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寓教于乐

2015-09-10 07:22钟淑琴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郑渊洁教育观寓教于乐

钟淑琴

摘 要: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重要组成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童话作品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幽默的语言和奇幻的故事内容深受读者喜爱。郑渊洁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儿童文学作家还体现为他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注。同时身为一位父亲,深知只有先进、科学的教育观才能保障儿童全面发展,传统教育观念相对儿童成长的落后逐渐危害儿童健康成长。对传统儿童教育观的反驳和挑战成为郑渊洁儿童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

关键词: 郑渊洁 颠覆传统 寓教于乐 教育观

与一些从成人视角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不同,郑渊洁试图对传统儿童文学创作给予大胆颠覆,他的童话将现实性与反叛性相结合,运用丰富大胆的想象和新颖别致的手法将哲理与思考蕴含于故事之中。他的作品的语言幽默有趣,具有艺术感染力。他的作品争破传统束缚,强调儿童本真与善良,宣扬快乐主义,激发儿童探索未知的勇气,培养儿童的想象力,鼓励儿童成为独立的自我,真正达到使童话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批判传统,为“差生”正名

传统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品德教育,不顾实际效果,大搞题海战术,无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郑渊洁通过对教育现状的夸张摹写,让大众将目光聚焦在教育现状上,感受到儿童与家长面对教育时的沉重与无力。

在《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童话中,社会通过学校想要“将学生培养成温顺听话的兔子,把班级教育成全兔班”,故事看似荒诞,却在读者的笑声中完成了对刻板、陈腐教育的讽刺、批判。忽视儿童独特性和个体性,简单、粗暴地将儿童培养成胆小、软弱的兔子,从此世界上没有一个个不同的孩子的笑脸,只有一群低头听话没有自己声音的兔子。最后皮皮鲁为了父母和老师的期盼,只能每天套进沉重的兔子装中,这样的结尾让人感到心酸无奈,郑渊洁用自己的笔发出对顺从教育的控诉。

郑渊洁的童话争破了传统教育观对儿童的束缚,追求儿童的童真与天性。作品中主人公们说出的充满童趣的话却经常闪耀出智慧的光芒,表达作者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思考。“不得歧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如有此类事件发生,处以当事者一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1],“每个国家每年必须给孩子拍摄10部各50集的系列动画片,哪个国家完不成指标,我就找哪个元首的麻烦,让那个国家元首的脑袋里长土豆”[2]。无论是童话内容还是童话中颇具个性化的语言,都是郑渊洁打破传统、不忌世俗、努力追求以儿童童真与天性为核心的新的儿童教育观念。

郑渊洁在同时代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中,并不是第一个用“差生”做主角的作家,却是第一个肯定“差生“在学生群体中的正面地位的作家[3]。作为郑渊洁笔下第一大“差生”,皮皮鲁是一个不爱学习、捣蛋顽皮的学生,但他是一个聪明、勇敢、热爱冒险的男孩子,他的生活总是充满各式各样奇妙的经历。在传统儿童文学中,作家总是努力让“坏孩子”改邪归正,让他们在故事中懂得大道理。郑渊洁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没有让“差生”学好的意识,还帮助他们拒绝成为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以在陈腐教育观下当一名“差生”而骄傲。正是“差生”皮皮鲁一次又一次地拯救了地球,热心帮助同学。“差生”不差,他们都是善良、勇敢的孩子。

二、尊重儿童,提高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

在郑渊洁的童话中,儿童始终是故事写作的出发点。郑渊洁曾提及:“我的目标是: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解除一天学习的疲劳,让他们笑,让他们高兴。”[4]他的写作一直坚持尊重儿童自身成长规律。对于尊重儿童天性的意义集中表现在作品中满足儿童对独立的渴望,充分发挥儿童的天性和创造激情。“莫让100分把童年变成100岁”,郑渊洁在作品中强烈地呼喊,要求成人重视儿童的自由权和童真本性的培养与能力发展。

在“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故事中,兄妹俩有时用遥控器遥控天上的飞碟,有时发挥自己的聪明勇敢和恶魔斗智斗勇,拯救地球。这在传统儿童文学中很少见,传统儿童文学作品更多的是要求儿童在作品的影响下遵循成人社会的道德规范,压抑自己的想法顺应社会要求,为社会、为父母、为他人而成长。郑渊洁作品中对传统的反叛是他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尊重儿童自由发展的权利,追求本真、贴近自然。

道德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儿童教育的灵魂。少年儿童的道德素养必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郑渊洁一直努力尝试以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渗透和童话人物形象塑造吸引儿童读者的注意,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思想品德建设。在《蛇王淘金》中,主人公阿奔从转世成人开始就被视做“掌上明珠”。在阿奔被绑架,要挟家人5万元巨款时,爸爸妈妈走投无路想要动用阿奔用念力送给家人的钱时,奶奶却明确地表示“这钱不能用”。奶奶的话代表了作者的态度,不是自己的钱不能动用,宝贵的不是金钱,而是正直纯善的良心。这样通过故事角色所说的话表明作者态度的感情教育和道德恒言在作品中经常出现,让儿童在阅读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不知不觉中提高儿童的道德素养。

除了儿童道德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外,郑渊洁还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郑渊洁的童话中弥漫着人文关怀气息,用一支笔构建起一个充满爱的童话世界,对孩子的关心与呵护,对地球、自然的保护,对世界和平的渴望与呼唤,作品中经常提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深入关爱儿童的成长。《皮皮鲁和幻影号》中,通过皮皮鲁说出“砍伐森林、开垦荒地、过度放牧,打乱人类生活和自然资源的持续供应,影响整个自然规律的改变”和“他有责任将地球这一严重情况告诉全国孩子,告诉全世界孩子。提醒他们从不负责任的前辈手中接过地球时,要力争恢复地球的本来面目,把被父辈们毁得不成样子的地球恢复后再传给父辈的孙子孙女们”[5]。这样通过故事情节发展借人物之口说出的主张保护环境、生态平衡的话到处可见。

当应试教育成为我们无力改变的事实时,郑渊洁的童话仍然为孩子健康成长努力着,用童话启发孩子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启发他们追求合理的社会和美好的未来。除开正面书写儿童世界的美好,郑渊洁明确表达对现有社会对孩子成长的阻碍与伤害的反感。“好教师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差教师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学习的诀窍是忘记书上没用的东西”[6]。

郑渊洁的创作核心在于其一直强调的“寓教于乐”。儿童文学一直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寓教于乐性,但一直以来过度重视“教”的目的,忽视儿童成长过程中“乐”的过程发挥的巨大作用。郑渊洁将孩子视为自己创作的上帝,“我希望我的童话是一个自由的天地,孩子们置身其中发展自己的个性,我希望我的童话是一个娱乐场所,小读者们可以在书中洗个痛快,从早笑到晚”[7]。对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批判,对儿童童真的赞扬,对儿童本性的呼唤,以现实为底,加以想象的夸大,看似荒诞的故事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自由快乐的乐园,在玩中感悟成长,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郑渊洁对传统儿童文学的颠覆,使他的童话具有传统儿童文学作品不可替代的地位。正如杨鹏所言:“童话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是照亮孩子心灵的闪光,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力量、一种美丽、一种永恒。每个时代的孩子都有不同于别的时代的孩子的读物,过去的童话不能替代现在的童话。”[8]

参考文献:

[1]郑渊洁.狗王梦游——十二生肖系列童话之十一[M].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

[2]郑渊洁.猴王变形——十二生肖系列童话之六[M].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

[3]黄岚,刘中顼.论“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童话教育观[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06:42-45.

[4]张焕霞,张朝荣.浅析郑渊洁童话创作的主题叙述[J].社科纵横,2012,07:81-82.

[5]郑渊洁.皮皮鲁和幻影号[M].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6]羊城晚报.童话大王郑渊洁专访: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2010.11.

[7]郑渊洁.郑渊洁童话全集·自序[M].学苑出版社,1993.

[8]杨鹏.杨鹏小语.儿童文学选刊[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郑渊洁教育观寓教于乐
郑渊洁兑现诺言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雪兔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
基于工程教育观的GIS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色人生
郑渊洁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