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策略摭谈

2015-09-10 07:22黄海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提炼归纳对比

黄海莉

[摘 要]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叙事类文章时,能正确理智地进行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就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分析的原则:强调——提炼中寻找重要信息;积累——归纳中发掘人物特点;关系和转变——对比中分析人物形象。

[关键词]人物形象 分析 提炼 归纳 对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67

叙事类文章的阅读往往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分析。可在具体的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分析呢?加拿大著名学者佩里·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借鉴“综合起来塑造人物”四原则,归纳出了读取人物的四个词语:强调、积累、关系和转变。

一、强调——提炼中寻找重要信息

大多数的叙事类文章篇幅较长,而最能够突显人物形象的文本信息就几处。这些信息或者是外表的描写,或者是一个动作,或者是一个神态。而作者为了突出人物的这一特点,写作时会有意地让这些重要信息不止一次的出现。因此,教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这些重要的信息进行提炼,加以分析,往往能够迅速地达到分析人物形象的目的。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一课,文中细致地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突出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形象特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特点,并且学习这种写法。

师:刘备为什么能够成功请到诸葛亮出山?课文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答案。

生1:诚心诚意!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呢?

生2:从“刘备生气地说……”这一句,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生3:还有“下马步行”“轻轻敲门”“不要惊醒”“恭恭敬敬”。

生4:还有一个细节,刘备在台阶下等待。

师:这些信息中有的是语言,有的是动作,还有的是神态。看来,我们要想发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寻找文中这些重要信息很重要。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

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无论是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还是写作中创作人物形象,这都是一种好的方法。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引导学生通过提炼文本中的重要信息掌握这种方法,以形成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积累——归纳中发掘人物特点

许多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比较复杂,往往需要将许多特征累积起来相互完善或相互印证,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才能发掘出真正的人物形象。

四年级下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讲述了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平凡的小女孩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不拘小节的品格。课堂上,我抛出了一个问题。

师:同学们,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生1:除了小女孩的爸爸说他是最伟大的人外,我也没看出来。

师:大家之所以没看出来,是因为在爱因斯坦身上还有一些东西我们还不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一个取得如此成就的科学家,为什么连衣服、鞋子这类玩意都不会对付呢?真是不会吗?

(学生开始沉默,不一会儿就举起了手)

生2:我觉得爱因斯坦不是不会,而是没有时间对付!

师:爱因斯坦是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这叫不拘小节!你们说,他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生:(齐)是!

师:同学们,读书过程中有时只看一两个地方不一定能真正发现你想发现的东西,有时需要全面地思考,将这些归纳在一起,才能得出真正的结论。

三、关系和转变——对比中分析人物形象

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然存在于各种关系中;这些人物形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他们的心理甚至性格会发生改变。人物形象分析中,我们应引导学生用动态的思维来思考。对比就是一种很好的思考方式。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课文第三节形象地刻画了林冲的谦逊有礼和洪教头的傲慢无礼。教学中,我分别让学生找出能够表现二人形象的语句,将二人的行为语言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一人躬身施礼,一人全不理睬;一人起身让座,一人便去上首坐了;一人冷笑挑战,一人连说“不敢”。他们不同的表现放在一起,鲜明的人物特点在学生的眼中立即清晰明白了。

这三种分析人物形象的教学策略不应该是孤立的,很多时候同一篇文章或同一个人物需要采用多种策略进行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分析方法并最终形成阅读能力。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提炼归纳对比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高考复习基因分离定律题型的归纳与探究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搭建多元平台提升语言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感悟数学思想,领略数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