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内涵发展

2015-09-10 07:22师兆领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内涵式学校发展

师兆领

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体现了“教育发展人”这一内涵的发展,体现的是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提升。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决定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国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

学校内涵式发展,是指学校在自身现有条件下,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挖掘和形成学校内部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制,使学校内部迸发出勃勃生机,形成学校特色,推动学校持续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确保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必然选择。内涵式发展的本质特征是“生成”;是在自身创造各种条件的基础上,形成学校本身发展的动力、氛围和态势。中小学要实现内涵式发展,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

一、自觉能动和创造的主体意识

缺乏主体意识的教师,表现为缺乏革新意识,对教育发展态势漠然,对育人方式消极迎合。导致教师的教育潜能被尘封或冰冻,缺少活力,精神面貌疲软,仅仅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

而具有主体意识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具有钻研教育现象的能力,对教育教学的新内容和新方法、新趋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密切的关注,喜欢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具有获取新信息的能力,对自己的素质积极保持提升和完善的趋势。

一名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广博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对专业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作为今天的教师,这一点尤为重要。如今的孩子们可以从书上、网上、电视上获取众多的信息,教师的知识权威,容易在学生们的心中遭到质疑。新时代意味着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将与学生同时接受资讯,作为教师,我们在看问题的方法、理解问题的系统性方面优于学生。这时候,教会他们如何思考尤为重要。教师应在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在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会他们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多地在思维方式与知识的导向性上给学生以指点。

二、准确定位教师的形象

传统的教师形象是“师道尊严”,教师的功能被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但在今天,板起面孔,未必就有师道尊严;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功能定位不再是纯粹的传道授业解惑,他更应作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等。新型教师形象的核心是热爱学生。教师新形象的体现就是对学生的真挚、无私和自然的爱意的流露。

现代社会对教育者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那就是如何指导学生选择有用信息,学会自我学习,掌握知识更新的能力。教育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只会之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输,不是表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审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在教学中始终要把学生作为主人,以学法决定教法,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案,使其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手、动口。在课堂上不满堂灌,应充分发挥和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知道学习的内容和所应达到的目标,使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昂扬的精神面貌

昂扬的精神状态意味着心态年轻,年轻的心态是跨越教师与学生之间“代沟”的桥梁,是师生之间心灵交流的精神粘合剂。昂扬的精神面貌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年轻化的心理。年轻化的心理,是指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高度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情绪特征、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广泛的兴趣和坚定的自信心。有此心理,教师的思维必然开阔活跃、深邃,富有创造性,态度必然倾向于对心灵和人格的追求。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崇尚美,力求教育智慧的优化,教育人格的丰满,努力塑造自身的人格形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养,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总之,年轻化的心态,能使教师的思维、精神、态度和风貌“保鲜”。

只要我们的共同奋斗,一定会实现对教育内涵的提升。我们感到这股激情和热流,大家共同的心声就是要把教育当作终身事业来追求,全身心地投入。

(作者单位:河南濮阳市台前县孙口镇中心校)

猜你喜欢
内涵式学校发展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如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