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六环”教学模式下数学评价方式的探索

2015-09-10 07:22夏翠莲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中年级数学

夏翠莲

[摘   要] 时代在进步,教学也需要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要义即是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三步六环”课堂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堂清巩固这三个步骤,自学质疑、互动探究、交流展示、精讲提升、回顾总结、迁移巩固这六个环节。教师通过开展多维互评,丰富考核形式,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让学生写数学周记和完善作业评价,很好地实践“三步六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三步六环”;中年级;数学

课堂的本质在“学”而不在“讲”。课堂教学改革的要义即是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能力。笔者在学习、总结、反思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挥集体的智慧,建构起了“三步六环”课堂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堂清巩固这三个步骤,自学质疑、互动探究、交流展示、精讲提升、回顾总结、迁移巩固这六个环节,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方式,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点“人”,特别是要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和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

一、开展多维互评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关键的渠道。教师要注意转变观念,建构和谐、多维、平等的评价方式,把着眼点放在关注孩子们的情感、态度、体验上来,转到关注孩子们的能力形成上来,转到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上来,获取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维度评价信息,建构起科学合理、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评价模式。

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如何,学生自己心里最清楚。但是中年级学生心理年龄还不够成熟,如不加以引导,很难形成对自身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能够形成评价的初步准则,对自身的学习目的、学习进度、学习效率等有了自己的认识时,他才是真正地学会了学习,才会对自己的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等负责。自我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明确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目标指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一)努力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互评”是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指导者之间相互的评价和反馈,可以自由地针对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还可以对别人的想法进行补充。这里的互评包括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于要对别人的回答阐明自己的见解,所以课堂上会进一步集中注意力,反思别人的答案。同时,在自己发言过程中,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认识自身的不足,有利于共同学习,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协作共进。

二、丰富对学生的考核形式

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已经显而易见:评价方式单一、刻板,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考核时笔者进行了改革。在考试时,不应只是测试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等,更应重视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试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给出答案背后的想法与思考。总之,尽量用那些能够检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展现学生个性的试题。

例如,四年级上学期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后,笔者让学生进行调查和实验,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加强数学与外部的联系。笔者是这样进行设计的:

1.请你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调查表,并记录自己家里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数量,要求每天都有记录;2.小组合作,记录并统计本小组一周内所有家庭每天及一周总计丢弃塑料袋的数量;3.为以上数据做一张统计图;4.分析收集的数据,对全校同学的家庭1周内、1年内丢弃的塑料袋数量进行估算;5.测算一个塑料袋的大概面积,估算全班同学的家庭1周内丢弃的塑料袋大约占多大面积,是否能够铺满一间教室。

把这样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调查、实验、分析,可以全面考查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综合数据以及推断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这样贴近生活、便于操作的任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在长期过程中坚持不懈的精神,为教师评价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品质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领悟到丢弃太多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顺便进行了环保教育。

三、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袋”是学生个人的成长记录,记录袋里呈现的是考试检测不到的内容。它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学习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它可以反映学生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反映学生的毅力、上进心、自我反省和认知的能力,可以说记录下了学生们一个个真实的“成长故事”。

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师们可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的方式。由学生自己给记录袋取名,“我的成长我做主”“我的进步袋”等。教师再向学生说明,记录袋里可以是对一道题的独到看法,对一节课的心得体会,可以是一次进步的痕迹或者一个小小的收获。每一阶段再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并留下教师、家长的关爱和期盼,使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自己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自己有更明确的要求。

四、使用数学周记促进知识理解

数学周记是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记录生活的一种创新。笔者班级的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每周写三篇日记,于是,笔者跟语文老师约定,每周五的一篇日记让学生写数学周记,也算是三篇中的一篇,用专门下发的日记本来记录,周一收齐由笔者来批阅。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不习惯,也不知道写什么,笔者就引导让他们写自己学得最好的知识点以及对此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写自己还不懂的地方,或者写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渐渐地,学生写得越来越好,如下是笔者班某学生三年级时利用“除法笔算”的知识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今年国庆长假,10月5号,爸爸妈妈为我过十岁生日,邀请了外公外婆、舅舅舅妈等亲戚。他们先来到我家,玩了一会儿。到了吃饭时间了,我们起身准备去饭店。可是只有一辆车,怎么去饭店呢?舅舅自告奋勇说:“我送大家去饭店。”说到这里,他停下来对我说:“请你帮我算算我要往返几次才能把大家全部送到饭店?”

我数了一下不假思索地说:“27÷5=5(次)……2(人),一共要6次才能全部送到。”这时,妈妈走过来说:“你再想想,计算错啦!车子上原来可没有驾驶员哦,车子是空的!”

我这才明白过来,车子上没有人,每次舅舅都要来回接送,而且舅舅也是这27人里的一员……突然,我茅塞顿开,想到了解题的办法:先用27-1=26(人),再用26÷4=6(次)……2(人)。“一共要7次!”我大声说出了答案。舅舅问我是怎么想的,我胸有成竹地说:“舅舅的车子是空车,没有驾驶员,所以要舅舅一直在车上开车,减去你之后,每次只能坐4人,一共有26人,你也能在最后一次接人时和最后一批人一起到饭店,所以就是7次啦!”

看到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笔者感到很欣慰,并推荐他的周记参加区里“数学与生活”的小论文比赛,获得了二等奖的成绩,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五、完善作业评价,彰显激励功能

作业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个方面,又是学生复习巩固、教师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开展“我跟自己比一比”活动

我们的数学作业目前有评价手册和补充习题这两套。评价手册一般是让学生带回家去写,补充习题作为课堂作业来完成。但有些学生回家后作业不够认真,第二天来批阅的时候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小错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笔者在班级实行每月作业评比活动,看谁补充习题和评价手册上得到的“优秀”多,不过这个比较是跟自己比。只要本月比上个月得到的“优秀”多,就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这样,学生就会以认真、自觉的态度去完成作业。这样的评价方式,我们遵循的是“进步多少,奖励多少”的原则,不受名额、数量限制,只要学生跟自己过去比有进步就值得肯定和表扬。

(二)开展“日日清”活动

学生的作业只要是全对的,就在在后面打上“优秀”,有创意的答案写上一些赞赏式的评语。如果有错题,则做一个小小的记号:有时是一个“?”,有时是一个“△”。有的学生在发现错误后及时改正,也有的学生因暂时不理解,无法改正,可以在教师讲解后进行改正,实现“日日清”,只要当天改正了均可得到“优秀”。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放在关注学生学习的特点上,把评价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放在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上来,注意灵活机动,协调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让考查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让评价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晴 天

猜你喜欢
中年级数学
我们爱数学
小学中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析
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中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中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中年级作文训练要点
中年级图画书阅读与儿童思维发展例谈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