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尽情发挥

2015-09-10 07:22沈惠琼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好奇心创造能力观察能力

沈惠琼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诱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其思维活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提高观察能力,开展教学创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独立操作能力,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创造能力 想象力 好奇心 观察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以发展。在教学中创造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教育学生平时注意对周围的事物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

教师将学生与特定的问题连接起来,从而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探索愿望,使学生明确探索目的,形成创造意识。教师应对创造能力之于人才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努力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从激起学生创造动机出发,教师在构建问题教学环境时要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促成学生从普通的思维意识向创造意识转变,并且要时刻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再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创造成果对学生创造意识激励的潜在动力,只有教师合理利用创造性的理论成果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教师应持宽容态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引导学生认识、领悟创造的价值意义,感受创造的魅力,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了解创造能力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敏捷性。教师要从问题着手,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习惯,打破僵化的思维定势,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对数学而言,题目答案可以是唯一的,而解题途径却不是唯一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题思路,在每个教学内容结束时,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和复习,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为以后的解题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在欢愉舒畅的自由氛围中,学生才能敢于尽情想象。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孩子创造的积极性应该细心加以保护,小学生由于身心各方面发展水平的约束,产生一些离奇甚至荒谬的想法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孩子们的思维过程,在对其进行耐心引导与纠正的同时,使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教师要通过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打好知识基础,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范围在课本的基础上有所丰富和拓展,并且教师要及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在各种场合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最后,多接触生活,多接触大自然,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鼓励孩子们多出去走走,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想象,这样孩子们就会沉浸在想象的海洋里。例如,在整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上,我先引导学生复习整理这些知识。让学生口答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这两道式题该如何计算?方法是什么?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人板演,汇报交流算法,接着整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的方法,我再让学生练习几题,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学生独立计算这四题,四人上台板演。

结合学生的计算,题目变成:■×■+■÷■,我指导学生这题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用简便方法。学生观察题目口答出顺序,可以先同时先计算分数乘除法,再算加法,也可以用乘法分配律■×(■+■),结合发言、板书讲评,重点提示。让孩子们多接触生活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他们想象的天地会更广阔。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教师要让学生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反复观察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并立即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以此提高观察能力。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充分的准备。低年级学生观察中无意性和盲目性较强,所以在观察前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任务,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并且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最后,教给学生观察分析的方法,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教师在学生观察的同时要教给他们观察、分析的方法,促进其思维活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也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总体上来讲是创新思维与实践活动结合的成功体现。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需要自我表现的空间,而小学生尤为突出,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活动结合,这样才能体现创造性思维的价值。学生创造能力形成的前提必须是自主地参与创造活动,因此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实践操作的空间,为学生构建新平台,让他们在操作中,演示、实验中掌握内容,学到新知识,并以此增强他们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看自己能看懂的,鼓励学生大胆说自己能讲的,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能够实践的,启发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探索和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并逐渐放手让学生创造性地解疑。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多给学生表现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多一些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多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和鼓励。

猜你喜欢
好奇心创造能力观察能力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浅谈如何做设计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漫谈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