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科性大学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建设构想

2015-09-17 02:25陕西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00西京学院陕西西安703
商业会计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科大学财务管理

(陕西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00 西京学院陕西西安703)

一、引言

财务管理自从被引入到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以来,关于其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讨,得到了理论界和教学界的广泛关注。实践教学不仅是检验理论教学环节“教”与“学”效果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从以往理论研究的热点来看,大多集中于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与方法,而鲜有学者针对多科性大学这一特殊主体进行教学探讨。所谓多科性大学,主要是指以理、工、医、农等学科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为优势学科或主干学科,以其他相关学科作为支撑学科,各个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并能不断衍生出新分支学科的大学。对于多科性大学,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是否合理?能否复制与照搬其他类型高校的模式?其建设的原则又包括哪些方面?实践教学的构想如何落地实施?关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从理论研究角度和教学实践角度都具有很大的价值与意义。

二、多科性大学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多科性大学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却普遍存在着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兴趣不足的现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未能得到有效认识。以理工科为主干的多科性大学,经管专业作为其支撑学科,专业的建设往往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导致经管专业的学校配套资源与实践教学需求不匹配,学院与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执行动力不强。主要表现为实践课程课时安排不足、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没有内在联系性、财务管理模拟专项实训被忽视等,使学生对财务理论的理解仅限于书本认知,无法真正解决实务问题。同时,实践教学的重心从校外企业实习向校内实践模拟训练转移已成为必然,如果学院对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培养重视不够,必然导致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缺失,专业问题的处理能力欠缺。因此,要真正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多科性大学管理学院的院长或学科骨干必须重新审视人才能力培养的方向,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价值,主导推动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与执行的有效监督。

(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未能突出自身优势。多科性大学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往往是照搬综合性大学或财经类院校,而未能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多科性大学与其他类型院校的师资力量、培养目标、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多科性大学对于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很少借鉴自身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优势。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既熟悉“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基本专业实践技能,同时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目前,多科性大学未能将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与其优势理工专业相互挂钩,忽视了细分财务领域、特色专业人才的重点培养方式。导致多科性大学在专业发展和实践教学创新方面目标不够清晰、特色不够明显、执行动力不够强。

(三)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目标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对于多科性大学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大多是为了让学生强化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而未能结合财会类人才的市场需求。目前市场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主要是能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熟练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具有较好的商业人沟通技巧和掌握第二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而当前多科性大学的实践教学过程无非是教师讲授实践方法,学生按照实践要求 “依样画葫芦”,简单的重复操作程序而已,至于其中的逻辑与原因,并不理解。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高校的教师大多科研任务繁重,同时缺乏必要的企业实际工作经历,任课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精力投入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最终导致多科性大学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市场需求相互脱节。

三、多科性大学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设构想

多科性大学对于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设,应该立足于自身,改变以往的实践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导向。其具体的建设构想如图1所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化学科骨干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多科性大学应将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作为多科性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个原则。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每年毕业的财会类专业学生数量都在扩大,对于多科性大学而言,如何创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差异化优势明显的人才,是每位学院领导和教师都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目前多科性大学的教学管理体制,赋予了学院领导和系主任在教学内容安排和监督上的有效职权;同时,管理专业的学科骨干一般也是财务领域的专家,对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有很好的认识。因此,学科骨干是实践教学方案制定的最佳决策者和有效监督者。

(二)以培养学生“工管交叉”的应用性能力为导向。相对于综合性大学与财经类院校,多科性大学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工管交叉”的应用性能力为导向。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考察发现,相比于传统财经专业,应用性较强的 “工管交叉”性学科毕业生,具有明显的就业优势。因此,多科性大学在实践教学的建设中,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其建设思路应为:依托理工优势学科,以应用性为导向,将培养具有文理渗透、工管结合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作为导向。这种实践教学的培养思路,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细分、特色更为明显,而且打破了传统财会类人才培养的专业局限性,弥补了管理类学生对理工科基础概念的认知,为经管人才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1 多科性大学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建设构想

(三)推行“挂牌选聘制”,建立“双师型”授课结构。实践教学的目的首先是授人技能,而授人技能的主体就是教师。以往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工作经历相对欠缺,这种单一的教学主体结构,致使以往普遍对实践教学有所偏废。所谓“挂牌选聘制”是指对于财务管理实践课程的授课教师,聘请企业财务总监、银行理财经理和政府部门官员等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采用挂牌选聘机制安排实践课程教师。具体做法是每学期期末安排下学期实践教学课程所有授课教师面对学生各讲授2-4节课,然后由学生投票选择课程授课教师。将校内教师主讲理论与校外教师辅助实践教学相结合,达到各取所长、优势互补,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才能提升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开创“移动课堂”,仿真岗前模拟。对于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创新,可以鼓励理工专业与经管专业合作,开设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训“移动课堂”,理工科学生负责生产、建设,经管类学生负责管理、营销,分工合作组建团队,分组竞赛。这种实践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经管类学生对理工科的工作环境、生产工序等有基本认知,拓宽其学科视野,而且让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可以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此外,可以把企业的财务处搬进大学实践课堂,即通过对企业财务处的系统模拟,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财务管理岗前实训,认知并熟悉现代财务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性,培养学生从事资金筹集、投资决策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全局意识和财务职业素养。

猜你喜欢
学科大学财务管理
“留白”是个大学问
【学科新书导览】
高级会计人才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浅析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大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如何应用管理会计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