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2015-09-10 07:22王增
考试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体育

王增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达到体育锻炼目标,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学思想,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欢悦,并能对强化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之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促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体育游戏化,增强体育教学兴趣感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让学生机械地反复练习,其实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才是他们的乐园。如果体育课的教学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则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而是感到枯燥乏味又令人厌烦。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绽的小蕾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花“无精打采”。他们“无精打采”也正是因为体育课枯燥乏味,机械反复练习。这时,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手段提高他们的兴趣,使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3.耐久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分层教学法

3.1按学生体能分组进行教学。学生体能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因为这种客观存在使我们必须考虑耐久跑教学的分层教学法。如果对全班同学提出同样的要求,实行同一个标准,那么就必然会出现一部分同学“吃不饱”、一部分同学“刚刚好”、一部分同学“吃不消”的现象。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把上述“吃不饱”、“刚刚好”、“吃不消”的同学分成A、B、C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质,在教学中区别对待,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练习都能得到提高。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和好胜心都很强,这样分组教学,有利于他们的相互促进。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耐力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会积极要求调到高一级的组。

3.2对各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明确。由于各层次学生的素质基础不同,所以对各层次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也应该不同。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实际,根据耐久跑(一般初中男生为一千米跑,初中女生为八百米跑)教材的特点,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目标经努力都能达到。在教学中,应要求A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取得进步。

3.3教师要抓重点,以中间层次为主,促进两头。对学生进行分层以后,往往B组的学生占全班的五分之三左右,A组和B组学生只各占五分之一左右。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抓住中间层次,对两头施加压力。在促进两头的同时,反过来激发中间层次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在耐久跑练习中出现热烈竞争的局面,大家你追我赶,力争上游,这样的课堂气氛正是我们所梦寐以求的。

4.教师要正确、有效地运用组织教法

接受式学习大多是以班级授课为基本形式的,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习知识、技能。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因此,它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体育学习的基本形式,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其地位与作用。但在接受式学习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示范进行学习,主体性可能失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得到充分照顾。为此,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积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不仅是对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必要的有益补充,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弘扬学生主体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各种学习方式,防止盲目性和只追求表面形式而不顾及效果的倾向。

5.从学生的安全角度入手,与实际相结合

在讲解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时,通过一些运动损伤的事例,使学生了解运动中安全的重要性。在运动中如果被撞倒或被绊倒时则怎么办?此时结合前滚翻动作技巧讲解,学生就能较快接受前滚翻技巧的学习,并能很好地掌握动作方法。运动损伤一旦发生,有时就很难完全恢复,所以无论是体育课还是其他体育活动,在运动之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从而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样一环套一环地讲解,学生听起来就不会走神,从而不仅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高自己在运动中的安全意识。

6.坚持从实际出发

教师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约束。再加上班级人数多,肥胖儿多,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弱,给体育教学带来很多困难。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从学生年龄小、基础差、理性知识少、反应及协调性不好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教材。在组织教学上要先易后难,遵循先简后繁、先分解后综合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体育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特点,从小到大地安排活动量,先组织学生适当练习进行热身,再进行各项体育比赛。

上好体育课,教师是关键。教师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与学生一起加深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要加强继续教育的学习,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

猜你喜欢
体育课运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课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