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韩国语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探究

2015-09-10 07:22李游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中韩教学方法教材

李游

摘 要: 教材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重要媒介,研究教材特点及与教材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韩两国初级韩国语教材进行比较,剖析课文及习题部分的异同点并探究融合两国教材特色的教学方法,以此促进韩语教材开发和课堂教学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 中韩 初级韩国语 教材 教学方法

1.引言

伴随着中韩关系的日益密切,两国在经济、政治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扩大。我国国内的韩语学习热潮有增无减,与韩语相关的教材也是琳琅满目、层出不穷。教材在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因而为了使韩语初学者恰当地运用教材夯实语言学习,教育者通过对初级韩语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特点,并运用适宜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就显得极具价值。本文对中国延边大学《基础韩国语1、2》和韩国延世大学《韩国语教程1、2》的课文、习题部分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两版教材内容设置的特点,并探究既呼应教材又适宜中国初级韩语课堂的教学方法。

2.初级韩国语教材分析

2.1课文部分

首先,课文设置方面:中国版上下册均由17课构成,上册每课1篇小短文、1篇对话,下册每课均为一篇短文;韩国版上下册则均由10课构成,每课均由4篇对话和1篇小短文构成。整体看来,中国版教材以培养初学者语言沟通能力为基础,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语言描述和文字理解能力;而韩国版教材则以学生的对话沟通能力为中心,每课4篇对话尽量保证是连续的语言场景,以此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思维的连贯性。

其次,课文主题及内容方面:中韩两国教材都涉及日常生活、文化和自然等主题。其中日常生活类占中国版52.94%、韩国版90%,均居于主题分布榜首。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类贴近生活的主题易于接受且实用性极高,适合初级阶段课堂教学应用。此类包含家庭、购物、饮食、交通等,涉及衣食住行及人际交往很多方面。相较于中国版教材,韩国版教材不但涉及学习、野游、邮局、家务事、职场等方面,在一些单一方面的情景划分也更详细(如交通方面涉及多种交通工具和场景)。然而,中国版教材的特色在于考虑学生非韩国人这一身份,突出文化主题(仅次于日常生活类占20.59%),并在教材中配以补充材料,帮助学生了解韩国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和民族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对韩语的理解。另外,中国版教材还收录了以人生哲理、社会科学和语言艺术等主题的文章,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韩语水平由初级向中级过渡。

2.2习题部分

首先,题型设置方面:中韩两版教材习题类型大同小异。相同点在于它们都含有填空类、完成对话类、选择类、改错类、完成单句类、改写类、写作类、活动类、书写转换类、阅读类、判断对错类及连线类这12类题型。相异点在于中国版教材依据本国的韩语学习环境增设了翻译类和排序类这两类题型,韩国版教材则借鉴西方“游戏学习”的教育理论,增设了游戏类习题环节。然而两版教材习题的设置比重却迥然不同。以设置比重排名前4名为例,中国版为选择类(18.46%)、翻译类(11.41%)、填空类(10.74%)、改错类(9.37%),韩国版为完成单句类(32.68%)、完成对话类(28.40%)、活动类(10.89%)、填空类(9.73%)。由此可见,中国版教材比重设置比较平均,侧重于知识点单项突破和汉韩文字转化;韩国版教材设置则比较集中,侧重于整体运用和情景重现。

其次,考察内容方面:两版教材都充分运用习题强化韩语学习的多个环节。最显著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极为注重初级语法的正确使用,中国版着重考察语法点的习题占57.6%,韩国版的占62.5%,这恰恰与韩语习得的实际需求相吻合。语法部分的考察分为语尾、助词和惯用表现三个部分,两版教材都侧重于语尾和助词,因为它们是句子完整表达的基础之一。然而中韩两版教材各具特色。中国版教材通过翻译和长文写作强化学生的汉韩语思维转化能力,并根据原文回答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韩国版教材则一方面巩固各类词汇掌握,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并茂的习题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想象创造力。总体看来,中国版教材重视文字输出能力,韩国版教材重视表达创造能力。

3.初级韩国语教学方法

初级阶段韩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充分掌握韩语基础知识,具备流利的日常交流能力,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面对教材编写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发挥教材作用,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教材特点,在教学实施中以适宜的教学方法扬长补短。

首先,课文部分可加强应用的教学方法有四种。(1)情景模拟法:教师应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因而教师对课文的讲解要打破“读—译—背”的传统模式,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如设定购物的多种场景,让学生改编课文或进行原创,以表演形式展现出来。(2)文化渗透法: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和韩国文化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学生对韩国民族意识、风俗礼节、人文历史、思想信仰等的了解,在解决文化跨度阻碍的同时,增添学习趣味,宜于优化学生语言交际的标准度。(3)结合补充法:多数教材由于编写年代久远,课文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的新鲜性,因此教师应关注时代变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补充、融合至课堂教学中,做到结合并超越课文内容。如关于休闲主题,可以让学生在课余了解现今中韩流行的娱乐方式,并在课堂上用韩语做简单反馈,不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电脑、投影等技术手段,把丰富的影像视频和图像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固态文字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以习题为中心的课堂应重视的教学方法有三种:(1)以点带面法:教材习题数量颇多,且为了巩固某一知识点,重复习题很多。出于对课堂时间高效利用的考虑,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切莫面面俱到。(2)分组教学法:即便是习题讲解环节,也应该尽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发挥主体作用。可以4~6人为一组,就某一组习题展开小组协作讨论,并选出组长做总结性回答。这种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还能缓解教师主观输入的乏味感。(3)总结迁移法:习题课不仅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更是为了系统梳理所学知识并拓展提升。因而,教师应对学生练习效果进行及时分析,纠正模糊或错误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做出条理化和结构化总结,以此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另外,通过对近似知识点的比较和相关知识点的扩充,不但能扩大学生韩语知识的维度、广度,还有益于其韩语水平的过渡。

4.结语

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教师备课的基础和教学的引向标,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和辅助,更是教学过程中联系教师与学生的重要媒介。通过对中韩教材的比较发现:两版教材在贴近日常生活、注重语法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各有优势,中国版教材突出韩国文化,注重文字理解、输出及汉韩语转化能力的培养;韩国版教材则注重语言表达及创造性思维培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为更好地融合、发挥两版教材的优势,本文提出了针对课文教学的情景模拟法、文化渗透法、结合补充法、多媒体教学法及针对习题教学的以点带面法、分组教学法和总结迁移法。若教材编写过程中融合展现中韩教材特点,或教师在初级韩语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材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发挥教材优势,那么对韩语初学者第二语言习得的帮助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金承鹤.韩国语精读教材研究[D].延边大学,2009.

[2]李松月.韩国语教材的结构分析及开发方案[D].复旦大学,2009.

[3]马香阁.基础韩国语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

[4]荣荣.浅谈韩国语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

[5]吴昊.韩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分析[J].学周刊,2014.

猜你喜欢
中韩教学方法教材
中韩30年 新挑战与新机遇——第十届中国论坛侧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郑东燕(韩国)作品选登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中韩FTA框架下贸易便利化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