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

2015-09-10 07:22秦晶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时针分针工具

秦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数学教学相比能够优化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师生互动的方式,还可以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了以下思考。

准确把握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1.体现数学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目的是高效地完成教学具体任务;目标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的自主动态过程中。该整合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应用、迁移。教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探究和谐统一,从而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

2.体现“学教并重”教学理念

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时,应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因为,该理论支持“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教师在运用该理论时应注意,不能把信息技术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应当把它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

3.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模拟教育者、练习机器等相对被动的角色。因此,应鼓励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积极探索课程整合的实践模式

1.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备,针对教学重难点,演示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新知的一种教学模式。例如,一年级教材“学看钟表”这一节中,“快到几点”与“刚过几点”是教学难点。因此,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时针、分针从7:00开始运动,到7:55停下,并同时闪烁两次,突出时间,强化学生的无意注意。然后在7:55和8:00之间每一分钟都可任意停顿,便于学生感知这一运动过程。同时,让时针和分针在12:00和12:05之间每分钟都能停下,到12:05时,时针、分针都停下,闪烁两次,突出此时刻。以上演示非常清晰地反映了时针、分针的变化规律,强化了“快到”和“刚过”这两个时间状态,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2.计算机工具运用教学模式

计算机工具运用教学模式是教师充分发挥计算机特有的工具效能,借助其“人机交互”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求知欲望的一种教学模式。例如,在教授“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一课时,笔者在上完新课之后,引导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练习。学生每做完一道题,计算机就会立即做出反馈,给出分数,如果做错了也会立即有提示,大大提高了学生做题的兴趣。在学生做完所有题目后还给出总分,使学生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校园模拟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教学,它使信息网络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层次和效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认知能力,以网站的形式设计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状况,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由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

猜你喜欢
时针分针工具
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解法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时针和分针的争吵
“巧用”工具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幸福在葱茏里,在弯腰的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