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语言学知识提高中小学生语文能力

2015-09-10 07:22辛颖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语义学歧义语文能力

辛颖

[摘   要] 语文教学是中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强调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运用语言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文章分别从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几个角度举例说明运用相关的语言学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阐述语言学对中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语言学;语文能力

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语文教学太过强调文学而忽视了语言学的相关知识。从“语文”这个名称就可以看得出来,语言和文学是并列的,并且“语言”排在前面。要能理解和运用语言,才可能创造和欣赏文学,而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这正是语言学范畴的内容。笔者主要结合实例谈谈增强语言学知识的教学对提高语文能力的帮助。

一、语言学含义

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的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弄清楚语言的结构和演变规律。语言学有助于学生了解语言的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言并运用。研究语言的每一个要素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下位学科。一般认为语言包含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几大要素。所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和语法学,再加上语言是在具体的使用中得以存在的,语言的使用涉及到语用学。笔者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谈谈语言学与语文能力的关系,运用语言学知识来提高中小学生语文能力。

二、运用语言学知识来提高语文能力

1.语音学知识学习

语文教学中也包含了语音的部分,小学语文中的拼音实际就是语音学的内容,语文教学中没有语音学的这个概念。如果给学生适当传授点语音学的知识,学生对拼音的学习事倍功半,尤其是对于方言区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学生,其母语方言的语音系统跟普通话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他们在学习普通话语音的时候往往难度要更大一些。

适当讲解音系上的对应规律,比如普通话声母z、c、s和g、k、h都不能和i、ü或者以i、ü起头的韵母相拼,但是在有的方言里面是可以的。这也是方言区的学生容易搞混的地方,教师应告诉学生普通话中i、ü或者以i、ü起头的韵母只能跟j、q、x相拼,所以当遇到本土方言里面z、c、s和g、k、h跟i、ü或者以i、ü起头的韵母相拼的时候把声母改成j、q、x就可以了,学生就能知道怎么把本土方言中的音同普通话相对应起来。这样学习起来就会容易得多,效率也会高很多。

2.语义学知识学习

语义学这个概念其实本身就比较复杂,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它有不同的涵义。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A. 语言学的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词语的意义和意义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比如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语义与句法结构的关系等。B.逻辑学的语义学,也就是逻辑语义学,它研究形式化语言中的指示、真实和可满足等问题。C.哲学的语义学,也就是语义哲学,它是一些哲学流派,主张语言是哲学分析的唯一对象或主要对象。D.普通语义学,其目的是要“根除人们在思想中的谬误”。

学生写出来的一些句子有问题,但是问题在哪里,该怎么去跟学生解释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明白,以便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需要用到语义学的知识。例如:今天我们学校来了两个大学的教授。这个句子是有歧义的,第一种理解可以是“今天我们学校来了两个不同大学的教授”,第二种理解是“今天我们学校来了两个同一个大学的教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是因为“两个”的语义指向不同造成的,第一种理解的“两个”指向“大学”,而第二种理解的“两个”指向“教授”。那怎样才能消解这种歧义呢?若我们要表达第一种意思,就可以把“两个”改成“两所”,因为“两所”的语义就只能指向“大学”了。若要表达第二种意思,就可以把“两个”改成“两位”,因为“两位”的语义也只能指向“教授”。这样就不会再产生歧义了。

3.语法学知识学习

语法学就是研究和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那什么是语法呢?简单来说就是遣词造句所要遵循的规则,说得专业一些就是“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通俗一点就是语法是词、短语和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规则是直接影响到遣词造句的,所以对语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反映了语文能力的高低。

举例说明:照片放大了一点儿。这个句子其实也是有歧义的,而歧义产生的原因则是由于结构层次不一样造成的。第一种意思是“照片放得过于大了”,它的结构层次分为:第一层“照片”和“放大了一点儿”构成主谓关系,第二层“放”和“大了一点儿”构成述补关系,第三层“大了”和“一点儿”构成述补关系。第二种意思是“照片只是放大了一点,不是很多”,它的结构层次分为:第一层“照片”和“放大了一点儿”构成主谓关系,第二层“放大”和“一点儿”构成述补关系,第三层“放”和“大”构成述补关系。这两种意思的差异最关键的地方就在第二个层次的划分是不一样的,从而造成了两种不同的意思。

如果学生能够利用相关的语法知识分析类似的例子,那么他们就能判断一个句子的好坏,同时也可以避免写出有歧义的句子。

4.语用学知识学习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者将语句和恰当使用该语句的语境结合起来的能力。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其实语用是反映一个人语言运用能力的,这个正好是语文能力的体现。语用学同语法学的不同之处是语用研究是动态的,而语法研究是静态的。如果我们能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语用学知识的话,他们就能更好地运用语言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必须遵守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就是语用学中的“会话原则”,如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合作原则是交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A.量的准则。你说的话应当包含对方所需要的信息内容,你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对方所需要的内容。B.质的准则。即应努力使你所说的话是真实的,不要说你相信是虚假的话,不要说你缺乏足够证据的话。C.关联准则。你所说的话必须有关联。D.方式准则。说话要清楚明白,尽量避免晦涩的表达和歧义,要简练、井井有条。

如果对话双方有一方违背这些原则,那么交际就无法进行下去。但是故意违反这些原则,而且听话的人也能觉察和理解这些是故意违反的话,那这就是话里有话,或者说有弦外之音了,这也叫“会话含义”。在日常交际的时候应适当地制造一些这样的会话含义或者能够理解这样的会话含义。

例如有个同学走进教室之后,看到窗子是开着的,于是他对窗子边上的同学说:“今天风很大,好冷啊。”这里故意违背了关联准则,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叫那个同学把窗户关上,但是又不想说得太直接,所以说了一句看起来似乎跟关窗子没什么关系的话。如果那个窗子边上的同学理解到了这个会话含义的话,就会把窗子关上。

笔者分别从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几个角度举例说明并运用相关的语言学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为语文教育服务。因为语文教育关乎着学生个人的未来,也关乎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伍谦光.语义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4]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Levinson, S. C. Pragmatic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责任编辑 吴晶晶

猜你喜欢
语义学歧义语文能力
国学积累:语文写作教学路径的多元探寻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eUCP条款歧义剖析
哈特的语义学
English Jokes: Homonyms
“那么大”的语义模糊与歧义分析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财产权概念的语义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