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2015-09-10 07:22徐泽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碰撞倾听课堂

徐泽

[摘 要]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学会倾听彼此的发言,教师也要懂得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让思维与智慧激情碰撞;倾听,让个性体验尽情绽放;倾听,让学习的人生日臻美丽。

[关键词]倾听 课堂 碰撞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58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动情地说:“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倾听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孩子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孩子。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的孩子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可见,没有倾听就没有学习。倾听,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还是一项需要学习的沟通技巧,一种必备的修养,一门需要用一生去研究的艺术。在教育的路上,如果有倾听相伴,就会拥有令人艳羡的智慧,就能领略无限美好的风光,就能获得一种神奇的力量。

一、倾听,让思维与智慧激情碰撞

凌越先生在《倾听——创作100分人生秘密》中提到:“让所有的说与听的互动都充满温暖与爱的关怀,再借由听,让生命更见丰富成长,让每一次倾听之后,都能看见智慧的增长。”生命的第一步是从倾听开始,学习也理当从倾听开始,并且最终赢在倾听。

笔者想起以前听一位教师执教《自然之道》一课时发生的一幕。

课上,教师问:“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想法?”学生一脸茫然。于是,教师换了一种问话的方式:“你们有没有感到奇怪的地方,或者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教室里很安静,学生们沉思了一会儿,一个女生腼腆地说:“这个向导很奇怪。他是生物学家,说明他非常懂海龟的生活习性。”

“说得非常好!接着说。”教师鼓励道。学生们的目光都被这个腼腆的小女生所吸引,静静地听她往下说。

“当大家都在为嘲鸫啄幼龟着急时,他却‘若无其事’,说是‘自然之道’。这说明他知道这只被啄的幼龟是侦察兵,知道如果人为地把这只幼龟扔到海里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她望着教师,目光明如秋水,“但他为什么还是把幼龟扔到海里呢?”

“真是一个绝妙的问题,抓住了课文理解的关键!”听了她的发言,教师为之所动。生物学家的举动确实耐人寻味,女生的疑问值得称道。

“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安静还在继续,所有的学生都沉浸在那位女生的问题里。

一会儿,一个男生说:“他这样做,是不是怕别人说他是个残忍的人?”

另一个男生像遇到知己一样激动,他立刻站起来说:“我和他的想法一样,生物学家是不是怕背上一个‘见死不救’的骂名?”

“他是不是为了证明大家都错了,给大家一个教训?”又一个学生脱口而出。

“我想补充一点。”另一个女生的声音响起,大家又侧耳倾听,“如果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他的做法是不是太残忍了?”

教师赞许地看着她。课堂还在继续,倾听依然如故,精彩汩汩而出……

著名哲学家索伦克尔恺郭尔说:“耳朵是由精神决定的器官,我们总是习惯于一边听一边思考。”这节没有预设的课堂,学生倾听彼此的发言,他们有思想、有深度,善良而不失率真,思维情感与智慧火花在静默中热烈地迸发。在这堂课中,我们都感受到了无法预约的精彩,这源自于倾听的力量,源自于倾听后思考的魅力!

二、倾听,让个性体验尽情绽放

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学习中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对于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应该真诚倾听,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这样,学生才敢加入到对话的行列中来,才会在对话的过程中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展现自己的个性。

看过一篇《军神》的教学实录。教学中,读到文章的高潮部分:“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这几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在学生情感受到强烈冲击时,有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我们也感受到了刘伯承顽强的毅力与不屈的精神。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为什么先前不告诉沃克医生他的真实姓名呢?”

教师有些惊讶,在这个时候,这位学生还能联系前文进行思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立刻对这个问题来了兴趣。

一位女生说:“我预习时就查找了一些资料。其实,这跟当时的环境有关。”她停了一会儿,从抽屉里拿出资料,读了出来:“辛亥革命成功以后,袁世凯窃国登基,做起了中华帝国的皇帝,蔡锷等人反对帝制。刘伯承是因为参加蔡锷讨袁护国起义负伤的。当时的情况下,刘伯承不想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听完她的介绍,立刻有学生说:“如果说出了真实的名字,泄露出去,可能会被杀掉!”

“是呀,刘伯承观察了沃克医生之后,尤其是看到沃克医生对他欣赏的神情以及关门说话这样细小的动作后,觉得很可靠,所以他才告诉沃克医生自己的真实姓名的!”另一个学生也接过话茬说道。

“战争中有时是不能随便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否则会出现不可想象的后果。如电视剧《潜伏》中,地下党就不能说出自己的身份。”又一个声音说道。

教师微笑地望着那位提问的学生,对他说:“同学们的解答让你满意吗?”他迟疑地说:“有点道理。”但欲言又止似乎并未心悦诚服。教师说道:“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你也很有思想,老师欣赏你!”

这位教师最大限度地尊重了生命自然,不强求一堂课一定要将是非弄得一清二楚。教师很善于真诚倾听,课堂中允许学生无声地生长、发展,就像树的生长方式一般,学生的个性体验都获得了美丽绽放。

三、倾听,让学习的人生日臻美丽

日本的佐藤学先生曾有一番令人耳目一新但又心悦诚服的话:“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倾听的教室。”他甚至大胆地提出,如果要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其倾听能力,这样学生的言语才会更加丰富。

有这样的一个课堂情境,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知道答案的学生没有举手,而是直接站起来朗声回答。如果遇到多名学生一齐站起来的情况,学生之间就会有默契地彼此相视一下,很快,就只留下一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会坐下静心聆听。当发言的学生讲完以后,其他学生再依次站起来有礼貌地说:“我想补充一句……”或者微笑地说:“我有不同的想法……”抑或是恳切地提醒:“刚才某某同学的发言中有个错误,我想提一提……”整个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微笑着倾听学生的发言,间或点拨、鼓励、评价。

这是怎样令人向往的课堂啊!课堂如教堂般神圣,学生凝神静听,安静而情思飞扬,像一泓清泉,缓缓地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灵,轻轻地吟唱着动听的歌,整个课堂清新而灵动。这就是学习的美好,这就是倾听的魅力。

卡耐基认为,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李政涛教授曾呼吁教师:“带着听的真诚和听的虔敬,深深地沉潜于倾听之中。如此,我们才会更好地学会理解和表达。”课堂教学中处处都有智慧的声音,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倾听着、感悟着,就能听见另一番动人的世界,听见潇洒的生活启发,听见学生不断拔节的声音。

[ 参 考 文 献 ]

[1] [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3.

[2] 李政涛.倾听来自语文的声音[J].语文教学通讯,2011(6).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碰撞倾听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当金牛座的父亲与汽车发生“碰撞”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