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思考

2015-09-21 00:59李建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新课程化学

李建华

摘 要 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高效、学生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选择好探究主题增强指向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感官参与增强有效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强实效性。

关键词 新课程 化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60-02

所谓教学设计,是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预先的筹划、安排,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系统的设计。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课教学设计要突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和研究,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观察与思考,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科能力,提升学科素养,从而最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校实施新课程已一年多,对新课程的实施有了一些思考,现就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教学设计中要选择好探究主题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这些教学方式的实施,无疑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但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采取探究式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方式,选择重点内容、核心知识进行探究,以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通过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最终学会学习。

笔者所在学科组在开展课堂研讨活动中,上了一节“乙醇”(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公开课,不同的教师选择了不同的探究主题让学生进行探究:第一位老师首先给出乙醇的分子式,并写出可能的两种结构式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乙醇的结构属于哪一种。在此学生首先要设计出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探究,最后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学生的探究难度比较大,耗时30分钟,后面的重点内容——乙醇的性质仅开了个头。而另一位老师首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对C2H6O的两种可能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CH3CH2OH是由CH3CH2-和-OH构成,可以看作CH3CH3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OH代替,分子中有两种不同的氢原子,即烃基氢和羟基氢;CH3OCH3 是由两个 -CH3与一个氧原子构成,分子中只有一种氢原子,即烃基氢,因此两种结构在性质上差异较大。然后,学生完成课本73页实验3-2,根据实验现象再结合学生已有知识(钠的保存、煤油的成分)讨论分析钠是置换乙醇中哪部分氢原子,同时也可以得出乙醇的结构是哪种,用时20分钟。可以说两种设计均抓住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重要的有机化学教学理念,但相比之下,从课时节数、是否为核心知识来说我建议采用第二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较为适宜,省时又能体现核心知识。探究性学习虽说要大胆放手,但对于第一位老师的情况来说又太放手了,学生难度大、耗时多又难以得出结论,最主要的是探究的内容不是核心知识,仅是介绍有机物学习的一种方法。

二、教学设计要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的“心”动起来。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和发展的。适宜的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还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资料,不断地调整学生学习动力,促进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着重从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景或利用学生认知矛盾创设情景。如必修2中甲烷的学习,可以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现在沼气的大面积使用),播放沼气池、沼气灯、沼气灶等图片、视频,引发学生思考:沼气是如何产生的?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有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样的性质?并完成课本60页的实践活动,从而把学生带到探究的氛围中来。

2.提出疑问,让学生的“脑”动起来。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相互质疑,彼此启发、补充,共同求得问题解决的一种集体学习活动。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科学方法的掌握、智力水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围绕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出开放、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留出时间供学生思考、回忆、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和探索,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帮助,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地把知识内化,形成观点和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加强实验探究,让学生的 “手”动起来。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既是重要的课程内容,又是最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更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学习方式。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按照科学的探究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现象、数据分析,最后推理得出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多感官参与,有了亲身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不是包办代替,而是成为学生探究的协助者,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和点化。学习方式上努力从传统的“谈化学”“听化学”,逐步向“做化学”“探究化学”的方式转变。

4.注重表达交流,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的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已经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可交流归纳时却表达不清楚,无法下结论或所下结论不准确、不精炼,在班上交流时加上紧张更是前言不搭后语。比如在第二部分说到的对乙醇的消去反应的教学中,多数学生通过实验、思考讨论可以得出消去反应的条件,可以用消去反应的本质判断第(4)个问题,但对于(2)(3)两个问题表达不清楚。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多创造条件、情景让学生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口语表达也可以训练学生正确地使用化学用语,言简意赅地表述实验现象,同时优化思维过程。其实只要要求学生在班上交流,每个学生都会尽其所能认真对待实验,认真去思考问题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都不想出丑。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开始的时候只有优生主动去交流,可在不断的鼓励之下,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其余的学生也被感染了,纷纷走上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连我们班学习最差的一个女生也有勇气走上去,此时不要忘记及时表扬肯定她,之后她的学习劲头更足了,表现欲望也很强,成绩也有所提升并通过了省水平测试。

5.激发好学情感,让学生的“情”动起来。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造就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呢?我认为应当大力提倡STS教育,把科学、技术和社会中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改革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偏重课本知识的传统教学。从学科中心回归生活经验、生产实际、社会问题等,使学生不仅掌握化学知识,而且懂得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进一步学好化学的动力。

三、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过程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机械地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也就是说学习过程是一个理解内化的过程,理解是学习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结果。由此可见,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为他们理解新知识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很少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一味地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或参考书对知识的总结归纳直接教给学生,讲得十分生动,由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本质,只把大脑当成一个装知识的容器,机械记忆,时间一长就自然容易遗忘。因此我们在对一节课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弄清楚学生对此部分知识已有哪些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可以成为理解新知识的桥梁,把它们充分地用起来。当然,目前的新课程高中化学教材专题之间知识跳跃性比较大,因此教师在设计时就要注意提供相关的知识、素材、案例作铺垫,循序渐进,顺势而为,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总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教学诸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唯有好的设计才会有好的课堂。而精巧的设计必须突出学科特点,围绕三维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明确的指向性是确保课堂高效的前提。精巧的设计必须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多个感官的参与,动心、动脑、动手、动口、动情,在体验中生成与收获,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新课程化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