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CT智慧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15-09-10 07:22叶鹏松刘学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

叶鹏松 刘学军

摘要:本文基于对当前教育信息化形势与任务的总体分析,以莲花学校为样本,重点围绕其立足校本实际与应用驱动,不断融合,积极探索基于ICT智慧教育的思考与创新实践的案例进行了总结与分享。

关键词:ICT;智慧教育;Moodle;Wiz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2-0076-03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以下简称信息技术),正日益深刻影响着我们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理念、内容、方式、方法以及组织形式。《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提出“紧扣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一主线,推动‘智慧教育’建设,基本实现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校2013年启动苏州市智慧学校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基于云技术、微视频、未来教室、在线课程、移动交互等信息化专家平台的智慧教育实践,不断融合创新,持续推动、丰盈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建设与办学质量的跨越发展。

加快由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提升进程,构建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高端形态,智慧学习环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是学校新形势下推动学校现代化内涵建设的创新动力。在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2010年学校适时制定了“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了学校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思路。2013年学校启动智慧学校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在全面落实“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三个维度,加快系统软硬件与环境的升级换代,着力打造“课程无处不在、教师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的智慧教育应用环境。

硬件建设方面:①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是添置服务器等相关设施设备,优化局域网配置,改善内网运行速度,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②在教学区、办公室构建校园无线覆盖教学环境。③改造和完善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馆的基础设施,优化师生网络阅读环境。④推广、普及电子白板、一体机、移动智能终端等教学设备。⑤完成监控室、数字探究实验室、微格教室、未来教室、网络电视台和远程教育实验室的建设。

软件建设方面:重点购置、推广先进教育教学与管理理念优秀的信息化平台,有效降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与资源门槛,不断提升硬件设施的应用水平与应用绩效。①教育类:Inspiration,Mindmanager、Blog、Ispring、Camtasia Studio、Wikipedia等。②学科类:Kidspiration、仿真实验室、Z+Z、几何画板、国内外优秀学科教学资源库等。③管理类:Moodle平台、Wiz云笔记、动易网站平台(含移动版)、办公OA系统、视频会议、问卷系统、电子档案袋、成绩统计分析软件等。

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设智慧学习课堂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学会运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先进的硬件工具与软件平台,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积累发展性评价,强化课堂交互和教学诊断,努力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持续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基于上述理念,我校以创新应用与研究反思为核心,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整合,深度融合。下面以基于思维导图与Moodle教学平台整合的复习课《压强》为例做重点说明。

这一课例主界面(如图1)充分体现了教学结构化、模块化与可视化的特点,窗口与界面显示比率可自由调节,各级概念可以动态层层展开,关键节点建有注释或超链接,以备随时调用。如需要进行在线研讨或在线测试,可以点击链接进入Moodle平台中课程的对应交互模块,进行生生间或师生间的即时交流互动,丰富课堂在线动态生成;同时在线测试各项指标均可跟踪可反馈,可有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及时性,体现Moodle课程后台管理大数据分析的功能和价值;若需要对某一节点(如液体压强)进行深度学习,可调用链接打开如图2所示界面,它是在PPT文件的基础上用Ispring发布的Flash文件,几乎保留了原PPT的全部功能,且小巧可交互,它模块化的界面与课程思维导图相结合,可以真正让师生实现“哪里不会点哪里”的教学效果,有效减少教与学的无序性或资源的过度呈现,避免网络迷航。需要补充说明的是,Ispring是一个优秀的在线微课程发布平台,它可以实现与PPT的无缝嵌入,为传统的PPT便捷地添加旁白、录制视频、嵌入各类媒体、测验和调查等,创建并发布LMS互动式学习课程,在全面优化并提升传统PPT的整合功能的同时,灵活地向课外学习延伸,丰富在线学习课程,实现教学翻转。相比传统的PPT文件或基于PPT的录屏,可以显著提升网络环境下资源呈现与交互的效率。

这一在线课程不仅可以支持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也兼容“未来教室”、“StarC电子双板”教学,教学中可用StarC电子双板教学浏览器在主屏中打开课程思维导图,并根据教学进展动态展开,如需调用资源,可打开相应节点的超链接,在辅屏中打开学习资源,克服了传统多媒体教学内容单板呈现的弊端,可满足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双轨呈现的需求,有利于师生在思维导图引导下有序学习,有效避免多元化资源呈现对知识结构化建构及思维发展的干扰,为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提供了可能。同时,这一在线课程也可方便地用于Pad教学和PC网络教学,一切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体现了强大的兼容性与适应性,这一教学模式可称之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教学模式”,其原理结构图式如下页图3所示。它本身是基于“互联网+”思维与认知思维科学理论对教学流程的创新实践与再造,有利于为师生创设一种更为自由、开放,且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混合式教学与成长空间,有效实现了翻转、微课、慕课、双板、移动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统一。

加强校园数字治理变革管理方式,生成智慧教育管理

信息化的校园环境正在重塑学校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加强校园数字治理,变革管理方式,生成智慧教育管理,是现阶段推进校园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绩效,学校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也加快了软件更新和应用的力度。一方面积极引进了专业化图书、期刊、学籍、资产、财务、人事、档案等管理软件,以提高部门工作信息化绩效;另一方面本着引进与自主开发并举的策略,以信息化为抓手,依托RTX即时通信平台、FTP备课资源共享平台、Wiz云笔记知识协同管理平台和Moodle课程管理平台,积极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环境与智能管理系统,走网络化、智能化管理道路,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更加低碳、科学和高效。“开放、共享、交互、协同”的信息化智慧管理模式日趋成熟。

例如,学校依托Moodle平台,不仅为学生开发了系列课程,也为教师校本研修开发了在线课程,其中“高效课堂”课程最受教师们欢迎,它汇集了2011年以来学校每一学期对外公开课、整合能力竞赛及专题论坛的精品资源,它不仅为广大教师激发教育灵感、分享教育智慧搭建了一个跨时空的平台,丰富了教师校本教研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见证了教师及校本化精品资源生态性成长的印记。此外,平台还提供了系列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在线课程,共建、共享、共赢、共发展的教师网络教研与管理文化已逐步形成。

2014年起,为加快现有网络资源与平台的有效整合,积极构建“无限学习·无限未来”的智慧校园,学校全面启用园区智慧教育门户管理系统,实现了校园管理同一身份认证、实时通讯、事务审批、公文流转、在线统计、电子签章、网络教研、同步课堂等智能推送功能,智慧教育管理正以前所未有的魅力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结语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学校将紧扣 “智慧教育”建设这一主线,立足应用驱动,深入开展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研究与创新实践,加快由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提升的进程,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究基于ICT的智慧教育与未来学校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1667143.htm.

[2]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889/201204/134096.html

[3]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4]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

[5]钟绍春.教育云、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的界定与关系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3).

[6]刘三女牙.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创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

[7]叶鹏松.信息化: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强力引擎[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

[8]叶鹏松.教育信息化: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动力与支撑[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0).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
我国发展智慧教育的路径选择
区域智慧教育持续推进的机制创新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试论智慧型教师的职业素养
德才铸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