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s背景下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

2015-09-10 07:22刘芳等
中国远程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开放大学课程建设

刘芳等

【摘 要】

当前,MOOCs正在对高等教育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本论文从开放大学课程建设的视角,对MOOCs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比较研究和基于案例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明确了MOOCs背景下开放大学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并立足于我国开放大学课程建设的现状,探讨了MOOCs背景下开放大学的课程建设。本文的创新在于探索MOOCs在我国开放大学的教育实践。

【关键词】 MOOCs;课程建设;开放大学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5)01—0016—08

一、MOOCs背景下开放大学

课程建设的意义

开放大学是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突破传统大学模式诞生的一种新型大学,如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英国开放大学。这种新型大学崇尚开放教育,在实践层面提出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汇聚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对所有有意愿并且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和服务[1]。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 OER)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MOOCs(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应运而生,它秉承着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哲学理念,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一经实践,便立即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产业化运作,甚至被学者称为高等教育的革命。

MOOCs这种教育实践与开放大学的办学使命相一致。开放大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课程建设方面,可通过对MOOCs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而对开放大学的课程建设路径进行探索和思考,从而更好地扩大开放大学的影响力,更好地为全世界学习者服务,更好地发展终身教育理念,更好地指导自身建设和发展。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MOOCs概念的提出

近两年来,由若干世界知名高校参与的MOOCs实践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和报道,MOOCs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词汇。

MOOCs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7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David Willey教授使用Wiki开设了“Intro to Open Education(INST 7150)”课程,开设这门课的哲学思想是希望世界范围内的学习者可以共同分享并创新课程资源。2008年,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的Alec Couros 教授开设了“Media and Open Education(EC&I 831)”在线课程,邀请全球的专家来远程参与教学[2]。这门课程从教学角度强调了全球范围内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2008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Bryan Alexander 和Dave Cormier正式提出MOOC这个名词。同年9月,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开设了第一门MOOC,“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 online Course(CCK08)”。这门课程被设计用于注册缴费的25名在校生学习并获取学分,同时对外开放。结果,2,3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通过网络注册免费参与了学习。这门课程的特点是课程内容可以通过RSS feed 订阅,学习者选择喜欢的媒体形式参与学习交流,既可以用Moodle平台的论坛,也可以用视频会议,还可以写博客。

不难看出,MOOC创始者将现有的网络媒体形式加以技术改造用于教学实践,最初的MOOC实践更多是依靠现有媒体技术之上教学理念的创新,哲学思想上的创新则是将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开放与共享的理念引入远程教育教学实践当中。MOOC是一门网络课程,具有学习资源开放与学习活动开放的特点,该课程的学习资源通过某种网络学习媒体面向全世界学习者公开发布,该网络学习媒体支持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通过网络来访问学习资源。网络学习媒体为共同关心某一门课程某一话题的学习者提供聚集、联系的形式和环境,支持学习者共同讨论和知识创新。在这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生态环境中,强调了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思想,面向全人类的教育公平的思想,以及联通主义的教学理念。需要说明的是,联通主义的教学理念是由MOOC的创始人之一George Siemens在2005年提出的,这里采用他2011年在南非的一次讲座中对该理论主要观点的概括,“信息”表现为个体节点,“知识”表现为节点间的连接,“理解”是学习者构造自身知识网络的外显,学习者通过“路径寻找”和“意义建构”对知识进行探索,其中路径寻找指对构建知识网络中所涉及的信息的探索,意义建构是构造知识网络的过程;学习者通过自身对知识网络的构造以及运用知识对外界的改变来表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3]。在MOOCs中,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是学习者构建自身知识网络的起始点,学习者在构建自身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对于感兴趣的信息探索、意义建构以及对于知识理解的表达构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并且成为新的互动中心,也就是说通过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社区内的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扩展了学习资源,放大了学习范围,形成了新的信息。 按MOOC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来归类,早期的MOOC是基于联通主义的,因此被称为cMOOC。此后,在2009-2012年间,在教育领域,cMOOC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比较出名的有2009年的Connect!Your PLN Lab(PLN);2010年的PLE Networks and Knowledge(PLENK2010);2011年的Learning and Knowledge Analytics(LAK11)、Mobile Learning(MobiMOOC)、Digital storytelling(DS106)和Online Learning Today and Tomorrow(edu MOOC); 2012年的Game Based learning[4][5];2013年 Remote electronics lab within a MOOC[6],以及2014年的UniMOOC aemprende[7]。这些MOOCs所使用的媒体形式主要有Wiki平台、Blog、Moodle、谷歌论坛、虚拟教室、Facebook、Twitter、视频分享、社会性书签、RSS聚合、电子邮件,以及自建平台中的一种或几种[8]。其中,UniMOOC aemprende技术上采用Google最新的Course builder来构建课程。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成规模化运作的cMOOCs的成功案例较少,真正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和大行其道的是基于认知行为主义的xMOOCs。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高校内部传统教学模式迁移到互联网上进行或以网络媒体形式来延伸传统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仍以课堂教授、课后练习以及测验考试这一套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实际体现为提供视频讲座课程资源,网上的章节测验和课程考试等[9]。

xMOOCs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网络教育改进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上。由于它逐步探索形成的商业模式和规模化运作,使得一个全新的教育产业链在逐步形成,信息技术全面推动了网络教育的生产力,生产力的提高带来的生产成本的降低,网络教育降低教育成本的结果迎合高等教育的使命,独有的商业模式有利于形成规模化运作的特点带来教育市场中利益的重新分配,对现有的高等学校甚至教育管理体制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有学者将它称为“MOOCs革命”[10],它的影响之大,以至于现有成功运作的几家MOOCs教育机构几乎成为MOOCs的代名词。关于MOOCs产业发展,本文将重点对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的几家MOOCs教育机构进行介绍。

三、MOOCs产业发展大事记

(一)MOOCs在国外发展情况

在2011年秋季,Stanford的Sebastian Thrun与Peter Norvig开设了一门免费在线课程——“人工智能”,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约16万人参与课程学习。不仅如此,Sebastian Thrun开发了Udacity平台来帮助其他大学开设MOOC,这一举动让人们看到了商机[11][12]。2012年2月,Udacity由Sebastian Thrun、David Stavens和Mike Sokolsky 注册,引入商业公司投资2,100万美元[13],成立营利性质的私立教育机构。该MOOC平台主要提供计算机、数学和物理类课程供学生免费学习,支持典型的xMOOC,将课堂教学搬到网上。Udacity网站提供的课程模块有视频资源、文本资源、课后作业、在线测试、在线论坛、Wiki和线下见面会。授课方式上非常符合理工类课程教学特点。课程的每个单元的每个知识块都有相应的习题,而很多题目是教授自己出的,并且将每一个答案做成了一段小视频,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自主灵活安排学习[14][15]。学生想要获得课程证书,需缴费参加Pearson考试中心的期末考 试[16]。目前,该机构的主要合作伙伴是知名大学教授和Google、Microsoft等知名IT科技公司[17]。除了依靠收取考试证书费用外,大型IT企业的赞助,对学习者进行就业推荐,以及与大学合作,网络课程的学分承认方面,都是该机构收取费用的利益点[18][19]。此外,网站内知名教授所创作的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也有相应技术和法律保护。

Standford 的Daphne Koller和Andrew Ng在2012年3月创办的Coursera是目前影响力很强、规模很大的一个MOOC网站。该网站是营利性私立机构,它获得商业投资2,200万美元,提供计算机科学、数学、经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工程学以及教育学等多学科[20]。学生注册选择课程后,可免费学习。网站提供的课程模块主要有课程视频、课程阅读材料、在线作业与习题、在线测验、在线调查、网络论坛、Wiki以及线下见面[21][22]。Coursera网络平台的特色在于教学互动。另外一个特色是设计了一个学习者互评系统,通过制定作业评分规则,使学习者能获得由同伴评定的作业评分,来解决教师面对众多学习者作业批改量大的难题。Coursera目前没有考试中心的测评,完全是在线测评和学生互评的结果,这种在线学习成绩是否真实主要依赖于学生诚信,Coursera给修业合格的学生提供“课程修完声明”和成绩单[23][24]。目前,该机构的主要合作对象为大学,包括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多所美国知名高校,课程数量众多,学生数量更加庞大,已经形成相当规模[25][26]。Coursera设计了一个通用的操作指南,将课程设计的任务交给高校,由高校提供课程资源。一些高校利用Coursera平台实施针对校内学生的混合教学,一些学校承认该校学生学习Coursera平台课程的学分[27][28]。该机构的营利主要依靠收取学生课程认证证书费用,对学习者进行就业推荐,以及与大学合作,网络课程的学分承认方面[29]。同样,网站内高校的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也有相应技术和法律保护。

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2012年9月合作创办edX。edX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2011年12月宣布实施的在线开源学习项目MITx,最早可以追溯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项目OCW,目前仍为非营利项目[30][31],提供计算机科学、电子、人文部分学科的课程[32][33]。该网站的主要课程模块包括课程大纲组织的课程信息、课程视频课程作业和习题、论坛和Wiki。edX平台的特点在于目前的平台功能类似于课程百科,而它平台的开发为开源软件,这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研究教学方法的技术实现[34][35]。edX作为一个非营利项目,目前主要是支持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向全世界开放教学资源,并且通过代码开源的形式,使得全世界的知名高校可以共享和发展同一组在线教育工具,并且开放教学资源[36]。edX的启动资金来源于哈佛和麻省理工的3,000万美元捐赠,目前主要用于本学校内部的课堂与网络混合教学,推动了知名高校的教学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开放共享,校外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有一些需要期末考试的课程,仍然需要学生支付不同费用在Pearson考试中心完成考试,给校外学生颁发的课程合格证书为edX平台授予的课程教授签名的证 书[37][38]。

从上述三个世界著名的MOOCs平台案例中不难发现,现有的MOOCs企业都是以学习平台为核心。这三家企业是目前在高等教育领域里最著名的,被称为MOOCs的三驾马车,所支持的都属于按教学理论分类的xMOOCs。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面向行业、面向终身学习的知名MOOCs企业。

Udemy是由商业公司投资开发的一个面向行业的一个MOOC平台,成立于2010年,是一个营利机构。它建立时引入商业公司投资1,600万美元。它的平台教学模块主要有:课程微视频、课程文档和在线测验。它的合作伙伴很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采取一些方式来鼓励行业内的专家参与网络教学,它制定了质量标准来对新开的网络课程进行审核。它的一部分课程是开放共享的,另一部分课程是收费的,收取考试认证费用,以教师个人名义对学习合格者颁发课程证书[39]。

可汗学院是一个面向终身学习并且提供免费学习服务的MOOC平台,由萨曼·可汗于2008年创建,由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以及Google公司共同资助成立。目前,该MOOC平台是非营利教育组织,平台的教学模块主要有课程微视频、在线测试、在线游戏奖励机制,开设的课程覆盖数学、物理、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面向的学习者覆盖幼儿园到大学各个层次[40]。

P2PU是面向终身教育的一个MOOC,创建于2009年,是由加拿大的Hewlett基金和Shuttleworth基金共同资助的一个非营利性教育组织。它最初使用基于Wiki和Blog搭建的MOOC平台。2011年初,P2PU同开源基金会Mozilla合作推出基于Drupal的新平台,该平台的教学理念强调互助学习,模块主要是学习社区。P2PU成立了社会化创新学院、教育学院、开放学院等5个学院来组织课程和教学,覆盖不同的学科领域[41]。

除了高校之外,一些互联网企业也试图涉足在线教育领域,在MOOCs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求得一席之地。来自《时代周报》的最新消息显示,科技公司 Google宣布和 edX合作创建一个开放的 MOOC 平台MOOC.org。MOOC.org 的目标是成为在线教育的门户网站,该网站能够整合学术机构、政府、商业机构以及个人的力量,帮助他们制作和维系在线课程。 Google 将在开发上给予 edX 帮助,提供2012年最新发布的 Course Builder 工具来制作课程。MOOC.org 预计于 2014 年上线[42]。

不仅如此,在世界范围内各种各样的以学习平台为核心的MOOC企业正在建立起来,如印度的EduKart、澳大利亚的Openlearning和Open2Study、英国的Futurelearn、欧洲的OpenupEd等等[43]。MOOC已经成为全球在线教育的焦点。

(二)MOOCs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1. 中国大学发展MOOCs的情况

现有的MOOCs企业提供了必要的平台,而对教学资源甚至教学活动更多的需求来自知名大学。知名大学或知名教授的课程资源带来的声誉是MOOCs平台吸引全球生源的根本。这就是现在运营良好的xMOOCs平台的成功之处[44]。2013年,现有几家MOOCs企业也在积极地拓展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市场。

2013年4月,香港科技大学在Coursera平台上推出亚洲第一门MOOC,在亚洲高校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该课程名称为“中国的科学、科技与社会”。香港科技大学自行开发课程资源,拥有课程资源的版权,Coursera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在技术层面支持全世界学习者访问学习[45]。这次实践引发的思考包括:将传统课堂搬到网上,需要教师花大量精力开发网络课程;语言问题,无论是将中文课程推向世界,还是将英文课程推向中国,对课程视频的翻译工作都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在实际推广操作时,将造成课程成本提高;政策问题,中国官方希望中国的MOOC都要在中国自己的平台上,而并非国外的平台,中国需要构建中国本土的MOOC平台;辍学问题,与国外之前的实践相同,课程资源可免费获取和访问,缺乏学分和学位的激励,学生辍学率高。

香港中文大学于2013年9月在Coursera开设了一门关于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课程[46]。2013年5月21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宣布加入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同年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宣布加入Coursera[47]。

2013年9月23日,北京大学在edX上线了“民俗学”、“世界文化地理”、“电子线路”和“20世纪西方音乐”4门课程,教学语言均为中文,成为中国内地第一批“试水”国际在线教育平台的高校课程。不过,这些课程并未配英文字幕。2013年9月30日,北大在Coursera上又发布三门课程:“大学化学”、“计算概论A”、“生物信息学:导论与方法”[48]。

201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了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C9(即九校联盟)高校以及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部分985高校宣布,将在“在线开放课程”标准与共享机制建设、课程建设、探索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共享的跨校联合辅修专业培养模式以及实施“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向社会开放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逐步实现在线课程资源向国内外开放,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可覆盖群体范围。不仅如此,参会高校表示将在平台建立、课程共享、教学模式改革以及资源开放等多方面探索建立了中国MOOC。上海交通大学也与上海电信合作建立E-Learning研究所,依托企业力量共建课程平台,切实推进在线课程开放与共享,更多惠及民众[49]。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清华大学在一些精品课于2013年年底前登录edX平台的同时,还将继续酝酿“建立中国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50]。

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在北京发布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该平台是由清华大学的教职员工组成研发团队,历经四个月的攻坚克难,在edX开放源代码的基础上研发的中文平台。在清华发布“学堂在线”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大学代表参会并表示将一起努力将其建设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中文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清华大学的“电路原理”和“中国建筑史”等五门课程,麻省理工学院的“电路原理”,北京大学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与实践”课程作为第一批上线课程在该平台开放选课。“学堂在线”的发布有力推动了国内知名高校的课程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开放与共享[51][52]。

2014年6月,在中国大学MOOC发展论坛上,国家开放大学分享了MOOCs实践经验,包括已建成8,000门五分钟课程,将以五分钟课程作为搭建海量知识的“积木块”,为MOOCs建设奠定基础,预计在2015年把各专业必修课程建成网络核心课程[53]。

2014年7月,“学堂在线”与斯坦福大学合作,将在全球范围具有影响力的课程“妇女健康与权益”引入中国[54]。

2. 中国企业发展MOOCs的情况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看到了MOOCs带来的巨大商机,积极从网络视频课堂向MOOC进军。在2011年和2012年,已经有想以MOOC方式进行在线教育的公司出现,并引入风险资本投入。据《时代周报》报道,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已经有一些科技公司打出“打造中国版MOOC第一平台”的口号,并设想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高校合作,推出一批大学公开课程。但目前,国内企业在这方面仅仅是仿效[55]。

2013年10月8日,网易宣布和Coursera合作,成为其视频托管服务商。这使得国内用户访问Coursera不用再通过国外的服务器进行中转,将大幅度提高视频的播放速度和流畅程度。作为回报,Coursera向网易公开课提供一些国外优质大学的MOOC资源,而且这些课程是独家为中国学生录制的教育资源。未来,Coursera的登录账号还将与网易通行证打通,双方共享学习笔记。同时,Coursera与果壳网和译言网合作,使得Coursera课程翻译不再仅依赖网易。Coursera课程翻译问题的解决,使得它可以直接面向中国用户推广MOOC资源,大大扩展了Coursera在中国用户中的影响力和市场。而果壳网通过开辟SNS社区对接Coursera课程的笔记分享和课程评价,在合作中得到很好的发展[56]。

2013年11月12日,Coursera中国区负责人Eli Bildner访问沪江网寻求合作。沪江网是中国较大的在线教育平台,拥有2亿多用户。Coursera有全球顶尖的内容,两者希望能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中国的MOOC平台[57]。

除了网易旗下的网易公开课、云课堂开始授课外,优酷与Udacity合作推出中文版在线视频课程。除“百度文库”“百度百科”以外,“百度教育”二级域名已经上线,资本市场也开始青睐在线教育,2013年,几乎每个月都有数起在线教育风险投资案例被报道[58]。

2014年5月8日,网易云课堂与“爱课程网”合作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项目正式上线,该项目为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之一[59]。

四、MOOCs与OER和OCW的联系

OCW的英文全称是Open Course Ware,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项伟大创举。MIT通过开放课件项目(OCW),逐步把本校开设课程的课件等用于教学的资料在互联网上公布,供全世界范围内有受教育意愿的人们和从事教育的同行免费使 用[60]。OER是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 的英文简称,译为“开放教育资源”,起源于2001年MIT发起的开放课件项目(MIT Open Course Ware,简称MIT OCW),并在全球掀起了一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OCW应用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论坛上,提出了OER的概念[61]。自2001年MIT率先推出自己的OCW网站以实现教学资源公开以来,各国开放资源联盟也产生了,世界范围内上百所高校相继推出自己的OCW网站,并逐步形成了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联盟组织[62]。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发起者坚信,大学的首要使命是知识传承,通过采取新技术手段,利用网络来传播知识,高等教育将服务于更广泛的人群[63]。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形式增多,传播力日益增强,国外OER运动得到长足发展,从开始全球几百所高校主要以对外宣传展示和资源交流的OCW网站,发展到让全球热爱学习的人都能够在同一个网站真正参与学习的MOOCs。

MOOC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教育资源向世界人民开放,供网络学习者无偿访问的教育理念完全符合OER运动所倡导的教育思想。MOOC是互联网技术推动下OER运动蓬勃发展的结果,与OCW一脉相承,是OER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是OER理念的具体实现。

由此可见,MIT OCW与MOOCs都是开放教育OER的具体实现。MIT OCW 外联部主任Stephen E. Carson指出了两者的区别:首先是项目的应用目的不同,MIT OCW项目的目的是宣传和展示MIT校园教学课程的情况,包括公开教学资料和教学模式等等;而像edX或Coursera这样的MOOCs项目是纯粹为学生网上学习而设计课程,需要创建的是一个可以取代校园教学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每一门课程都要投入大量精力去专门开发。edX公司总裁阿南特·阿加瓦尔(Anant Agarwal)教授认为:MIT OCW和edX是两个不同的项目,MIT OCW只提供课程资料,edX提供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包括课程资源和网上学习活动,两者的根本区别是是否存在互动,这种互动包括从网上获取课程资源,参与论坛并与其他学习者以及教师进行互动[64]。

五、MOOCs背景下开放大学

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

(一)技术问题

通过对已有的MOOCs企业案例的研究可以看到,就目前而言,MOOCs企业的核心是平台。Udacity是最先注册成立的MOOC企业。它的成立是科技推动的,依赖于创立者Sebastian Thrun——前斯坦福大学教授以及Google X实验室研究人员所开发的平台。Udacity是平台提供商,平台上运行的课程资源主要是由知名大学教授个人建立。再以当前规模最大的商业MOOC企业——Coursera为例。Coursera也是平台提供商,而平台上运行的课程资源是交由各参与大学自己投资建设。Coursera的平台基于斯坦福大学两位创始人四年的积累,现在平台基本成熟并可供使用。edX的平台是开源的,目前仍在发展和研制中。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立开发团队,基于OpenEdX,历经四个月的攻坚,开发了“学堂在线”。当前,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发展MOOCs的相关技术来改进MOOC,最具代表性的是Google开发的Course builder这一课程建设工具。

一门完整的MOOC不仅仅是课程资源,还包括网上学习过程,如何将现有的课程资源更好地组织利用和服务于世界范围内的学习者,一个强有力的平台是关键。不仅如此,开发出的平台对学习者正常使用的技术支持,在技术上对课程资源的维护与管理,以及平台的智能化改进,都构成了MOOCs建设的技术问题和难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二)商业运营问题

无论是知名高校创办的edX,还是个人以先进技术创办的Coursera与Udacity,或者是商业公司创办的Udemy,以及基金会投资建设的可汗学院和P2PU,MOOCs的技术开发以及日常的维护运营,初期都需要引入大量资金来支持。尤其是不以营利为目的edX,在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商业模式之前,可靠的资金来源支持是其建设的必要保障条件。

经济学家认为,MOOC在商业运营上的创新在于把学生接受教育的花销转移到其他环节[65]。通过MOOCs接受高等教育,这将互联网经济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大大降低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成本。互联网商业不同于传统商业,除了现有MOOCs企业已探索进行的考试证书收费,为学生就业推荐收费,网络课程学分承认收费等,学生对于MOOCs网站的点击量产生的流量都将构成MOOCs的营利来源。即使是不以收取学生费用为营利的,倡导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无偿获得的edX,也可以探索形成一定的商业运营模式,来贴补MOOCs运营中课程资源建设、技术维护,以及更好地组织教学等各方面的花销,从而使MOOCs进入一个良性运营阶段。

(三)教学问题

教育教学是MOOCs作为一个教育实践的根本任务,而资源建设是个根本问题。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是吸引和维持MOOCs学习者的一个关键。加州大学在线教育项目的目标是开发出与面授课程教学质量相当的网络课程,使得选择学习网络课程的学习者可以达到与选择学习面授课程同样的学习效果,从而能够获得大学认可的学分[66]。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技术开发方法,以及课程资源质量标准的制定,面向MOOCs的网络教学规律的总结,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都构成了MOOCs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

此外,课程资源的建设十分耗时。一门好的课程资源会耗掉教师很多精力,并且整理课程资源的著作权更加繁琐耗时,在以科研为主要评价指标的高校里,对MOOCs的课程资源建设教师的评价与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MOOCs正常授课中,由于MOOCs支持全世界各地上亿的学生在线学习的特点,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进行有效的辅导和答疑,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构成了一个教学上的难题。

对于MOOCs公开发表的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构成了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MOOCs的学分认证,文凭认证研究则构成了教学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工作。

对于建立面向全球的MOOCs,将本土MOOCs课程推向世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影响力,还需要克服语言问题。

六、MOOCs背景下开放大学

课程建设的建议

目前,像MIT那样从学校层面全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学校少之又少,而从学校层面整体规划设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高校也并不多,大多数高校将开放资源建设只视为学校一个业务部门的某一项工作[67]。面对来自美国的MOOCs,建议开放大学在课程建设方面做到以下几点:

在政策与外部支持方面,形成针对几门课程开展MOOCs教学实践的工作设想和申请,争取上级主管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为开放大学MOOCs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资金方面,争取到来自上级主管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并结合自身力量,保证MOOCs建设持续的经费投入。

在开放大学现有公共服务体系基础上,投入资金,集聚人力物力,开展MOOCs平台建设研究,将现有公共服务体系升级到MOOCs平台版。开展面向MOOCs平台的课程资源建设技术研究,并形成课程资源建设开发标准,整合开放大学已有的优质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将已有的优质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改造为MOOCs平台课程资源。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依据制定的课程资源建设标准,补充建设面向MOOCs的课程资源。

开展面向MOOCs的商业运营模式和发展战略研究,根据开放大学的使命和任务,寻找开放大学MOOCs建设的营利模式,并通过本土实践检验,实际运营开放大学MOOCs。

开展面向MOOCs的学分认证与转换,开放资源版权保护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以及开放大学MOOCs平台与课程的国际化市场拓展研究,将本土MOOCs推向国际市场。

开展面向MOOCs的教学方法研究,把握和认识面向MOOCs的教学规律,做好网上教学服务工作。

开展面向MOOCs的管理研究,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对围绕MOOCs建设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组织,做好围绕MOOCs的团队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2][4][8] 李青,王涛. 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 中国远程教育,2012,(03):30-36.

[3] 樊文强. 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 远程教育杂志,2012,(03):31-36.

[5][14][21][23][25][30][32][34] 王萍.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3):13-19.

[6] Diaz,G.,Garcia Loro,F.,Castro,M.;Tawfik,M.;Sancristobal,E.;Monteso,S. “Remote electronics lab within a MOOC: Design and preliminary result”, Experim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exp.at’13),IEEE press, Sept.2013, pp:89-93,doi:10.1109/ExpAt.2013.6703036.

[7] Pernias Peco,P., “Architecture of a MOOC based on Course Builder”,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ITHET),IEEE press,Oct.2013, pp:1-8,doi:10.1109/ITHET.2013.6671045.

[9][13][18][20][28][39][40] 袁莉,斯蒂芬·鲍威尔,马红亮.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3,(03):56-84.

[10][37][44] 李明华. 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 开放教育研究,2013,(03):11-29.

[11][27] 约翰·丹尼尔,王志军,赵文涛. 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3):3-12、27.

[12] 李华,龚艺,纪娟,谭明杰,方佳明. 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3):28-33.

[15][16][19][22][24][35][38]余建波. 三大MOOC平台比较及启发[J]. 中国教育网络,2013,(9):21-22.

[17][26][29][31][33][36][41] 李青,候忠霞,王涛.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网站的商业模式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3,(05):71-78.

[42][47][50][55] 赵妍. 国内高校试水在线教育 北大清华部分课程上线MOOC[N/OL].时代周报[2013-09-28]. http://news.tongji.edu.cn/classid-19-newsid-40357-t-show.html.

[43][56] 王亚龙. Coursera来袭,Mooc在中国将如何发展?[EB/OL]. 中国经济网教育频道 [2013-10-21]. http://edu.ce.cn/xw/201310/22/t20131022_1158055.shtml.

[45][46] Yojana Sharma. 香港MOOC吸引全球目光,内地高校如何应对教育革命?[EB/OL]. 果壳网MOOC学院[2013-05-20]. http://mooc.guokr.com/opinion/437033/.

[48] 北大网络开放课工作组. 北大在Coursera平台开课[N/OL]. 北京大学新闻网[2013-09-08]. http://pkunews.pku.edu.cn/xwzh/2013-09/08/content_278440.htm.

[49] 姜澎. C9高校将共享在线开放课程[N/OL]. 文汇报[2013-07-10]. http://whb.news365.com.cn/ewenhui/whb/html/2013- 07/10/content_68.htm.

[51] 光明日报. 清华大学MOOC“学堂在线”正式上线[N/OL]. 新华网[2013-10-11].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10/11/c_12551 1823.htm.

[52] 刘蔚如. 清华发布“学堂在线”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N/OL].清华大学新闻网[2013-10-10].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04/2013/20131011172652211893299/20131011172652211 893299_.html.

[53] 晋洪宇. 2014中国大学MOOC发展论坛举行 国家开放大学分享经验[N/OL]. 国开在线[2014-06-24]. http://www.cssn.cn/st/st_zthd/201406/t20140624_1224651.shtml.

[54] 学堂在线:MOOC带你轻松学习世界名校课程[N/OL]. 凤凰网[2014-07-15]. http://edu.163.com/14/0715/16/A176PH2200294IPG.html.

[57] 大众网. Coursera首访沪江网 探讨中国MOOC的发展方向[2013-11-12]. http://www.hjenglish.com/new/p544887/.

[58] 王庆环. “慕课”引发在线教育“战国时代”[N/OL]. 光明网

[2013-11-27].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3-11/27/nw.

D110000gmrb_20131127_3-16.htm.

[59] 网易推出中国大学MOOC 构建优质在线教育平台[N/OL]. 网易科技频道[2014-05-19]. http://tech.163.com/14/0509/10/9RQ2MSML00092594.html.

[60] 百度百科. OCW名词解释[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veuENQs9OV6sFSwtZcdzqOrMNdPxNnu0zahCdKCOKFiBIONXtv5QqBgoakYE94.

[61][63] 杨志坚. 中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12)[M]. 2013.

[62][64][66][67] 胡树祥,石鹏建,郑家茂. 美、日开放教育资源考察与启示[J/OL]. 求实理论网 [2013-8-28]. http://www.qstheory.cn/kj/ywcz/201308/t20130828_265353.htm.

[65]刘洋. MOOCs在中国[J/OL]. 环球科学[2013-08-29]. http://www.huanqiukexue.com/html/newgc/2013/0829/23310.html.

收稿日期:2013-12-30

作者简介:刘芳,博士,助理研究员,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研究院(100039)。

孙福万,硕士,教授,国家开放大学新闻中心处长(100039)。

王迎,博士,研究员,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研究院(科研管理处)院长(100039)。

魏顺平,博士,副研究员,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部(工程中心)副处长(100039)。

责任编辑 池 塘

责任校对 日 新

猜你喜欢
开放大学课程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新媒体时代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