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WP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21 16:30李菊芝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李菊芝

摘 要 日常教学中,英语阅读教学已占主导地位,针对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一节阅读课教学案例,探讨在PWP教学模式中把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运用于阅读课教学,以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学 PWP阅读教学模式 PWP模式的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87-02

PWP模式,就是把英语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读前(Pre-reading)、阅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这种教学模式是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强调“问题的导入、问题的呈现、问题的学习、问题的训练和问题的应用”。

一、热身准备

这是Pre-reading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关系整个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其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图式;同时通过有效的导入能丰富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阅读材料和学生的认知实际,通过不同形式导入新课。如借助每单元的图片等素材介绍文化背景;或通过课文标题和插图等预测课文内容;或使用网络视频和图片资料,其优点是可以创设真实情境,可以直观地激活背景,对学生来说,这样激活背景的效果更佳。

二、文本感知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整体感知入手,通过快速阅读对语篇的语言和结构有个总体的把握。由于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影响,学生习惯于逐字逐句阅读文章,而后将其转换为母语后再加以理解,一旦遇到生词,便会即刻查词典或者停滞;遇到难句时马上回读等。这样,阅读的结果只是语言碎片的印象,难以形成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捕捉相关信息,找出文章的主题,理解故事情节,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与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具体地可以引导学生先从语篇的标题切入,再着重理解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进而形成对课文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的把握。在问题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实际,主要以判断正误和填空题型引导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根据标题,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文章的大意。

三、任务阅读

1. 细读领悟

通过略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大意和思想有了整体的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培养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段落及段落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篇章结构及更深层次意义的理解。教师在指导细读的过程中,应设计一些具有推理性、概括性、评价性、启发性的问题,或者制作图表,引导学生理解细节内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细读,找到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后要逐句阅读,特别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以便对其有较深刻、较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思,而且要通过推理、判断、弄清文章中潜在的意思。 在细读时,对没有学过的生词,可根据上下文或自己的背景知识等来推测其意义;对难以看懂的长句,可借助语法手段,对其加以分析,以达到透彻理解。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一定要设计适当的任务。

2.文化渗透

美国外语教学专家 Winston Brembeck 说:“采用只教语言不教文化的教学法,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的大傻瓜。”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且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英语。

3.语言知识学习

能力是知识的内化,只有掌握了语言知识,才能促进学生对课文更好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忽略语言知识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帮助理解长难句等。

四、任务延伸及思维拓展

1.讨论。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很少与同伴讨论交流。因而通过阅读得到的知识是粗浅的,获取的信息是有限的,只是为读而读,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高。通过分组讨论来发展语言的应用能力,发表学生自己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的观点、看法,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对篇章进行评价性的理解。在讨论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明确讨论任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并在组内集中,然后由各组的代表在全班发布,引导全班共同讨论,提升对阅读课文的深层理解;也可以让学生联系所读的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做一些讨论和思考,如讲述类似的个人经历等。

2.复述。是指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把阅读的内容加以整理,用自己的话,有重点、有条理、有感情地叙述出来。这既是语言深加工的过程,也是思维拓展的过程。复述课文这一训练本身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达到阅读的认知层次。复述课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这种创造活动又是有据可依的。课文的语言已为复述者提供了一个榜样,或者说一种模式,所以,可以说复述课文就成了提高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说话能力的阶梯。通过这个阶梯,可以使学生慢慢地醒悟到“这样的语言”能表达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应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长此以往,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会有一个飞跃的发展。复述课文是以课文为基本依据的,理解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就成了起码的要求。因为单词、短语、句子读不通,课文就读不懂,更谈不上复述了。同时,学生为了复述时生动、流畅,就必须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因而,复述课文就要求学生对单词、短语、句子等英语知识不能只停留在理解上,还必须能正确地运用;不仅能运用新学的英语知识,还必须调动以往所学的英语知识。初中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的现象,教师在设计复述任务时,可先采用这样的方法:(1)在图片或关键词语的提示下复述故事,主要是为了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填空补充的形式,先让学生练习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重点短语,进而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课文的核心内容。这些方式降低了复述的门槛,减小了难度,有利于增强农村学生参与语言表达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兴科.新课标高中英语PWP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生英语,2011,(5):21.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英语阅读教学
探析普通私立高中生英语阅读学习困境及对策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五年制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抛锚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语言知识的有效积累
构建多元图式,促进有效阅读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如何让批判性阅读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