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概念空间化的认知参照物

2015-09-21 01:02吴会娟
关键词:参照物时间隐喻

吴会娟

摘要:空间概念是人类最初形成的概念之一,与人类息息相关。很多抽象的概念都是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形成,时间概念的形成也是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而被赋予了空间化的特征。时间概念空间化主要表现为:绝对参照物的时空隐喻化、以自我及及物体朝向为参照物的空间隐喻化、以它物为参照物的空间隐喻化。

关键词:空间;时间;参照物;隐喻

中图分类号: H0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5)05010705

空间概念是人类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人类无时无刻都生活在空间之中,如果没有空间概念人类的生活将会是一片混乱。由于空间概念与人类的关系非常紧密并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因此人类很自然地用具体空间概念来描述一些抽象的概念,于是很多概念便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人们把空间概念和空间关系投射到其它的非空间概念时,便形成了空间隐喻。空间隐喻的能产性极高,因为很多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必须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而得以实现,而使得对抽象概念的表达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

除了空间概念外,时间概念也是一个与人类时刻相伴的概念之一。我们用时间来描述事件、记录历史、标记时刻。但是与空间概念不同的是,时间概念比较抽象,我们无法看到、无法触摸到。时间概念的抽象性注定了必须通过具体的概念为中介对其描述,才能更好地理解、使用时间概念。于是人们便通过空间隐喻,把具体的空间域中的空间概念、空间关系、空间特点投射到时间域中来描述表达抽象的时间概念、时间关系及时间特点。认知语言学家早已形成共识,在几乎所有已知的人类语言中,时间概念几乎都是程度不等地以空间概念为基础而建立的[1]159。汉语中,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前/后”、“上/下” “长/短”、“内/外”等表达空间概念的词通过隐喻可被用于表达时间概念,如“前天”、“后人”、“上午”、“下半年”、“长年累月”等。

对物体进行空间位置描述离不开参照物的选择。用来对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进行评价参考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或者静止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不同,对物体描述的结果也会有差异。即使是同一参照物,因参照物方向及参照物的参照点的不同,所描述的物体的方位也有所变化,如一所学校和一个工厂相邻,当我们面对着学校和工厂时可以说学校在工厂的左面,但当我们背对着学校和工厂时,则会说学校在工厂的右面。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当我们面对学校和工厂时,我们选取的参照物是朝向它们自己的,而当我们背对着它们而对它们的方位进行描述时,我们的参照物是背对着它们自己的。因为在两次描述中参照物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因此描述的结果也大相径庭,由此可见,参照物对物体空间方位的描述起着重要作用。

通常空间概念的参照物分为绝对参照物、相对参照物。相对参照物又由以观察者自我为中心的参照物和以它物为中心的参照物组成。因此这里将参照物分为绝对参照物、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物和以它物为中心的参照物。以公认的地球的基本方向,如“东/西/南/北”为标准来对物体的空间关系进行定位的参照物叫做绝对参照物;以自我为中心参照物,是指以观察者为参照点对其它事物进行定位的参照方式;以它物为中心的参照物,是指以其它的物体为中心对另一物体的空间方位进行描述的参照物。由于时间概念是以空间概念为基础的,并且两种概念在认知上具有相似性,因而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的参照物也具有相通之处。在时空隐喻中,空间概念的参照物的特点投射到时间概念中,使得时间概念被赋予了和空间概念相似的特点。

一、时空隐喻的绝对参照物

空间概念中的绝对参照物,是指以地球的基本方向为参照物来对物体的空间关系进行定位。此处之所以称为绝对参照物,是因为在此参照框架内对物体的空间关系进行描述时,物体的空间位置是恒定不变的,不以观察者的位移而发生方位变化。如:

(1) 我抽了几支烟,东面的天空开始泛红。

(2) 这个五边形最南面的那颗星是金牛座的β星,而北面的四颗星以及周围的部分星空就是御夫座。

例(1) (2)中,无论观察者的方位及视角如何变化,“东面的天空”始终位于东面,“最南面”及“北面”因为以地球的恒定坐标和方向为参照物,因而对其方位的描述是恒定不变的。

由于时间概念的形成受空间概念的影响,很多学者在空间概念绝对参照物的基础上,也通过隐喻把时间分为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间。绝对时间是指所描述的时间不因说话者选取的参照物的变化而变化。与之相反,相对时间是所描述的时间随着说话者所选取的参照物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通常,在描述时间时,年份、月份等都可以作为绝对参照物,其功能是为被参考的对象提供恒定的参考值,以达到对其进行精确描述的目的。如:

(3)1998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发放职工工资446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7亿元,实际增长4.4%。

(4)月内影响中国的冷空气过程主要有3次,出现的时间和强度大致是: 上旬前期(偏强)、中旬前期(中等偏弱)、下旬前期(偏弱)。

(5)2014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专门讨论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

例(3)中,1998年上半年,把1998年比喻成空间,并把它分为两部分,通过空间隐喻用上半部分喻指上半年(1月到6月)。1998年的1月到6月是一个固定的时间,不会随说话者说话时间及说话者所选的参照物的变化而变化。在例(4)中,把一个月隐喻为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垂直物体,通常上旬指1号到10号,中旬指一个月的11号到20号,下旬指一个月21号到30(31)号。上旬、中旬、下旬是较固定绝对的参照物,因而它所代表的时间也是固定和绝对的。例(5)中的2014年4月也是一个固定的参考物,它所表达的时间不因描述时间发生变化,因而也是绝对参照物。

二、以物体的朝向为参照物的时空隐喻endprint

在人的实践中,人通常是向自己脸部朝向的方向运动行走,基于这种习惯,人们习惯于以自我或者物体的朝向为中心来对其它事物进行定位,如在对前后方位描述中以自身或者参照物的朝向的方向为前,背对的方向为后。如:

(6)当你再向前跑过10米时,我又爬到前面去了。每次你追到我刚刚耽过的地方,我都又向前爬了一段距离。

(7)有一次,在拥挤的车厢门口,我听见一位男乘客客客气气地问他前面的一个女乘客:“您下车吗?”女乘客没理他。

(8)秘书更正:“是周总理看你向后仰着睡,又吃力又不体面,他把你的头扶到自己肩膀上靠着的。我坐在你们后面一辆车,看得清清楚楚。”

(9)然而,在马上就要走进体育场的最后关头,体力急剧下降的虞朝鸿被他后面的俄罗斯选手超过,以9秒之差无缘铜牌。

在例(6)、(7)中,“你再向前跑过10米时”,“我又爬到前面去了”“他前面”分别以“你”“我”“他”面部朝向的方位为前为参照点来描述所要表达的内容。例(8)、(9)中“你们后面一辆车”、“他后面的俄罗斯选手”分别以“你们”“他”的朝向为参照点来定位其它事物,它们背对的方向为“后面”。

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对空间概念的认识远远早于对时间概念的认识;从人类的生理结构来看,人类的视觉系统比较发达,有感知物体及其空间方位的能力,但却没有直接感知时间的能力,因此通过空间概念来认识时间概念有其生理基础[2]12。在空间体验的基础上,人类把空间概念投射到时间域中,时间概念被赋予了空间的特性,于是便产生了大量的基于空间概念的时间隐喻。在投射的过程中,空间概念的这种人或者物体的朝向为前方的这种特性也投射到时间域中,使得时间概念具有了相似的特性。Glucksberg认为: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特性, 甚至说, 人类思维的一个普遍特性, 是系统地使用空间概念和词汇来喻指时间概念,空间概念的这种以人自身的朝向为参照点的特性经常通过隐喻投射到时间域中,使得时间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3]580。在时间域中,人总是面对未来,背向过去,因此,将来为“前”,如:前程、前景、前途、前瞻,the following days, the week ahead, the preceding weeks等。

(10)我和Lina成了歌厅的主唱歌手,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一想到前程、理想,再苦再累便也都坚持着。

(11)目前,由于袋鼠在澳大利亚为患,且用途不小,所以它成了人们捕杀的对象,数量猛减,前景不妙!

(12)林彪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其思想也发生过动摇,曾经发出过“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议论,对革命的前途持悲观态度。

例(10)中,以“我和Lina成了歌厅的主唱歌手”是以现在为参考点,他们的未来成为“前程”。例(11) 中,以“目前”为参照点,把未来称为“前景”。例(12) 中,以林彪的议论 “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时间为参照点,在此参照点以后的时间称为“革命的前途”。

英语中也存在把未来看作是“前”的例子。如:

(13)In the following days while her daughter was missing, she went partying at a nightclub.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尽管他的女儿丢掉了,她仍然晚上去俱乐部参加聚会。

(14)Charlie said:“I trust you all had a restful weekend and are ready for the week ahead.”Nancy Lord was the only one to nod.查洛说:“我相信你们的周末得到了很好的休息,且已经为下一周做好准备。”南希·罗得是唯一一个点头的人。

(15)Over a hundred people had died here in the preceding weeks because realization had not dawned that bullets shot into the air for fun have a habit of coming back down. 在过去的几周这里有100多人死亡。因为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射向天空的子弹回落下了。

在例(13)中,the following days,表示的是时间流动的方向,因而表示的是将来的时间。例(14)中的the week ahead 也表示的是以现在为参照物,未来的视角为“ahead”(前)。例(15)中,则是以现在为参照点,已经过去的时间为“preceding”(后)。

三、以它物为参照物的时空隐喻

人们也会经常选择那些没有“前后”等面部朝向的物体为参照物,观察者通过对物体的观察来确定方位。通常在空间关系中处于参照点左边的或者先出现的为“前”,处在参照点右边或者比参照点后出现的为“后”。

(16)从台港登陆的所谓“卡拉OK”是这样被译成汉语的:将其一分为二,前半部分KARA音译成汉语“卡拉”,后半部分挪用英语中“OKE”的发音译成“OK”。

(17)一眼却瞥见了电线杆上的租房广告,可惜后面的电话号码让人撕掉了。

例(16)中观察者整体面对参照物“卡拉OK”,把其分为了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例(17)中把广告作为参照物,出现较早的内容为广告的前面,而出现较晚的电话号码则为“后面”。

把空间域中的这一特点映射到时间域中就赋予了“前后”表时间概念的新意义。在时间域中,现在通常为参照点,在时间的水平轴上,过去的时间及事物已经出现,因此为“前”,而将来的事情出现的顺序晚于过去的事情,因而将来的事情则用“后”表示。汉语中有大量通过这一隐喻方式而产生的表达,如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有:前人、前天、前年、前辈、以前、前车之鉴、空前绝后、前车之鉴、史无前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前所未闻、前赴后继等。用“后”表将来的表达:今后、后天、后辈、后来、后年、后代、后人、后裔、后生、后世、后患、后嗣、后起之秀、后继有人,等等。在语言运用中也有大量通过空间隐喻而产生的:endprint

(18)1922年10月,朱德来到柏林见到了周恩来,他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此前,他曾向陈独秀提出过入党要求,陈独秀认为他当过旧军官,断然拒绝。

(19)面对残酷的打击,贺龙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最终于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临终前在痛苦的煎熬中他已进入时断时续的昏迷中。

(20)毕业之后被分配到蔡锷的部队任少尉司务长。

(21)十八岁就结婚, 在这儿结婚以后就是搞家务,搞家务,后来看孩子。

(22)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共产党人从血泊中爬起来,决定直接抓枪杆子,建立自己的武装。

例(18)中,以1922年为参照物,在参照物之前发生的时间为“前”,因此,“此前”指的是1922年之前。例(19)、(20)分别把“临终”和“毕业”看作参照物,发生在它们前后的事物称为“临终前”“毕业之后”。例(21)中,结婚、搞家务、看孩子的空间顺序来喻指时间顺序,“看孩子”出现得较晚因此为“后来”。例(22)则是按照事物空间上出现的顺序来确定先后,空间上先出现的为“先”,后出现的为“后”,所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是由空间的先后顺序隐喻到时间上的先后。

值得注意的是,“前、后”由于选取的参考方式的不同,其表达将来及过去意义也有所不同。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汉语里的“前、后”用法不对称,“前”既可以指过去,如:以前、前人、前辈,同时它也可以表示未来,如:前景、前途。而“后”则只能指未来的时间,不能指过去。不同的学者对此现象持不同的观点。史佩信(2004)认为,这与人的生理构造有关,因为人的面部朝向是向前的,因此对面前的事情比较关注,对背后的事情不大关注[4]。产生这一现象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同一社会中,不同的价值观念分属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两种价值观念的矛盾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给予价值观念不同的优先权[5]24。

“上、下”本意为表示垂直方向的空间词,也被赋予了表时间概念的意义,表示事物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在空间方位概念中,上的空间意义和其造字法相似,“上”字下面的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的一短横是指示性符号,因而上表示位置在水平线以上这一概念,本义为高处;上面。“下”的意义正如其字形和“上”相对一样,其意义表示位置在低处的。判断某一物体属于上还是下也要取决于参考物的选择。上/下这一表示垂直概念的空间词通过隐喻,可用于表达时间概念,其中“上”表示较早的时间,而“下”表示较晚的时间。如,上午较早,下午相对应上午来说较迟。此外还有大量类似的通过隐喻产生的表时间的词:上旬、上半年、上辈子、下旬、下半年、下半夜、下辈子等。

四、结语

空间与时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两种重要组成部分。空间概念是人类改造世界过程中首先形成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对人类实践活动及其自身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时间概念是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而产生的,因此,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之间关系密切。空间关系中存在绝对参照物、以观察者自我为中心的参照物和以它物为中心的参照物。空间概念的参考框架通过隐喻投射到时间域中,时间概念空间化,使得时间概念也有了和空间概念相似的参照物。时间概念空间化在参考框架方面,主要体现在绝对参照物的时空隐喻化、以自我及物体朝向为参照物的空间隐喻化、以它物为参照物的空间隐喻化。在这三种隐喻化的共同特征是空间概念的参考框架的特性投射到时间概念,使得时空概念在参照物方面有了极大的相似性。时空概念参照物的相似性更近一步佐证了隐喻这一人类的思维方式在人类认识时间中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空间概念在我们认知体系中基础性的作用。

(注:本文中语料除注明出处的以外,均选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参考文献:

[1]匡腊英. 汉语言中时间的空间隐喻:论空间范畴概念对汉语时间表述的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 2011,(6):158-161.

[2]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7—12.

[3]Glucksberg,S.,B. Keysar,M. McGlone. Metaphor understanding and accessing conceptual schema: Reply to Gibbs [J]. Psychological Review , 1992,(3):99, 578- 581.

[4]史佩信.汉语时间表达中的“前后式”与“来去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2).

[5]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endprint

猜你喜欢
参照物时间隐喻
幸福不需要参照物
爱的隐喻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参照物和我们的宇宙
“机械运动”典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