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活情境在建构高效生物课堂中的运用

2015-09-10 07:22窦勇兵
中学生物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王病原体流感

窦勇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与归宿。新课程既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也强调教学情境创设的生活化,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教师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的情境资源;另一方面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设置生活的、具体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相应的生活体验或经验,从而建构高效生物课堂。

1 用生活情境的形象性,高效生动地导入新课

“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第一课时的内容比较抽象,多数是细胞水平或是分子水平上的问题。教师如何将如此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但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情境是具体的、形象的、感性的,学生能感觉到,甚至摸得着,比如学生患流感的经历、发热的经历等。这些经历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容易促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形成学生的抽象思维做好铺垫。

教师在导课时,可利用许多形象而具时效的生活情境,比如人们共防艾滋病的情境,非洲流行的埃博拉病毒夺去越来越多人生命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免疫与这些病原体的关系。而教师以学生熟知的人们害怕流感、禽流感的生活情境入手,可以高效生动地导入新课。笔者在课堂上使用了以下2个情境来导课。

情境一:一个艾滋病人病重时期的生活情境;

情境二:最近在非洲流行的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疾病场景、病毒照片和关于埃博拉病毒的最新新闻报道。

通过教师的引导,这些生活情境不仅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地营造出本课时特有的学科情境——人体在充满病毒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即免疫调节与人体稳态的关系,这也让学生感受到免疫调节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为课堂深入探究,形成理性认识打下了基础。

2 用生活情境的启发性,高效地引导学生分析并建构新知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即具有启发性。情境中的问题要有目的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新颖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

情境分析1:高三学生小王学习到深夜,窗外凉风习习,小王打了个哈欠,迷糊中,他仿佛看到自己兴奋地走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第二天,小王感觉喉咙不舒服,头疼得厉害……经医生诊断,小王患上了流行性感冒。

围绕这个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归纳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如下几个具层次性的探究性任务:

探究1:小王患流感的原因是感染了哪种病原体?

探究2:引起小王患流感的病原体为什么会让人患流感?

探究3:小王机体内的哪个系统会针对这些病原体的入侵发挥作用?这个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探究4:流感病原体要进入小王体内容易吗?这些病原体要通过小王免疫系统的哪些障碍?

探究5:流感病原体进入小王体液中后,小王的免疫系统是如何防止其扩散的?又是如何彻底消除这些病原体的危害的?

由这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归纳出的探究问题不再是空洞的,更不是预设的,是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而得到的,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活力就被激发,这是本课时建构新知的开始。通过探究1和探究2,学生可以轻松地建构抗原的概念。将抗原和流感病毒联系在一起,学生容易将直观而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比如抗原的的异物性、特异性等。通过探究3和4,学生可以轻松建构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三道防线,并在此基础上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通过探究5,学生可以建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特点。通过探究任务的提出,学生自学、讨论并建构概念,最终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3 用生活情境的适应性,激发课堂精彩生成

教师设置具适应性的生活情境,并提出适合全班学生的实际水平的问题,可保证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而这种状态对于课堂生成是非常重要的。所有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而进行探究,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很容易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教师设计的关于小王患流感起因的生活情境引起了学生很大的争议。而这种有趣的争议与讨论正是课堂生成的开始。以下是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的生成。

师:小王为什么会患上流感?其病原体是什么?

生1:病原体是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在小王睡觉不在意时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其体内引起患病。

生2:小王睡觉时流感病毒容易进入体内引起流感。

生3:难道不睡觉时流感病毒就不进入小王的呼吸道吗?为什么?

师:(此时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争论引发的生成)在两种情境下,呼吸道会对流感病毒有阻挡作用吗?人体还有哪些结构或方式可以阻挡病原体侵入内环境?

生4:人体皮肤、黏膜、胃酸及杀菌物质都对病原体有阻挡作用。

师:请按顺序说说具体有哪些防线呢?

由此,教师播放模拟动画,引导学生观察,皮肤、呼吸道上皮等都可以阻挡抗原的进入,学生进一步归纳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其特点。

4 用生活情境的情感性,深情激发课堂情感

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新课程的课程目标除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外,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也形成于生活情境。因此教师用生活情境的情感性对学生进行情态、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

不同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挖掘出其中的情感性。而教师从生活情境入手,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感。比如在学生建构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时,其中第一道防线中皮肤与黏膜的作用,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学生理解了人体“痰”产生的原因。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情感目标与生命教育目标:

情境分析2:在小王患流感期间,并未注意休息,坚持上课学习。班级又有几个同学患上了流感……

师:流感病毒进入小王呼吸道后,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不断将进入人体呼吸道的病毒、细菌“扫”出去,并进入到哪里去了呢?

生1:随着呼吸道黏膜形成的黏液一起成了痰。

师:对。若小王随地吐痰,将会对其他同学造成什么影响?

生2:若随地吐痰会让病毒或细菌在同学间传播并发生交叉传染(同时表现出对吐痰厌恶的情绪)。

生3:知道了,其他同学患流感可能与小王随地吐痰有一定关系。

师:(进一步激发情感)相信同学们不会随地吐痰了,正因如此要求大家认真打扫卫生,让打扫卫生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自觉。也要求我们讲卫生、爱护教室环境卫生,爱护其他公共环境的卫生,不只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

5 用生活情境的实践性,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和课堂总结

生活情境来源于实际生活,而教育最终要回归生活。那么教育效果的好坏也可以用生活情境来检验,将理性的知识用来理解生活并改变生活。这里采用了情境延续设置的方法,以便让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里的问题。

情境分析3:经过医生的治疗,小王病情一直没有好。第七天后,小王感觉轻松了许多,又回到了以前的学习状态。后来,小王还在医生的建议下注射了流感疫苗。

根据情境提出作为巩固知识和检验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问题:

问题1:这七天中小王体内可能发生了哪些免疫反应过程而彻底清除流感病毒的?

问题2:小王注射疫苗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3:你认为防治流感有什么好的方法?

通过问题1,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还可以进一步理解这两种免疫过程的相互关系。问题2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生活中注射疫苗的重要作用,以及预防疾病的原理,不仅巩固了知识,也有效地检验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问题3将课堂回归到了生活,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在结课阶段,教师归纳本课时涉及到的生活情境,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比如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等。同时教师应用艾滋病毒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拓展视野,并为下一课时内容做好准备。

总之,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置,让学生从形象的生活场景入手,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构建充满趣味的生命课堂,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去提出问题,探究并建构知识体系,显得具体而真实。学生在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课后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生活服务,从而回归到生活的本真。

猜你喜欢
小王病原体流感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减肥
麻辣烫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借钱
秋季谨防牛流感
猪流感病的预防与治疗
“流感”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