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自主·导学”教学模式 实现学生的“真学习”

2015-09-10 07:22陈宝定
中学生物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导学自学教学模式

陈宝定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崔允漷指出班级教学的“一(教师)对多(学生)”,最易导致两大问题:一是疑似学习,通俗地说,有部分学生经常处在“人在心不在”的状态,充当滥竽充数的角色;二是虚假学习,即教师只看到“习得的结果”(如答案、分数、作品等),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导致学生“虚学习”;更严重的是,有些教师经常“用不道德的方式教道德”、“用不科学的方法教科学”、“用无语言的方式教语言”,导致学生“假学习”,诸如此类,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能否破解班级教学中的这两大难题?这才是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所在。构建“自主·导学”教学模式就是改变这种困境的一种有益的探索。

1 “自主·导学”教学模式简介

“自主·导学”课堂大致包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生成——探究反思”四大模块,其各模块所占时间比例因课而宜、因生而宜。

(1) 自主学习:教师出示教学目标,通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通过集体学、个体学等形式,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

(2) 小组合作: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通过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相互启迪,进行突破。

(3) 展示生成:展示小组对话成果,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成性教学。通过展示和生生交流,教师要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闪光点、生成点,及时加以利用并找到应对方法,促使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4) 探究反思:用所学解决问题,寻找学习规律。教师给学生设置新的教学情境和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当堂训练,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里需要强调教学结构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是一个大的流程,也可以在任何一个教学步骤完成一个小的循环。一句话,它需要因时因境因课因生灵活使用。

2 “自主·导学”教学模式在一堂课中的具体实践

“DNA分子的结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生物必修模块2的内容,由“回眸历史——揭开DNA结构之谜”、“DNA分子的结构”以及“边做边学——设计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

2.1 明确目标——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是自由学习, 教师依然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了突出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和目标性,做了如下的设计。

[教学实录]教师通过PPT明确自学内容和自学任务:

(1) 阅读教材“回眸历史”栏目中“揭开DNA结构之谜”相关知识。

(2) 思考从这段历史中,你能发现哪些有关DNA结构的信息?

(3) 阅读“DNA的结构”相关知识,思考DNA分子的外侧是什么,内侧是什么?

自学时间:3~4 min。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

在这一环节中,为了保证自主学习的高效有序性,学生要做到“四明确“:① 明确内容,如从课本哪一页到哪一页;② 明确自学方式,如看书、观察图片、查资料、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等;③ 明确任务,如找出哪些基本概念、思考哪些问题等;④ 明确时间,好让学生控制好自学的进度。

教师要做好以下两点:① 在学生自学前,要精心备课,吃透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先预设一些思考性的问题,通过PPT或以导学单的形式展示给学生;② 自学后,教师要及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可以根据教学经验、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基础题,检测自学成果;或根据自学时部分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教师即兴提问。这样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还可以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让学生更有自学的动力和成就感。

2.2 小组合作——自主构建DNA平面模型

由于学生的学力基础不同,知识的难易不同,有时单靠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是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因此,对于“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小组成员间思维的碰撞、相互的启发,将会使他们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使课堂焕发生机。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对DNA的结构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但是如何使DNA的结构具体化、形象化、立体化,这就需要依赖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教师事先准备好建构模型所需要的材料,每组一个信封,信封中6~10个脱氧核苷酸、一张大白纸、磷酸二酯键、氢键若干。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自备双面胶。制作时间约为5 min。小组合作讨论构建模型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制作的进程、讨论的焦点、合作的效果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2.3 展示交流——提高对DNA结构的认识

5 min之后,绝大多数小组制作完毕后,教师鼓励制作好的小组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介绍,其他组学生可以提问或纠错。在此环节为了保证课堂高效有序性,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尊重他人、学会倾听的习惯,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加以约束。比如讲的学生语言要精练,姿态要大方;倾听的学生等对方讲完再提问,提问语言的规范礼貌等。这是一个生生交流的环节,教师不要轻易打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倾听,并及时发现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闪光点、生成点,及时加以利用并找到应对方法,比如A和T及C和G之间的氢键数、脱氧核苷酸之间化学键、两条链的方向等。教师抓住这几点,可使学生从而对DNA的结构认识上升到更具体更直观的层面。

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取几组有典型错误的模型,全班帮助纠错,加深对DNA结构的认识。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DNA结构的要点。

2.4 分析模型——探究发现DNA的特性

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所学知识分散、零碎,结构不完整,没有系统性。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归纳、总结、提升,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升华。

在本节课中,教师选择3~4个模型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不同小组制作的DNA模型,找出这些模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不同小组的DNA平面模型外侧的基本骨架是一样的,都是磷酸与脱氧核糖糖交替连接构成;碱基配对方式是一样的,都是A与T配对,C与G配对。不同的是各组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不同,碱基对的数目也不同。由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DNA结构的特性,即DNA的稳定性、特异性和多样性。

3 “自主·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自主·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交往、互动,使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伴随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思考和获得的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体验过程。它的实施具有以下重大的意义。

3.1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

该教学模式的实施真正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教师从点燃激情唤醒灵魂出发,从研究学生入手,了解学生心理,关注学生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教师把精力和智慧放在全方位研究文本和研究学情上,放在目标、方法的设计上,放在调动学生深层参与上,放在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上,让教师敢于放手,甘当幕后英雄。教师在课堂上说的少了,但课后花的功夫却更多了。

3.2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

在“自主·导学”教学模式下,学生确实体会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是学生,质疑提问的是学生,自主交流的是学生,展示成果的是学生,评价作结的是学生。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质疑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还要耐心、虚心,要有诚心,小组互动中经历了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这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学生彼此间团结友。

3.3 转变了课堂结构

课堂由教师的一人堂到现在的预留充分时间让学生实践,大部分问题由学生自主提出,教师帮助解决。互动方式走向多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本交流、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等等。课堂教学更强调网状协同、生态化、个性化、弹性、去中心化。教学更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互动合作的开展以及民主的学习生态的建设等。

4 对于“自主·导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课堂模式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关键,不是孤立的存在,“单打一”抓课改的工作方法是行不通的。必须做好与课堂教学改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项工作,以一定的制度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忽视其中一项或弱化其中一项,都会成为制约和影响课改的主要原因。

4.1 建立人人参与制度

学校可以通过校本研修、外出学习、专家讲座,从理性认识到课堂实践,都进行了适应课改的各种培训,全校教师基本适应了“自主·导学”型课堂模式的变革要求,使教师成为推行课改的主力军和基础因素。学生和家长也是推行课改不可忽视的因素,就学生而言,关键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要培养和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把被动的教着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进而达到“我的课堂我主宰”、“我参与、我展示、我能行、我成功”的目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关系。学校各年级召开家长会,努力争取家长、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理解。

4.2 示范活动推动模式的改革

可由各学科建立课堂教学改革核心小组,由教研室主任牵头,成员由本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校级领导参与各学科组教学研究活动。第一轮由每个学科选择一位教学素养优秀的教师开设示范课。对活动的考核评价也从多维度进行,使得教师、学生、班级、年级、学科教研室和备课组都积极投身到这场改革之中。 “样本引路、骨干带动、全面推开”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4.3 建立班级学生学习共同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导学”课堂的主要学习形式,科学分组非常关键。每个班级组织任课教师群分析学生情况,综合多种因素,将学生分成4~6人学习小组,对于小组成员的构成,则宜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这样才能促进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参与。

小组成员聚在一起是不是就是小组合作呢?显然不是。合作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一套机制的约束与激励。既要重视集体的进步,又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既要重视结果,又要重视过程。不仅要学生关注“我怎么样”,更要学生关注“我们小组怎么样”。比如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捆绑式”评价、晋级式评价等。评价人员也要多元化自评、组评和师评多重交叉进行评价,真正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懂得合作学习的宗旨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体验到乐趣中的合作,合作中的享受。

4.4 创设教师研学共同体

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教师之间存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对教学内容、方法、设计等进行对话共研,通过集体备课、集体听评课,或者“同课异构”等形式的课例研究,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路,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美国著名教育家嘎斯基在论及师师互动时指出:“这种共同活动,不仅能减轻教师每个人的工作量,而且还能提高工作结果的质量。教师们会成为彼此观念上的神奇源泉。”

“自主·导学”课堂模式的构建、完善发展,让参与的师生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更加具有一种哲学的思辨力量,让我们更加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这样的课堂,师生关系平等,人格独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了真正体现。是实现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学习方式和策略,不但对学生的现在,对他的未来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导学自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