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殊家庭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2015-09-10 07:22汤雯雯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特殊家庭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汤雯雯

摘 要: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尤其特殊家庭学生群体的工作,是影响高校和谐团结稳定的重大课题,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应从特殊群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并运行高校家庭特殊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校学生 特殊家庭 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13亿多人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对于高校来说,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构建和谐校园。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为现代社会的家庭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高校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特殊家庭”学生群体,这些学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同时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特殊家庭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校园的和谐稳定及家庭的和睦,这就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高度关注这些特殊家庭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

一、高校特殊家庭群体学生的含义

特殊家庭群体学生的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为这些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过早地失去父母的关爱或人间的悲欢离合,承受因为种种原因造成的家庭变异带来的消极影响,因为家庭的特殊情况和环境,这些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及心理发育等方面都有差异,导致部分学生行为异常和心理异常,需要老师、家庭和学校的关心和呵护,以及相互配合,帮助这些特殊家庭群体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进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

二、高校特殊家庭学生群体的主要类型

第一,家庭贫困学生群体。家庭贫困学生群体主要指因家庭原因造成经济条件不好,从而生活困难的学生。由于社会发展,贫富差距增大,高校中存在越来越多的家庭贫困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承受经济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在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出现问题。

第二,单亲家庭学生群体。单亲家庭指由于离异、分居、丧偶等原因造成的家庭成员不齐全的家庭。很多这种家庭的学生都表现为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内向,表面看起来和普通学生没有差异,但实际上内心脆弱、敏感,有烦恼时不与人沟通交流,遇到事情时容易在情绪和情感上产生强烈的波动。

第三,高校有留守经历的学生群体。有留守经历的学生群体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帮助,在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认识方面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曾为留守儿童的在校大学生与普通在校大学生相比其乐群性低,个性内倾明显,比较冷淡、缄默、孤独,情绪更易波动,易生烦恼、爱幻想,喜欢冲动任性,同时极易出现“亲情饥渴”等方面问题。

第四,有过家庭暴力经历的学生群体。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禁闭、残害等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等方面进行的摧残和伤害行为。家庭暴力不仅使受害者遭受身体上的伤害,更使受害者的精神和人格尊严遭伤害。经历过家暴的学生,往往身心健康遭受到严重影响。尤其直接对孩子施暴时,更容易对孩子的情绪造成严重的影响,产生恐惧、厌世等心理,轻者使学生产生自卑孤僻情绪,影响孩子学习和生活,严重者使学生荒废学业,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高校特殊家庭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

第一,心理素质脆弱,心理障碍突出。高校特殊家庭学生心理比较脆弱,沟通能力较差,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孤独、自卑心理严重,由于这些特殊群体学生具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因此他们非常注重他人的评价与对自己的态度。对于高校贫困生而言,他们的自尊心比普通大学生强,如果有老师或同学对他们指指点点,他们会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很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对于学业和恋爱严重受挫的学生而言,他们容易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学校、老师和同学,从而对学校一些设施、对让他不及格的老师、对拒绝和他谈朋友的异性同学产生报复心理。

第二,价值观念扭曲,品格修养不良。对于经历过家暴的学生及有留守经历的学生群体来说,这些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失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人生观、价值观、品格塑造等方面产生问题。这些学生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认识偏差,在学习和生活中无法积极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决,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第三,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社会责任意识较差。很多高校特殊家庭的学生在社会中受到挫折,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从而对学校和社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往往通过破坏公共财物、破坏社会秩序等消极手段发泄自己的情绪,影响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创建。

四、高校特殊家庭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针对高校特殊家庭学生群体的现实问题,我们要思考如何教育和引导,以维护高校稳定为出发点,以提高特殊家庭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确保特殊家庭学生毕业和顺利就业为宗旨。应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健全高校特殊家庭学生群体信息档案。每学期初进行这些特殊学生群体的情况排摸,确定、调整跟踪教育对象名单,及时把各种群体的个人资料补充到信息档案库,及时调整特殊群体档案,实施科学教育和动态管理,确保对其教育管理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日常管理中,深入学生宿舍和班级,全面了解特殊家庭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随着对特殊家庭学生群体教育管理的逐步深入,要及时更新和充实特殊家庭学生群体的档案内容。

第二,开展多层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掌握高校特殊家庭学生群体不同情况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真诚地与其交友谈心,以爱心感化。根据“特殊家庭”学生群体的不同情况,分别拟订出不同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将思想问题的“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既发挥教育人、引导人的功能,又发挥关心人、帮助人的功能。

第三,注重高校特殊家庭学生群体的心理引导,建立心理咨询、预防、干预体系,重视高校特殊家庭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咨询、预防、干预体系,注重对其进行心理引导,培养特殊群体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从新生一入学就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重点关怀对象档案,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对症下药,使特殊群体学生不健康心理得到及时疏导。

第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当前由于特殊群体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更复杂多样,导致他们的违纪行为比起普通高校学生来说不仅多而且更复杂。因此,要求辅导员和班主任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总结预防特殊群体学生违纪行为的工作经验,成为这些工作的行家里手,成为学生钦佩、信赖的人生挚友,只有这样,预防特殊群体学生的突发事件才能得心应手。

第五,搭建亲子沟通平台。对于有留守经历的学生来说,缺失的是父母的关心和关爱,最渴望得到的也是父母的关心和支持。因此大学期间,为了使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搭建父母与留守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指导老师首先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建立留守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如QQ群、家长热线、通讯录等,为此类学生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

参考文献:

[1]喻生华.基于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1.

[2]郭珊珊.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

[3]黄文静.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广西大学,2008.

[4]刘绮婷.浅谈高校“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03:95-97.

[5]任璐颖.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危机及其成因与对策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09:56-59+63.

[6]张华.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7]戴诗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

猜你喜欢
特殊家庭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