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

2015-09-10 07:22汪媛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实效性趣味性

汪媛

[摘 要]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识字教学的过程,文本是识字教学的载体。《猴子种果树》一文的教学很好地体现这一点。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画、儿歌、表演、联系生活等多种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让识字教学具有趣味性,激发起儿童的识字写字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识字教学 趣味性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09

一、导入课题,“图”解生字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2课。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种”是本课的生字。谁来记住它?

生:先记住我们学过的“禾”字旁,再记住我们学过的“中”字,就可以记住“种”字了。它还有一个读音读“zhǒnɡ”,“种子”的“种”。

师:是的,它还有一个读音。在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它读——

生:zhònɡ。

师:是的,读第四声。还有谁来记住“种”字?

生:因为种的是禾苗,所以“种”是“禾”字旁。

师:(出示文字画■)瞧,把禾苗插进田中就是“种”。写“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种”的最后一笔竖要长。

师:是的,“种”字有两笔竖,两竖相遇右边长。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禾”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师:是的,“禾”字旁要谦让,捺变点。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禾”字旁。

师:(边写边说)农民伯伯在田中种下禾苗,猴子种下的是果树。一起读课题。(学生读)

【评析:图画因其鲜艳的颜色和优美的线条一直深受第一学段学生的喜欢。教师抓住学生读题之际,把生字“种”用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看上一眼,就能理解“种”的意思。这种生动、直观的文字画使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梳理课文,随机正音

师:预习时,大家都读了课文。下面,我们再读一遍课文。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到124页,双手捧书——

生:书外斜。

师:这一次我请同桌两个小伙伴合作读课文,一人一段,轮流读。一个人读,另一个人要仔细地听。听什么呢?

生:听同伴字音有没有读准确,还要听读得通不通顺。

师:没读好的地方轻轻地提醒他一下。好,开始读吧。

(学生同桌合作读课文)

师:经过同伴帮助,把课文读得更流利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人又取得进步啦!把掌声送给自己,也送给帮助你进步的同伴。(学生鼓掌)

师: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知道猴子种了哪些果树?

生:猴子种了梨树、杏树、桃树,还种了樱桃树。

师:你刚才读这个字的时候(出示“樱桃树”的“樱”),字音发得特别准。请你带着大家再来读一遍。(学生领读)

师:最后这些果树都结果了吗?

生:没有。

师:猴子忙乎了半天,却什么树也没种成。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出示:猴子先种______树,接着改种_____树,后来又改种______树,最后改种______树,就这样__________)

生:猴子先种梨树,接着改种杏树,后来又改种桃树,最后改种樱桃树,就这样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评析:由于受地方音的影响,像“樱”这一类后鼻音字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在一个学生读准“樱”的发音后,教师及时放大他的表现,给予肯定,并让他带全班同学读。这对该生来说是一个练习巩固的过程;而对全班学生来说,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记

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猴子种梨树的情景吧!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个学生读)

师:字音读得准,句子也读得很连贯。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以后,天天就干两件事,就是——

生:浇水、施肥。

师:(出示:浇水)来,读读这个词。(指名几个学生读)

师:“浇”是这一课的生字。谁有办法记住它?

生:可以拿我们学过的“绕”,“绕道”的“绕”,把绞丝旁换成三点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浇水”的“浇”字。

师:她用学过的“绕”字来记“浇”字。你呢?

生:我用我们学过的三点水旁,再加上“尧”字就是“浇水”的“浇”。

师:你还知道右边这个字读“yáo”。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叫沈夕尧。

师:哦,是的。“沈夕尧”的“尧”加上三点水旁就读——

生:“jiāo”。

师:谁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浇”字?

生:我还有一个办法记住“浇”,就是把我们上学期学的“烧”,把“火”字旁去掉,再换上三点水就变成“浇”字了。

师:你也是用学过的字来记“浇”字的。这学期我们学过一个“晓”字,刚才小朋友提到的“绕”“烧”,还有今天要学的“浇”。仔细看看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它们的韵母都读“ɑo”。

师:韵母都是一样的,都读“ɑo”。

生:每个字的右半边都是“尧”。

师:有这些相同点,它们就像亲兄弟一样。一起来读读。(学生齐读)

师:老师为这几位兄弟编了一首儿歌。谁能把他们送回家?

(出示:有火     ,有纟     。日出东方是初     ,猴子用水把树     )

师:他填得对不对?你再来读读。

生:有火烧,有纟绕。日出东方是初晓,猴子用水把树浇。

师:这里还有一个生字。(出示:肥)你来读。(指名几个学生读)

师:“肥”字左边的“月”字旁,我们在《识字8》中就学过了,还记得它和什么有关系吗?

生:“月”字旁跟两个东西有关,一是月亮,二是代表肉。

师:(出示“月亮”图■、“肉”图■、“月”的古体字■)想想“肥”中的“月”是哪一种意思呢。

生:猪很肥,因为它身上有很多肉。

师:有很多肉就叫“肥”。但是,“肥”在这一课中还是指肥肥的肉吗?

生:它指的是施肥的肥料。

师:对,是肥料。小猴子把肥料加在梨树上,这就叫“施肥”。你来读读。(指名读,点评)

师:听出小猴子给梨树苗加了很多肥料。

师:猴子昨天来给梨树苗施肥、浇水,今天来不来?

生:来。

师:明天呢?

生:来。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浇水”前面有“天天”这个词。

师:是的,你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三个学生读)

师:瞧,小猴子在给梨树苗浇水、施肥呢,猜猜它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天天来给梨树浇水、施肥,很快我就能吃到自己种的新鲜梨子了。

师:它想着想着口水都流出来了。谁来读一读这段话?(学生读)

师:一天、两天、三天,梨树苗慢慢地成活了。这天,小猴子又来给梨树苗浇水、施肥。突然,耳边传来了说话声,是谁呀?

生:乌鸦。(出示乌鸦图)

师:(出示:哇哇)谁有本事学学乌鸦的叫声?

生:哇哇。

师:学得真像。就像这样来读读乌鸦的话。你来。

生:“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有句农谚,‘梨五杏四’。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众生笑)

师:他学得像不像?谁还想学?(又有两个学生读)

师:这里有一个字我们是第一次见。(出示:谚)来读一读。(学生读)

师:看看“谚”字的偏旁,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

生:它的偏旁是“言”字旁,跟说话有关。

师:那“农谚”是谁说的话呢?

生:是农民伯伯说的话。

师:是的,是农民伯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话。(出示:农谚)你来读读。(指名四个学生读)

师:农民伯伯说梨树要五年结果,杏树要四年结果,这就是——(出示:梨五杏四)

生:“梨五杏四。”

师:课文中还有像这样的农谚,你能找到吗?

生:“杏四桃三。”

师:“杏四桃三”说的是——

生:杏树要等四年,桃树三年就能结果。(读错“结”的声调了)

师:结果,jiē,发准第一声。

生:结果。

师:还有吗?

……

师:在文中还有一句农谚呢!(出示:樱桃好吃树难栽)你来读读。

(学生读。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吃樱桃的感受)

师:可是农民伯伯说了:樱桃好吃——

生:树难栽。

师:树很难栽活啊!这些都是农民伯伯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哦。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樱桃好吃树难栽”。

师:它们都是——

生:农谚。

【评析:对“农谚”的教学,教师可谓是花了一番工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猜一猜“谚”的意思;猜一猜“农谚”是谁说的话;在课文中找一找农谚;联系生活体验理解“樱桃好吃树难栽”。在轻松愉悦的交流中,“农谚”这个生词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师:乌鸦正是知道了“梨五杏四”这句农谚,所以它就急忙地告诉猴子!谁来读?(学生读)

师:“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乌鸦的意思是——

生: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不会有这个耐心的。

师:(出示:耐心)读读这个词。(学生读)

师:鼻音发得真准。

师:“耐”字最早的意思是人能忍耐住惩罚。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呢,小猴子要想吃到梨子,得忍耐住什么?

生:它要忍耐梨树结果这么长的时间。

师:多长时间?

生:5年。

师:一年有365天,想想5年有多少天?你能算得出来吗?

生:算不出来。

师:天数多得你都算不出来了。这么长的时间,猴子有耐心等吗?

生:没有。

师:是啊,它一天都等不了。谁来读读这段话?(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读)

师:五年太长了,你再来读读。

生:“猴子一想:‘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梨树,改种杏树。”

师:五年太——长,再读一次。(学生读)

师:这一次猴子又做了两件事,一件是——

生:拔掉梨树。

师:还有一件事是——

生:改种杏树。

师:(出示:拔)你来读这个字。

生:拔。

师:小猴子是怎么拔的?谁来做做动作?(学生表演“拔”的动作)

师:“拔”要用手,所以你看这个“拔”是——

生:提手旁。

师:我告诉你们,一只手想拔掉梨树是做不到的,还要再加一只手。“拔”的里面还藏着一只手呢,你发现了吗?

生:“拔”的右边是个“友”,用朋友的手帮你一起拔,肯定能拔掉。

师:再看看“拔”的右边是个——

生:“朋友”的“友”。

师:不是,右边这个字读“bá”。(出示:犮。学生齐读)还有一只手在哪呢?

生:是右下角的“又”字。

师:对了,老师讲过“又”也表示“手”。你们看这个“犮”就像一只手想拉住到处乱跑的小狗。这活儿你干过吗?

生:我干过的。我感觉我用一只手是不够的,因为像狼狗这么大的狗能把我给拖走,所以我得用两只手。

师:那你用了多大的力气?

生:用上全身的力气。

师:小猴子就是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来拔梨树的。你来读读。

生:拔掉。

师:力气用得很大呢!

生:拔掉。

师:小猴子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拔掉梨树,就是为了——

生:改种杏树。

师:(出示:改种)你来读读。(指名三个学生读)

师:小朋友们,“改”的右边是个反文旁。反文旁的字,我们学过很多,还记得吗?

生1:“放学”的“放”字。

生2:“散步”的“散”字。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个字。(出示:放、敌、教、敬、散)

师:我们知道“放”是反文旁,是因为放牛时手里——

生:要拿鞭子。

师:对抗敌人要手拿武器,因此“敌”字要用反文旁。“改”为什么是反文旁呢?

生:老师批改作业时手里要拿红笔。

师:小猴子要改种梨树,这个“改”为什么是反文旁呢?

生:要把杏树的种子种进土堆里。

师:要用上——

生:铲子。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个“改”字(出示“改”的字理情境图■),左边就像一个犯了错误被罚跪的小孩,右边的反文像爸爸或妈妈的一只手拿着一根小棍打他,让他把错误改正过来。小孩要改正错误。猴子要改的是什么呀?

生:改种梨树。

师:猴子因为等不及,就拔掉了梨树,改种杏树。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猴子?

生:这是一只没有耐心的猴子。

师:因为它等不及。(板书:没耐心)谁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读)

师:瞧这急性子的猴子。你再来读。(学生读)

师:我们都知道这只猴子最后没有吃到任何果子,仅仅是因为它没耐心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现在,我们把前面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完全由兴趣牵引。什么课好玩,哪个老师说话有意思,他们就喜欢。这就定位了低学段的教学特点。识字写字教学也不例外。这节课,汪老师先通过编儿歌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汉字“绕、烧、晓”和本课生字“浇”,并通过比较区分,感受汉字的魅力。教学“肥”时,教师出示了“月亮”图■、“肉”图■、“月”的古体字■。采用这样直观生动的画面来帮学生理解字义,效果特别好。教学“拔”时,汪老师让学生表演“拔”的动作;教学“改”时,让学生观察小猴拿工具改种杏树的图片。这一教学片断处处体现语文新课标要求的“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的精神。】

四、指导写字,“趣”除难点

师:刚刚,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认识了一些字。现在,老师把它们放进一首儿歌里,你们还能认识吗?

(出示儿歌:小猴子,种梨树,天天浇水又施肥。听了乌鸦说农谚,拔了梨树改杏树,真是没呀没耐心)

(一个学生读)

师:每个字音都读得很准。还有谁想来试试?(一个学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

师:看来字音没有难倒大家。瞧,这几个字(泛红)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仔细看看,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生:“施”字很难写,因为它的笔画比较多。

师:好,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难写的“施”字。想要写好“施”字,写好左边的“方”字旁很重要。看看“方”字旁,再看看“方”,你发现了什么?

生:点微微偏右。

师:(出示:“丶”靠右)还发现什么了?

生:横变短了。

师:还有哪一笔也变短了?

生:撇也变短了。

师:(出示:“一、丿”要变短)横、撇两笔都变短了。写右边时要注意什么?

生1:横折钩要出头。

生2:短竖别丢了。

师:要想写好右边,哪笔最重要?

生:竖弯钩最重要,要甩出去。

师:(出示“乚”拖得远)是的,竖弯钩要拖得远。

师: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施”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习字册》,描一个“施”字,写一个“施”字。写字之前先要摆好自己的姿势,看看图上小朋友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检查一下自己。(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来看看这个小朋友写的“施”字。刚刚我们说的三点,他有没有做到?

生:点靠右了,撇也写短了,竖弯钩也拖长了。

师:横呢?

生:横有点长了,可以稍微短一些。

师:能做到两点很不简单了,请大家再写一个,看看能不能写得更好。(学生练习)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小朋友写的第二个“施”字。小朋友看,他有没有进步呀?

生:有。(教师在学生《习字册》上标“★”号)

师:你们看,“施”又带来了一对好兄弟。(出示:“浇”与“肥”)为什么说它们是兄弟呢?

生:它们都是左右结构。

师:左右结构比高矮、比胖瘦,魔术方块来帮忙。你发现了什么?

生1:“浇”的左边要瘦一些,右边要胖一些。“肥”也是左边要瘦一些,右边要胖一些。

生2:“浇”的左边要矮一些,右边要顶天立地。“肥”的左边要顶天立地。

师:说它们是好兄弟还有一个原因呢!

生:它们都有竖弯钩。

师:你可真是火眼金睛。但是,同是竖弯钩这个笔画,在不同的字里一样吗?

生:它在“施”字里面占右下角,在“浇”字里面占的位置更小,在“肥”字里面占整个右半边。

师:(出示:“乚”少拖一点)“浇”的竖弯钩不要拖太远,稍稍出来一点就可以了。(出示:“乚”撑肥右半边)“肥”的竖弯钩撑肥右半边。来看老师写。(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师: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评析:写字这项学习任务对低学段的学生而言,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试想,一只柔嫩的小手用力地捏住笔杆,在纸上小心翼翼地写着从未写过的符号,这个过程是多么的困难啊。这时,教师趣味性的讲解,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缓解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本节课教学写字这个环节,教师用口诀帮助学生记住写字要点,用魔术方块帮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用“兄弟”之间比一比的方式教学生学一个字带一组字。这些低学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也帮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帮助他们扫除了写字过程中的一些拦路虎。】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实效性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