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

2015-09-10 07:22杨净沙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差异

杨净沙

摘 要: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两国语言之间存在大量同形汉字词汇。这些词有的在形式、意义方面相同或相近,有的却形同义不同。对学日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同形词既有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面,又会因为对同形词的了解不够而导致误用。本文就中日同形词的异同进行探讨,并提出在日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中日同形词 差异 误用

一、引言

在中日两国上千年的文化交往中,日语从汉语中输入大量的汉语词汇,还利用汉字造了许多所谓的“和制汉语”。而在近代,汉语从日语中吸收为数不少的“和制汉语”,从而形成了今天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词形相同或相近的汉字词这一状况。但是,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加之中日两国社会、文化背景及语言系统的不同,相当多的中日同形词无论在词义上还是词功能上都呈现出种种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给中国人学习日语造成了诸多误解及误用,成为日语学习中的一大难题。因此,有必要对中日同形词这一特殊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两种语言词汇的学习和掌握。

二、中日同形词的界定

何培忠、冯建新在《中日同形词浅说》将中日同形词解释为:“同形词是指中日语言中这部分字形相同的词,它是汉语与日语之间的一种词汇,其使用范围包括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等多种词类。”

潘均则为如何判定同形词给出三个必要条件:①表记为相同的汉字(繁简字体差别及送假名、形容动词词尾等非汉字因素均忽略不计);②具有共同的出处和历史上的关联;③现在中日两国语言中都在使用的词。其中以双音节词(二字音语)为最多,另有三音节词四音节词等。

简而言之,中日同形词是指中、日两国语言中一部分字形相同,意义也基本相同,但在语义、用法及色彩等方面存在差异的词。基于这个定义,笔者将就中日同形词的差异进行分析。

三、中日同形词的差异

中日同形词的差异,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以讹传讹;佛教用语的转义;中日汉字的不同简化;意义的转用;日 摘 要: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两国语言之间存在大量同形汉字词汇。这些词有的在形式、意义方面相同或相近,有的却形同义不同。对学日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同形词既有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面,又会因为对同形词的了解不够而导致误用。本文就中日同形词的异同进行探讨,并提出在日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中日同形词 差异 误用 摘 要: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两国语言之间存在大量同形汉字词汇。这些词有的在形式、意义方面相同或相近,有的却形同义不同。对学日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同形词既有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面,又会因为对同形词的了解不够而导致误用。本文就中日同形词的异同进行探讨,并提出在日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中日同形词 差异 误用语固有词汇的汉字表示;日造汉语在中国的变化等。以下,笔者就五个方面分析中日同形词的差异。

1.字形的差异

其实尽管被称作同形词,但汉字的形式在中国、日本经历了不同的演变和简化。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有不少已经在字形上不尽相同了,如“艺术”和「芸術」,“认识”和「認識」,“开发”和「開発」等。但还原为未经简化的汉字字形相同,所以仍视为同形词。

2.中心意思的差异

根据词的中心意思可以把同形词分为三类:

(1)意思几乎一致的词,如“政治、科学、电报”等。在数词、动植物的名称当中,中日文一致的词汇较多。

(2)意思部分一致的词,例如作为“literature”的译词,中日文中都使用“文学”一词。但是中文里“文学”还包括史记和议论性的文章,使用范围更广。这类词汇在和别的单词的搭配及语境不同时,意思会出现差异。

(3)同形异议词,例如“结束”中文是“完了”“终了”的意思,而日语则是“团结”之意。

3.褒贬色彩带来的意义差异

一部分同形词虽然意思相同,但在褒贬色彩上存在差异。例如“深刻”一词在中日文间褒贬差异很大。

①今天的演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A国の食糧不足は深刻な段階を迎えている。

①句中的“深刻”是褒义词,②句中的「深刻」则是中性词。其他还有“群众、策略、重大、批评”等词中日文中褒贬色彩差异较大。

4.语言搭配的差异

中日同形词在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中存在,所以在语言搭配上有很大差异。

例如“柔软”一词,中文常用作“~的胸脯、~的手感、~的床垫”等搭配形式,日语则用于「~な対応、~な態度、~な頭、~な精神、~な考え方」。

5.词性的差异

中日同形词在词性上有以下差异:

(1)中文是动词,日文是名词,如“根据、牺牲”。

(2)中文除了名词还有动词的用法,日文只有名词的用法,如“习惯”。

(3)中文是形容词或副词,日文是名词,如“积极、乐观”。

(4)中文是他动词,日文是自动词,如“反对”。

(5)中文是自他动词两用,日文只用做自动词,如“发展、普及”。

四、中日同形词的误用

同形词的同义性在中日两国的交往中有积极作用,但是往往容易忽视或者客观上就不了解同形词还有歧义性的一面。使用时容易与母语中的意思混为一体,导致很多误用。下面对此作分析:

1.同形词中意思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词最容易导致误用

A.这样就保险了。/これでもう保険だ。

中文的“保险”比日语的用法要多。“火灾保险”(火災保険)中用法相同,但日语没有“安全”意义的用法。所以上句日语应该说成「これでもう大丈夫だ」。

B.我被分配到了工厂工作。/私は工場に分配された。

上句中的“分配”是「配属する、仕事を割り当てる」的意思。日语中的「分配」指「分けて配ること」、「仕事も、それでえた収入も全員に公平に分配する」的「分配」和中文用法相同,但没有分配工作的用法。

2.同形异议词引起的误用

字形相同容易使人们根据自己熟悉的本国语言中的意思理解,而忽略这些词的真正含义。

A.先生は日本語の教学において多くの仕事をなさいました。/老师为日语教学做了很多工作。

日语中的「教学」是指「教育と学問」的意思。如果要表达中文的“教学”则要用「教育」一词。

B.そこには古代の水利工程がまだ残っている。

日语的「工程」是「(作業の)順序·段階」的意思,中文的水利工程应说成「水利工事」。

3.单词的搭配中出现的误用

单独看“感情”一词似乎中日文意思一样。但中文的“感情”还有「友情·爱情」、「親近感?親愛の感情」等意思,使用时在动词的搭配上中日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A.勉強するにつれて、学友、先生とも深い感情を持った。

B.二人は一緒に働く中で感情を建立して結婚した。

以上是把“有深厚的感情”、“建立感情”直译成日语造成的误用。从日语的语感上说,正确的是「友情を深めた」、「愛しあうようになって結婚した」。

C.“建立”一词在“建立纪念碑”(記念碑を建立する)时是中日同形词,而“建立共和国”(共和国を建てる)、“建立外交关系”(外交関係を樹立する)、“建立威信”(威信を確立する)就要用不同的词汇表达。

4.词性差异引起的误用

中文的他动词在日语中的很多场合都变成自动词。忽视词性的差异容易导致误用。

A.みんな彼の意見を賛成する。→に賛成する

B.外の世界を接触する機会がなくなった。→と接触する

C.この案はあまり理想ではない。→理想的ではない

中文的“理想”有名词和形容词两种形式,而日语中如[これが私の理想だ」所示主要用作名词。上句中的“理想”用“太”修饰是形容词,所以翻成日语应该在「理想」后加上形容动词化的词尾「~的」。

5.因为中日使用习惯不同导致的误用

使用同形词的某些句子,虽然语法看似正确,但由于使用习惯的不同实际上却是误用。

A.我父亲是大学生,母亲是中学生/父は大学生であり、母は中学生である。

B.北京住宅很紧张/北京では住宅が緊張です。

C.他们俩关系不好/あの二人は関係がよくない。

上例都是根据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而导致的误用,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式的日语”。A句中的“大学生”“中学生”指的是学历,所以日语应说成「大学卒」「高卒」。B句中的“紧张”可说「住宅事情がきびしい」,C句中的“关系”应说成「仲」。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学习外语是不能仅仅学习词汇和语法,还应该同时学习文化背景知识和该国人固有的语言习惯。

五、日语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从日语教学的角度看,中日同形词是非常容易产生“母语干扰”的学习难点之一。中国学习者由于母语就是汉字,在想用日语表达的时候脑袋里首先浮现出中文,汉字词就原封不动地换成与之对应的日语汉字词,然后用日语使用,很容易出现中国式日语。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在初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不能单单看词条上对应的中文解释,还要根据上下文的不同,正确把握词汇的多层意思。

教师应该利用资料、词典等工具书对中日同形词做比较对照,研究同形词在词性、意义、用法上的差别和教学方法。例如:

1.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这个词是中日同形词,有自身的特殊性。

2.明确指出该词汇在中日语种各自的意思、用法及语感上的异同。

3.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日本的和语词和汉语词在语感、文体、表现效果上的异同。

4.让学生多使用日语的国语词典,从日语本国语言的解释理解该词的意思。

5.在课堂中多补充一些语言背景知识,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使学生对同形词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何培忠,冯建新.中日同形词浅说[M].商务印书馆,1986.11:33.

[2]黄莺.日语汉字词汇教育——以中日同形词为主要研究对象[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VOL28(1):82-85.

[3]毛峰林.中日同形词教学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4):45-48.

[4]潘钧.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浅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03):19-23.

[5]彭飞,杜凤刚,仁川海.88人畅谈学地道的日语[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03.

[6]王晓.关于日语教学中的中日同形词[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增001号):38-41.

[7]吴春燕.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112-115.

[8]赵福堂.关于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3(增04):94-96.

[9]朱小红.浅谈中日同形近义词的用法差异[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6):108-109.

[10]大河内康宪.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同形語[M].日本语与中国语对照研究会编,1986.

猜你喜欢
差异
“再见”和bye-bye等表达的意义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找句子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法观念差异下的境外NGO立法效应
构式“A+NP1+NP2”与“A+NP1+(都)是+NP2”的关联和差异
论言语行为的得体性与礼貌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