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5-09-10 21:51黄海燕李宇薛焕堂
考试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工科民办高校人才培养

黄海燕 李宇 薛焕堂

摘 要: 本文从人才培养质量这一重要问题出发,分析影响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对民办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探索和思考,提出民办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民办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能使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而改进社会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工科 应用型 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才类型的社会需求趋向多样化,地方越来越需要工作在生产、服务、建设和管理一线的工科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应承担起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是地方政府重大决策的智囊团、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者、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者和地方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其社会贡献主要表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解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种实际问题,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种需求。

1.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局限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广大人民群众上大学的愿望和要求愈来愈迫切。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仅靠公办院校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日益兴起的民办高等教育作为公办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同盟军,已成为举足轻重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的作用与贡献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但我们不能不看到,由于种种原因,民办院校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一则,民办院校办学历史短,民办本科教育历史短,缺少历史的积淀,与公办院校特别是那些百年老校相比,在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学术氛围、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不小的差距;二则,由于投资机制所限,以及功利主义的影响,不少民办院校对教学的投入不足,加上大规模扩招,使得有限的教学资源更趋紧张,有的已影响教学正常进行;三则,民办院校兼职教师多,专任教师少。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毕竟不同,临时观念和雇佣思想比较普遍,管理上有一定难度;四则,就总体而言,民办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学风较差已呈较普遍现象。上述因素给民办院校教学质量与声誉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何保证民办院校教学质量,采取何种模式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摆在每个民办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十分重要又迫切的任务。

2.民办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2.1培养目标

公办院校工科人才培养侧重于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深入性、学术性;高职院校工科人才培养侧重于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强调动手能力;民办院校工科应用型人才既要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并重型”应用型人才。

2.2培养方法

在教学计划中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线并重,并贯穿教学全过程。这两条线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依存,有机衔接、相辅相成。这种做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实践依赖理论的观念和做法,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以专业基础课为核心,将主干课的理论、实验或实践和课程设计三个重要环节分解成三门独立的课程,单独设课,单独给学分,单独考核。若实验(实践)课、课程设计考核不及格,与理论课一样对待和处理,改变过去一门课的实验(实践)环节考核不合格,但理论部分考核成绩较好,该门课仍可获得通过的现象。

突出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是民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所在。把实践教学分为三实、二设、一综合、一衔接,三实包括实验、实践、实习,二设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一综合指综合实践,一衔接指与工程训练和培训相衔接。其中综合实践与工程技能培训不同于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结合实际搞出特色。实践教学需要强有力的实验、实践平台作支撑。学校应根据工科学院开设的专业课建立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实习基地,满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型综合实践等实践教学需要。

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除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环节外,增加综合实践课程,即在完成主干课程设计后,增设专业主要方向上几门课的综合实践课,如在数电和模电两门课的课程设计后,开设电子综合实践课程。通过课程整合,减少内容重复,精简教学内容,从而减轻学生负担,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将实践性较强的几门理论课程改在实验室上课,边讲解边实践,形象直观,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加强技能培训和工程训练。将中高级培训、资格认证、工程训练与教学计划有关的课程有机衔接起来,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拓展和补充。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工程概念和实践动手能力。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和资格证书,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加大对实验室和实践教学的投入,构建有效实践教学体系及强有力的支撑平台,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功的关键,否则,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一句空话。

3.民办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民办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了学生培养模式,解决了学生“手低”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实用性教育,使大学毕业生真正能学以致用,从而有效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民办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改进社会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从社会整体来看,“就业难”与“招工难”矛盾并存。由于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滞后,高等教育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从社会分工角度看,传统本科教育将高等教育资源仅用于研究人员、管理人员的培养,而忽视技术人才、熟练工人的培养,使之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民办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加高”当前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的“短板”,以促使各种类型人力资源均衡发展。

4.结语

民办高校工科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研究人员的任务,也有别于高职院校培养熟练技术工人的要求。应用型本科应该要求学生理论知识准确、实在,着重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因此,民办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积极、高效地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使之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0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N].中国教育报,2010-04-28.

[2]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06).

[3]蔡宗模,姜峰.学校战略定位:概念、策略与误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4]周泽存,程永元,王尧.民办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OL].http://www.sju.js.cn/s/72/t/185/26/7a/info9850.htm.2007-05-26.

基金项目:2013-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4B520005)。

猜你喜欢
工科民办高校人才培养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