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智慧型教师的职业素养

2016-07-05 07:44陈海波赵永华
考试周刊 2016年49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职业素养

陈海波++++赵永华

摘 要: 作者基于高职院校教学的现状和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智慧型教师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智慧型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关键词: 智慧型教师 智慧教育 职业素养

高职生的文化基础功底相对薄弱,而且调查发现,仅有17.8%的学生表示在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部分教师无论在基础还是专业教学过程中,脱离不了传统教学模式,总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强调识记,忽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学生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多是片面和孤立的,这样的知识结构很难使他们适应具体项目任务的操作流程规范,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的情形。对此我们不禁要追问:当下课堂究竟缺少什么?教师究竟在哪里出了问题?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答案就是:课堂缺乏智慧,职业院校的课堂在急切地呼唤智慧型教师。

一、时代需要智慧型教师

受传统教育影响,不少教师在课堂中依旧坚持只顾“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教育的基石,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更多时候却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体验、感悟、反思和实践而形成的教育智慧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不断深化,教师亟待转变身份,由“经师”向“人师”转变。在此大潮下,教师本身的教育智慧显得弥足珍贵。不论古今,教师都被送上了一个道德制高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训导人尽皆知。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有无更确切的方法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呢?

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要做到以下方面:第一,互相尊重。师生双方都要有包容的心,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体谅。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师的结果。第二,加强理解与合作。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师生之间都要互相理解。和谐的师生间非正式交往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需要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实现。师生交往要敞开心扉,以真实的面目坦诚交流,才能达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形成良性和谐的教育氛围。第三,要有积极互动的愿望。师生间的积极期望有利于师生间产生良性的激励机制,促使双方互相合作,建立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推动和促进教学的发展。

网络时代,师生间的关系有了一些变化,但总是不能脱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首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平等是人格的平等,教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尊重他们的存在,尊重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使他们各有所获,体验成功,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平等是教学地位的平等。教师要当好顾问,引导学生大胆阐发个人观点,提出问题,尽情表演,尝试体验自主学习的愉悦。教师对文本理解应注意多元化,更多地与学生理解相近,让师生对文本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启迪学生在更多方面、更多层次创新发展。

师生间的关系还应该建立在积极互动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必不可少。课外,师生间的交流也要积极主动。对于那些难管理的学生,教师更应积极主动找他们交流,多开启他们的心扉,多交流他们最关切的信息,让他们找到集体归属感。对于那些有进步的同学,教师要积极主动表扬他们,让他们找到奋斗后有收获的感觉,让他们继续努力继续奋斗,并以自己的行动感染周围的同学。对于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找他们谈心。在谈心过程中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并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可以以本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做榜样,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相提高,共同进步。

师生间的交流不要仅限于课上,课外时间更是交流的好机会。教师要抓准时机,找到和学生交流的契合点。学生总是单纯的孩子,只要老师主动些,学生总是愿意和老师交流。这时候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有耐心、恒心和毅力,对学生的各种问题都有所掌握和了解。教师要尽快处理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拖延以免后患。总之,教师就是在用生命感染生命,教师工作是一项极不容易的“工程”。

师生间的真挚感情,必定会取得神奇的教育效果。尊重学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爱学生,爱学生必须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要建立在平等、民主、积极互动、融洽和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智慧型教师特质分析

1.具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

教师的幸福就在学生的成功。孩子从校园走向成功,需要时间,因此,教师要甘于寂寞。教育是未来的事情,教师需要等待,要有亲和力。老师要微笑,把快乐给孩子。给予孩子健康的教育,就在课堂。要给孩子尊重。教师要学会心理位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课堂上让孩子站起来的时候,要让他体面地坐下。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智慧型教师并非普通教师中的异类,也不是教师中的卓尔不群者,甚至还会有失误和失败。重要的是处理好成功与失败的关系。成功是精彩的,失败是美丽的。心理上的焦虑,来自失败。教师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善于反思,走向成功。比如对课堂上的不理想,与家长交流的失败等问题,都要反思。

2.教学不拘一格,精彩各有不同。

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必然是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多面体:既要有探索教育规律的能力,更要有总结教育规律并能利用到现实工作中的能力,还要在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教学风格、教学机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有与时俱进的能力和素养。

教师大多投身于一线教学,脑子当中想得更多的是“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不能时常做到及时把握工作中的感悟和反思,造成了认识方面的局限性。教育智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于问题的全面和深刻把握。回归到教学体系而言,如果一味忽视教育体系的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等特征,课堂只能一如既往地机械化、僵硬化。这种环境下的教师怎么会有教育智慧的生成?只有重新认识了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我们才能实现从“当局者”“旁观者”的身份转变,进而在转变过程中获得教育智慧。

3.真正的教育智慧必然来自教育实践。

古今中外,称得上教育家的,杜威也好,孔子也好,或者说创立晓庄师范的陶行知,他们无不是投身实践的行动派。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发挥意识形态对于物质世界的反作用力。与此同时,再科学再正确的理论如果束之高阁,就必然失去积极作用。只有通过教育实践,才能将我们掌握的教育知识转化为教育思想,最终上升为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体现,是一种个性的凸显。教育智慧需要通过学习获得,但作为学习内容的外在经验只有通过教师的吸收与转变,才能实现内化的过程,最后成为属于自己的智慧。一个人如果没有特色和风格,只能人云亦云,就必然不可能拥有真正的智慧;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属于个性化的特色标签,就一样不能得到教育智慧。教师应当用大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脚走路,走属于自己的路。

4.在喧哗与骚动的商品大潮中宁静致远。

随着物质社会的高度发展,全球化进程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逐渐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如果教师在这个冲击的影响下,一味追求社会的认可,进而表现出一种急躁的心态,其结果就只能适得其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成为这个浮躁环境下教师迫切需要追求的一种心理状态。只有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教师在归于宁静的环境中自然可以自由发展教育智慧。

5.做个“学习”型的教师。

2011年12月12号,教育部公布了新的教师专业标准,其中一条就是“终身学习”。在信息爆炸,知识经济的当今世界,要想做一个智慧型教师,必须首先做一个终身学习的学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事业,适应时代。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习惯。阅读的广度决定生活的内涵,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的高度。教师决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再适应明天的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与社会的急剧变化和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调整知识结构,理解学校和周围世界出现的新现象。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汲取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变化,不断创新,教师才能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化身,才能担当起科教兴国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栴.智慧型教师的诞生[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6.

[2][美]海穆·基诺特,著.许丽玉,许丽美,译.师生沟通技巧[M].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4.

[3]成浩.走向智慧型教师[J].教师博览,2003.11.

[4]靖国平.论教育的知识性格和智慧性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0.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职业素养
区域智慧教育持续推进的机制创新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