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问题及对策

2015-09-10 07:22张雪松赵群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电气自动化技术辽宁省

张雪松 赵群

摘 要: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以辽宁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为例,针对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辽宁省 电气自动化技术

1.背景

依据《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制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辽教发[2001]67号)文件精神和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结合辽宁省中、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会议精神,为加快辽宁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满足辽宁省区域经济和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开展辽宁省中高职衔接项目建设。

对于中高职衔接在其他省及学校已经试点性开展,但作为全省系统化项目实施尚属首例。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现诸多衔接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2.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快,短短几十年时间内中高职教育几乎占据高中阶段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五成。但是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间缺乏衔接通道,制约了中高职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制约了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力提高与就业方向扩展。下面一一列举辽宁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建设中发现的问题。

2.1专业衔接问题。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专业按学科模式设置,中高职在衔接时易出现专业不对口现象,其中中等职业专业往往针对企业要求制定,而高职专业则为本科专业的扩展制定。两种不同要求下体现的专业在衔接时对应较混乱。在确定中高职专业对应目录时,要使其符合新时代、新时期职业教育的阶梯式发展,让中职教育层次与高职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上完善衔接起来,使学生在分段成才的同时,改变中职教育的“终结性”,保证人才培养的一体贯通,避免培养方案重复浪费。

2.2课程内容衔接问题。

中高职专业衔接出现的问题还体现为教育课程设置重叠,课程内容和要求层次不清。以辽宁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为例。在项目初期调研发现,对应“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升学的中职专业包括“电气应用技术”与“电气运行与控制”。这两个中职专业中所学课程与高职专业课程严重重叠,如下表所示。很多课程所学内容基本和高职一致,造成教学资源浪费,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整个课程逐步深入式掌握的规律,违背阶梯式教育的原则。

表 中高职相关课程重叠表

2.3课程体系衔接问题。

课程体系衔接包括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体系两方面。两者有机融合保证专业渐进性、阶段性教育。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程重复导致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突出,而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但在目前教育体系下,中职教育以企业需要为基础培养适应实际工厂所需的一线工人,所以中职教育中往往忽略理论基础教育,过于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以后进一步深造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持。而目前高职教育以本科教育为缩影,简化本科教育内容,理论知识学习过多,技能水平弱,难以实现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的目标。中高职教育的偏离影响中高职教育的效衔接。

以辽宁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为例,在调研中了解到多家中职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完全以企业需要为准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减少或删除个别企业不需要的课程与技能以满足企业需要。个别高职院校为减少开支和降低安全危险,随意缩减高职教育中实践环节课时,造成学生能力弱,这对学生继续教育与就业工作都是不利的。

2.4学制衔接问题。

各省市的学制方式有所不同造成中高职在学制上的衔接不畅,可以是3+2、3+3、2+3、5年一贯制等多种方式共存。其中以中高职院校在生源上的诉求与利益划分问题最为突出。

在辽宁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中,中高职院校在自身利益驱使下,都想在本校培养时间长一些,造成中高职院校相互竞争学员,学制方式混乱,影响对学生进行系统性、阶段性、渐进性的培养,造成学校资源与学时的进一步浪费。

2.5技能培养衔接。

由于课程内容的重复性造成技能培养方向出现衔接问题,以辽宁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为例,技能培养以职业资格技能证为衡量标准,而多数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都以获得初、中级职业资格技能证为技能培养的最终目标,导致中高职技能培养目标相互重叠,培养层次不明显。

2.6就业衔接问题。

中高职培养目标中已经规定了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虽然培养目标是明确的,但实际中职与高职毕业学生对岗位的竞争还很激烈。

以辽宁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为例。由于课程重复、技能培养目标相近,因此中高职毕业生具有相近的职业能力,对就业岗位有着相近的诉求,从而使中职与高职毕业生就业时就就业岗位相互竞争,造成就业岗位紧缺。

在办学目标上,就业和升学是一对矛盾。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而继续高等教育是许多家长的愿望和学生更好就业的一条道路,反映了学生的利益诉求,是职业教育价值的重要体现。

3.对策

以辽宁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为例,对于现阶段中高职衔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辽宁省教育厅成立了中高职衔接项目,以高职院校牵头,中职院校、本科院校辅助的方式,全省50个主要专业为主线,通过调研、初稿、评审、终审等环节历时一年完成培养计划、考试纲要的制订,宗旨是解决中高职衔接中的各种问题。

3.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构建完整统一的中高职职教体系,首先要提高认识,通过多年实际职业教育的经验掌握职业教育特点,加强横向调研力度,加强中高职衔接问题认识,深入了解中高职衔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通过仔细研究制定对于不同问题的不同措施。其次统一思想,全局性考量职业教育特性,避免个性思维。不要以一个学校中高职衔接中出现的问题为代表,而要多学校、多地方全面对待中高职衔接问题,保证中、高职的合理定位,统筹安排。

在辽宁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中,通过省教育厅制订方案政策,带头学院进行分组式多院校相互调研与讨论,各学院对单个专业进行具体方案制定的方法建设中高职衔接项目。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统一思想,通过调研与研究提高对中高职衔接问题的认识。

3.2制度改进,政策放权。

教育制度改革是中高职衔接任务的基础,包括招生、教学、管理、就业等制度。要解决原来中高职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其中招生制度改革是前提,要考虑学制、模式衔接问题。教学制度改革与管理制度改革是教学实施的保障,就业制度改革是社会转型时期必须考量的标准。

制度改革的基础是政策放权。给中高职院校更大自主权,高职教育与职教育中对应专业在升学、就业问题上形成由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学院自行安排的一种新方式,完善原来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制度、保送制度。对于中职毕业生,开展由高职院校主办、中职学校协办的高职预科教育等。

3.2统筹规划,合理优化。

针对中高职衔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统筹规划,并合理解决。前面对中高职衔接中的专业衔接、课程体系衔接、课程内容衔接、学制衔接、技能培养衔接、就业衔接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完善中高职衔接教育培养方式。

专业衔接在中高职衔接中起决定性作用,专业设置要根据地区和行业发展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设置。对于职业教育应当单独建设专业目录,并随社会发展定期改进,这点高职目前已经做到,但中职教育还有所欠缺。

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学制衔接是中高职衔接最主要的内容。按照中高职教育不同的培养目标,对应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应该系统构建,课程进程由浅入深,保证中职教育重基础强应用,高职课程重实践。

技能培养应是中高职衔接的中心,不管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最终都体现在技能培养上,也就是技能证书的获得。所以,无论中职还是高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学制都是为技能鉴定服务的,只是技能培养层次不同而已。只要正确确定技能培养的目标,中高职教育衔接就不会发生偏向。

4.项目过程

辽宁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是辽宁省中高职衔接项目中的一个专业任务。对于辽宁省中高职衔接项目早在2013年2月已经开始提出,并于2013年5月在辽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进行论证并实施。对全省中高职院校50个专业进行中高职衔接研究,其中辽宁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由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承担。

在项目开始为了统一思想,加深认识,开展多次调研工作,走访多家中高职院校与相应企业单位,参加多次培训研讨会议,通过多次校内讨论与论证。在2013年6月底完成辽宁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中五年、三年专业培养方案,中升高、专升本考试纲要第一稿,并专门聘请中高职学院相关专业资深教师、企事业单位专家进行整体论证。通过对论证会提出的问题仔细研究,修改方案。7月底将第二稿上交教育厅。同年省教育厅通过项目分组,带头学院主持模式进行两次专家论证与研讨。并针对两次论证会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最终形成五年、三年专业培养方案,中升高、专升本考试纲要四个项目文件。为全省提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与考试纲要,可以作为其他中高职院校教学指导文件。完成教育部关于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与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相关内容。

在项目过程中对中高职衔接的认识不断加深,发现中高职衔接中的诸多问题,相应问题经过集体研究讨论解决。尤其学制、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技能、就业等方面问题比较尖锐,是目前中高职衔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研、走访、讨论、验证等多个步骤逐个解决问题,最终的项目方案对本专业教学有指导性作用。整个项目的完成符合新时期社会转型导致的职业教育改革特性,满足现有职业教育模式,承接职业教育未来导向。

5.结语

通过对辽宁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建设的研究,深度了解中高职衔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指明中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制订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五、三年培养方案,针对现有教学体制开发中升高、专升本考试纲要。按照教育部提出的职业教育长期发展纲要,在社会转型期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先行一步,为中高职衔接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上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3):3-11.

[2]曹毅,蒋丽华,罗群.试论中高职衔接专业结构模型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2(30):4-6.

[3]邵元君,匡瑛.国家职业标准:中高职衔接中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依据——基于美英的经验[J].职教论坛,2012(28):51-54.

[4]高俊文,邹心遥,夏晓冬.广东省“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24):28-29.

[5]蒋新革,王韶清.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2(4):31-35.

[6]汪长明.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外部政策环境建设的浅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1(3):3-5+33.

[7]马秋硕,刘铁,赵倩.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广州地区的实证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9):60-62.

[8]王育培.大众化背景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研究[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11(4):30-34.

[9]顾理军,顾卫杰,汤慧芹.多元化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在高职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74-75.

[10]吴亚萍.近十年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1(33):54-58.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电气自动化技术辽宁省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试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