有该语言形式的图式。

任务二:通过阅读建立新图式

为学生提供一篇优美散文IF I were a boy again,要求学生通过速读思考并讨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此类文章的篇章结构,捕捉相关动词和短语词句,帮助学生构建新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为之后的写作做好铺垫。

任务三:巩固新建图式

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构建内容图式,让他们进一步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笔者根据阅读文本的特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了阅读欣赏。笔者通过组织学生对文本中优美词句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选择自己赞同的观点;与此同时,提醒学生回忆阅读文章中的一些好词好句,为后面的写作进一步做好语言方面的铺垫。

任务四:丰富图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探讨除作者所提及的优秀品质之外,其他与主题相关的重要人文素养,以此丰富内容图式,积累组织写作素材。

任务五:运用新建图式

在写前的种种铺垫之后,学生已经明确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而且写作素材充分,写作过程显得相对轻松,目的明确。此时,主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时态语态,尽可能地模仿运用得体的词句。

任务六:评价

通过给予学生评价的标准和指导学生互评,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合作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写作此类散文的内容图式和文体图式。

教学反思:

这节课较充分体现了图式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掌握了此类散文的篇章结构;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学生利用文本查找信息的能力及合作、互评的能力;激发了内在向上、向善的决心和动力,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交流的成功与喜悦。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运用图式理论于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将阅读与写作巧妙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旧有图式,并建立和巩固新建图式。

教学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的活动应由易到难,按照“激发旧有图式—新建图式—巩固图式—丰富图式”展开课堂活动,并且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评价在写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从组织学生自评到互评到教师评价,学生学会如何自我反思,相互协作。既要防止评价不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又要防止评价流于形式而毫无作用。

四、结语

高质量的写作来自广泛的阅读、某些专门训练和大量的实践,有效的读写训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具有启示作用,只要老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就能较快地提取已有的图式,从而提高读写的质量和速度。

参考文献:

[1]李雅琴.谈高中英语“以读促写”课堂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3):78.

[2]李云珠.图式理论与写作教学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8(6):20.

[3]周相利.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34.

猜你喜欢
读写教学图式理论以读促写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探析及应用探讨
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