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飞屋环游记》字幕翻译中缩减策略的应用

2015-09-10 07:22徐洁凤孔晓俊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字幕翻译引言目的论

徐洁凤 孔晓俊

摘 要: 上世纪70年代,德国弗米尔等学者提出的功能派翻译目的论为缺乏权威理论指导的字幕翻译工作者拓宽了视野,给字幕翻译实践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翻译目的论认为一切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字幕就是有目的的翻译行为。字幕翻译由于其本身的特点,翻译效果受到了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因此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给观众带来相关性最强的信息,让观众更容易了解影片的情节内容。在这个翻译目的下a,缩减翻译策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动画片《飞屋环游记》中字幕英译汉案例的分析,研究字幕翻译中有效策略的运用。

关键词: 目的论 字幕翻译 一、引言

现今,随着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网络媒体等文化传播方式发展快速。以前我国观众观看外文影片几乎都是通过中文配音实现的,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国人热衷学习外文,也开始较多地关注精神层面的享受。

随着原版电影的流行,影视剧的字幕翻译市场也随之形成。但在当时的翻译领域,很多学者只将精力集中于文字作品的翻译,字幕翻译领域鲜有权威的研究著作。字幕翻译市场鱼龙混杂,无法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翻译材料。于一部英美影片而言,其受众不只是一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字幕翻译的目的与意义应该远不止浅显地让观众了解剧情而已。之所以有字幕的存在,目的就是使不同文化与年龄的受众在拥有的认知下通过字幕这一“媒介”,更加详细深刻地了解不同影片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及影片主旨,最终使不同文化得以传播与交流。

二、目的论的内涵原则

以目的论为核心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著名译论家弗米尔提出,他认为“任何形式的翻译活动,包括翻译本身,都可以视为一种行动。任何行动都必定有目的”(李娇,2013:91)。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与结果的行为,但这一过程必须遵循一系列原则,包括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诚原则。

目的论推崇的最重要的翻译原则目的原则,其要表达的即是翻译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的过程,结果决定方法的意义。翻译活动有多个目的,但通常情况下,翻译的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吴远征,2013:103-106),就是当译文接受者阅读到译文时,其内心的期望与现实译文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为了达到满足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期望,翻译工作者就要根据具体的翻译语境与不同的受众明确特定的翻译目标,以此选取最合适的翻译策略。连贯性原则即指译文应保持语内的连贯性,译文内容需流畅、整洁,让译文接受者能够无障碍通畅地阅读全文。忠诚原则要求译文能忠于原文,译者能尽量尊重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力求在译者与原作者的思想表达上不会有太大出入(吴远征,2013:103-106)。尽管这三大原则在翻译活动的进行当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比较而言,后两个原则应忠于目的原则,因为它是翻译活动的首要原则。

目的论摆脱了对等翻译原则的束缚,认为所有翻译活动必须坚持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目的原则,而非逐字逐句翻译原文。

三、目的论对字幕翻译的指导作用

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活动,其目的是让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制约下获取相关性最强的信息。它不同于传统书面形式的翻译活动,影视语言具有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的特点,由此可见字幕翻译具有瞬间性、通俗性和互补性的特点(李季,2014:199转至211)。这些特点是传统翻译活动中从未接触过的,因此字幕翻译所要采用的方法自然与之前的文本翻译不一样。

因为字幕翻译具有特定的目的,并且任何翻译方式策略的运用都由翻译的目的决定,所以字幕翻译策略的运用原则与目的论坚持的翻译活动的原则不谋而合。字幕翻译由于时间和空间两大因素的制约,只有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才能有所突破。两大制约因素中的时间指语言和图像的同步配合,字幕在这方面虽不像配音那么严格,但必须在和源语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完成信息的传递。另外,每行字幕必须在屏幕上停留足够观众扫视的时间,一般以2至3秒为宜(李运兴,2001:38-40)。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限制内完成信息的完整传递,就更加考验译者的筛选翻译能力了。空间指屏幕上可容纳的语言符号数目(李运兴,2001:38-40),字幕显示的语言数目是有限的,既要表达字幕的完整意义,又不能对观众的理解过程构成阻碍,那么空间的限制是摆在译者面前的又一大难题。虽然字幕翻译的难度很大,但其依然有章可循,其中缩减的翻译策略在其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缩减的翻译,就是减译,减译是字幕翻译中最常用的翻译技巧,也是字幕翻译最显著的特点。Gottlieb(1993)在书中提到,纵观字幕翻译的历史,电影对白的压缩翻译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Gottlieb(1998)把字幕翻译描述成一种平衡行为,就是把电影对白翻译成几行字,让这几行字最大限度地传达对白的语意和文体的信息。当对白转化成字幕时,文字的数目显然减少了1/3(张迎春,2008:65-67)。

缩减法在实际的翻译操作中大致分为三类:浓缩,压缩性意译与删除。浓缩即通过简洁的词句译出字幕所要表达的精髓要旨。压缩性意译是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出电影对白中特殊字幕如俚语、谚语等真正想要表达的意义。删除自然指直接删除字幕中一些无意义不需译出的内容了(李运兴,2001:38-40)。本文将通过对《飞屋环游记》(《飞屋环游记》Up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于2009年制作的第十部动画电影,也是其首部3D电影。)一些字幕的分析探讨缩减法的实际应用意义。

四、“飞屋环游记”中运用缩减法的个案分析

(一)浓缩翻译策略的运用

在字幕翻译中,最重要的法则是目的原则,目的原则坚持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字幕翻译必须简洁易懂,浓缩即通过简洁的词句译出字幕所要表达的精髓要旨。

例1

原文:I don’t want you here,and I don’t want you here!

译文:我不想再见到你,还有你。

这句话出现在Fredricksen看到那只大鸟和狗狗逗逗仍然跟着他和Russell时,为了不再延迟他们去天堂瀑布的进程,他忍无可忍,于是对着他们大叫,希望可以吓跑他们。这句字幕后半句并未重复地翻译为“我也不想再见到你”,因为此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的总体意思结构相同,后半句直接用“还有你”更加简单明了地表达了意思,避免了重复。

例2

原文:Yes,I do.I do ever so want the ball.

译文:是的,超级想要。

这句出现于当Fredricksen问Dug它是否喜欢玩球球时,Dug非常开心地表达它非常想要。这个字幕的精髓要旨就是为了表达出逗逗对球球的喜爱,因此直接“是的超级想要”更加好地表达出了那种渴望的迫切,并且简洁明了。

(二)压缩性意译翻译策略的运用

字幕翻译的目的原则是简洁且相关性强,压缩性意译便是一个体现这一原则的翻译策略。它是指翻译工作者用通俗大众化的语言传达出电影对白中特殊字幕如俚语、谚语等真正想要表达的意义。

例1

原文:Do the locals consider Muntz the bee’s knees.

译文:自然被当地所重视。

这句字幕出现在Muntz与他的狗狗伙伴出场时,Muntz作为人们心中的探险英雄,自然受到了人们特别是冒险爱好者的尊重与喜爱,是为了表达Muntz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如果直译这句字幕,是“当地人们将Muntz视为同蜂蜜的膝盖一样重要”,那么观众就需另外在理解直接意思的基础上再理解它的隐含意义,并且对于电影对白中的特殊表达方法很多观众是不太理解的,直译不仅语言生硬,而且有碍观众对影片的进一步理解。这就违背了字幕翻译所尊崇的目的原则,这是用较通俗的语句译出了原话“尊敬欢迎”的意义。

例2

原文:You poured prone juice in his gas tank!

译文:你真是他的绊脚石。

本句的字幕是电影中压缩性意译的又一体现,直接意思是“你在他的气罐里倒了易燃的果汁”,有棘手麻烦的意思。本句字幕是拆迁工作人员向Fredricksen表达他阻碍了拆迁重建的工作。同样为了观众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地了解字幕文本的意义,词句采用了压缩性意译,“因为他不同意卖出他的老房子去退休村,使得公司的老板进行拆迁重建活动有些麻烦”,同样是用大众熟知通俗的语句译出了原句特殊词句想要传达的意思。

以上两个例子鲜明地体现了压缩性意译的运用技巧,因受时间、空间因素的限制,屏幕上字幕的数量及停留时间有限,所以压缩是翻译策略中必需的。同时针对字幕中出现的一些特殊表达,压缩性意译能够将其译为在受众文化环境下易被理解接受的语言,使观影过程更加轻松便捷。

(三)删除翻译策略的运用

删除是指直接删除字幕中一些无意义不需译出的内容,这个策略的运用能使受众接受相关性最强的信息,减少面对无关紧要信息的时间。

例1

原文:Cross it!Cross your heart!Good you promised.No backing out.

译文:很好,你答应了,不许反悔。

这句字幕出现在Ellie让Fredricksen发誓不将他看到的有关她的冒险记录书的内容告诉其他人,因为前面一句字幕是“Swear you’ll take us!Cross your heart!发誓你会带我们去那里,快发誓。”从这句字幕可以看出本句字幕中“Cross it!Cross your heart!”的中文意思已经在前一句字幕中表达出来了,并且在前一句字幕中,Fredricksen已经做了发誓的手势,因此结合影片图像和情节发展。此句中的“Cross it!Cross your heart!”属于信息接收者在有限时空的认知活动中无关紧要的信息,所以可以进行删减;

例2

原文:It’s really him!That’s Charles Muntz!

译文:真的是他!

这出现在当Fredricksen和Russell被几只狗带到Charles Muntz跟前,Fredricksen发现那些狗的主人就是他和Ellie从小的偶像—冒险家Charles Muntz,当Charles说出了“Adventure is out there”时,Fredricksen坚信那就是Charles Muntz,他内心无比激动,因此说出了这句话。后半句的“That’s Charles Muntz!”字幕并未译出,而是直接删除了对它的翻译,因为在此之前Fredricksen就有问“Wait. Are you Charles Muntz?等等,你是查尔斯·曼茨吗”和“The Charles Muntz?那个查尔斯·曼茨”两个问题,所以对于此句中的后半句“他就是查尔斯·曼茨”已不必再次译出。对于观众而言,根据情节的步步发展,已经熟悉了查尔斯的名字,此句删除了后半句的翻译,能着眼于相关性更强的信息内容。

删除的翻译策略在以上例子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字幕翻译是为了在有限的时空中传达出相关性最强的信息给受众,因此重复累赘是字幕翻译必须避免的,删除的翻译策略就是完全着眼于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五、结语

从以上几个例子,不难看出在字幕翻译过程中,面对不同的翻译目的,翻译工作者往往需要采用缩减这一翻译策略,才能在有限的时空中给观众提供相关性最强的信息。虽然字幕翻译拥有传统翻译所不具备的难度,更加考验翻译工作者对于翻译内容的把握,但基于其可视性的特点,观众可以通过结合画面所显示的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的音响效果及呈现的字幕翻译,综合了解影片所要传达出来的意义。就这一点而言,字幕翻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传统翻译所不具备的优势。随着中西方影视文化的不断交流,字幕研究的不断完善已迫在眉睫,若字幕工作者能牢牢坚持目的决定方法的原则,掌握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译出具体有效的字幕内容,以及学术界能对字幕翻译有进一步的重视,相信字幕翻译就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人们能通过这一“媒介”享受更加纯正且易理解的西方文化。

参考文献:

[1]卞建华.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Christiane N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李季.浅评《暮光之城》字幕的翻译——以功能学派目的论为指导[J].外语论坛,2014,(15):199转至211.

[4]李姣湖.从目的论角度浅析电影字幕翻译——《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样本研究[J].北方文学,2013,(2):91.

[5]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22(4):38-40.

[6]吴远征.翻译目的论对影视字幕翻译之影响——以情景喜剧《老友记》为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1):103-106.

[7]张迎春.论影视字幕减译[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65-67. 缩减法 “飞屋环游记”

猜你喜欢
字幕翻译引言目的论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从语境维度理论的角度探讨电影《卑鄙的我2》中的字幕翻译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