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小学语文的预习

2015-09-10 07:22赵庆
考试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精心设计

赵庆

摘 要: 课前预习是有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要重视语文学习中的预习,做好预习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既要精心设计又要讲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 预习要求 作业检查 精心设计 课文标注

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是学生自由探索知识的空间,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简捷途径。但是许多学生常常感觉无从下手,预习要么是骑马观花,将课文粗略地读一遍,要么只查几个生字词或了解注释。为了完成作业而预习,预习与不预习,效果半斤八两。那么如何搞好语文的预习呢?我结合经验谈谈认识。

一、明确预习要求并重视检查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是需要量变积累的过程,也是需要逐渐培养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可以把预习的任务具体化。如我曾给学生明确列出一学期语文的预习要求:(1)积累新知识,做到会认、会写,能理解、能运用。(2)大致了解作品内容(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3)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说出通过预习自己学到了什么。通过这种方法,预习效果好了很多。

预习效果好,学生预习是主要方面,同时,教师对预习作业的检查也不能忽视。很多教师在布置了预习作业后,忽视了对预习作业的检查,这样的做法纵容了学生的惰性,如果教师多次不看不批,学生的预习成绩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就会失去预习热情,长此以往,提高预习的实效性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对预习作业的检查。

二、预习作业也需精心设计

1.粗读课文,解决字词,了解主旨。预习课文,应对课文有大概了解。应首先粗读课文,解决字词,扫清障碍,弄清课文主旨,知道课文围绕什么而写,写了些什么,线索是什么,文章好在哪里?每拿到一篇新课文时,总会遇到一些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词,这就需要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障碍。了解作者资料和作品写作背景。教师要教学生树立意识,即遇到新课首先查作者、查背景。这些信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对课文做标注。在预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标注。根据自己的习惯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区分,这样一目了然,学生在上课时就能有区分地对待,看到这些不懂的地方,上课时就能特别留心听老师讲课。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就好。久而久之,就能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划分层次,理清思路。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及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在粗读课文的基础上,应抓住文体特点,进行层次划分,了解段落大意,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进而对全文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在层次划分的时候,还要把握重点,知道文章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然而在教学时,却常常发现很多同学只会照着书上的原文读,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预习时没有理清课文思路。

4.对课文重点进行尝试性分析。在掌握课文重点之后,应在教师讲解之前,进行尝试性分析,而不要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通过分析,找出课文是怎样突出主旨的,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用这些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用这些方法,从而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5.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预习。课后的思考习题,通常是一篇文章的重点,解决了这些问题,课文就领会了。因此,在对全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充分预习之后,要尝试性地解决课后题,以检查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以便能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对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先画下来,当做难点,以备听课时认真听讲,当堂解决。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可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答案。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又节省了时间。

三、预习要讲究方法

1.阅读。读,不仅是读课文,还要读课文前面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明确这篇课文应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之前,我们要先阅读本单元的内容说明,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我们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初步印象和全面了解之后,就有利于对课文的纵深阅读和理解。

2.查阅。学生预习课文时,经常会碰到陌生的生字、新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含义及用途,就要借助工具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工具书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思考。思考在语文预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这是对预习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思考划出自己理解上的疑难之处,从内容、背景、布局谋篇等处提出不同见解,之后就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课。

总的来说,学生要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就要掌握自学的方法,特别是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能力要提高就是要在预习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听讲,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更能培养自学能力。但是要注意,预习的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要因人而异,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黄红杏.如何进行结构化预习.

[2]宫淑芹.有关语文课有效预习的几点思考.

[3]乔田清.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预习.教学在线,2010(12).

猜你喜欢
精心设计
浅谈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有效探究源于精心的设计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现路径研究
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研究
在高三物理总复习中启迪学生思维形成良好解题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