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定性实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2015-09-10 07:22陈娟
考试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陈娟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高中实验中大多是定性实验,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必须注重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在实验设计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主要采用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定性实验教学 自主探究 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更高层次要求。教材中新增了许多环节,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针对农村学校的学生,由于学校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接触外界信息较少,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思维发散能力都稍显不足。就高中教师应如何合理地对高中化学定性实验进行教学,作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要进行实验探究,是建立在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的。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发现,本校高中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极不规范。因此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1.教师要做好学生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开学第一周,教师和实验员要根据教材要求、学校条件和当地实际,研究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化学实验教学计划》,并将每个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列出,如有仪器损坏或药品不足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购买申请,这样才能保证化学实验能按时开展。

2.注重学生实验的有效性

许多高中生还把“做实验”当做“看实验”,只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烟、光、颜色、气体、沉淀感兴趣,而对实验本质缺乏分析和思考,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因此第一节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要下大力气抓好实验课堂纪律,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视课堂,规范实验操作,对学生的不正确操作要及时指出,当场改正。

3.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后的总结

要求学生看到实验现象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册,完成报告册中的习题。对于实验现象与预测结果不同的要提出疑问,通过分析实验过程是否出现错误,或是药品被污染等问题对照课本及时找出问题所在。

二、加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在很多定性实验题中的最后一个小题,往往有如下提问:“请设计一实验方案加以验证”。比如:1.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略),进行实验:II:NO■性质实验第(3)题:为了验证进行实验②后注射器中的气体,请设计一实验方案加以验证。2.某学生要用浓硝酸法(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量)测定某铜银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第(6)题:若实验只测定Cu的质量分数,不检验NO的产生,则在铜银合金与浓硝酸反应后,只需简单实验操作(不使用B~E连续装置)就可达目的,简述实验过程,等等。这一小题是学生最难得分的,是拉开分数的题。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能举一反三,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训练。

1.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氯化铁是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必不可少的试剂,假设实验室的三氯化铁试剂已经用完,而现在有急用,同学们能不能在实验室利用废弃物自行设计实验制取三氯化铁?这样情境的创设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设计实验的兴趣。某学习小组经过激烈讨论,决定利用废铁屑(含少量铜等不与盐酸反应的杂质)制备FeCl■·6H■O。

2.实验设计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是创造者、参与者和调控者。实验设计要来源于教材,不能脱离教材。要把握好启发的度,过小,学生感觉困难,无从下手;太大,则会导致学生不能完全发挥其主导作用。利用废铁屑(含少量铜等不与盐酸反应的杂质)制备FeCl■·6H■O时,如何在实验的最后获得FeCl■·6H■O晶体?教师可提示不能用蒸发灼烧的方法,因为氯化铁在加热时会水解,灼烧后得到的是氧化铁,而不是氯化铁晶体,引导学生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

3.强调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设计出来的实验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实验基本操作相一致。可行性原则:实验室时运用的实验原理必须有可操作性,不能天马行空地想象,选用的仪器药品要在现有条件下能满足需要。

4.明确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学生应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化学知识与技能,按照一定的实验方法对实验的原理、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等进行合理安排与规划。

三、训练学生的实验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像科研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一样,自觉主动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学习的能力。高中阶段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组成进行检验和分析;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能设计、评价和改进简单的实验方案;能绘制和识别简单的实验仪器装置图,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或处理,并得出合理结论。这些要求是与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相呼应的。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1.要求学生重视化学中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学习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并且大多是定性实验方面的考查,其命题形式一般为实验探究、推断等。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顺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重要实验现象等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验表达能力

实验题中有很多文字表述题,如(1)你认为合理的途径是,理由是;(2)在滤渣B中加入稀硫酸,即使在常温下反应也非常快,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3)加盐酸时,发现反应速率较之盐酸与纯铁粉反应要快,其原因是,等等。这类题目是学生得分率最低的题目,错误往往表现在语言啰唆,词不达意,重点不突出,重要内容写不清楚。要解决学生在表达方面的缺陷,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平时做题时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基本的实验操作过程的描述准确规范,不能简写、缩写,养成严谨的答题习惯。还要重视探究活动报告的撰写和交流,让学生在文字表述方面得到更多训练。

实验教学贯穿整个化学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笔者在长达两年的实践中严格贯彻以上的教学理念,发现学生在定性实验的做题方面有了一定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有所增强。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借助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初探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