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凤来不可错过的六大“耍事”

2015-09-23 03:16蒋晶黄荣莉部分图片由凤来乡政府提供
城市地理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大闸蟹集市桂花

文+蒋晶 图+黄荣莉 部分图片由凤来乡政府提供

游在凤来不可错过的六大“耍事”

文+蒋晶 图+黄荣莉 部分图片由凤来乡政府提供

凤来乡除了悠久的历史文脉之外,乡村田园风光也是一片淳朴优美。这里不但有错落有致、碧绿无暇的荷塘景致,还有不逊于阳澄湖大闸蟹的鲜美蟹香,赶场时的热闹气氛更能唤醒关于故乡和家的记忆,山间开得正盛的桂花,那一缕甜香也能让人暂时放下身心疲惫……以上这些“耍事”,到凤来的你千万不可错过。

右上图:老街上农户在贩卖新鲜的瓜果蔬菜,让人回想起了儿时集市上熟悉的场景。

英文导读: We can not only approach to history and culture but also play in Fenglai. There are lotus pond,hairy crab and so on.

高楼荷花塘徐徐清风荷花香

凤来的夏天,从徐徐清风中就能闻到,那是高楼荷花塘中传来的荷花香。隔着老远,就可以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场景。和其他地方的荷塘景致不同,这里的田地由于高低差异呈阶梯状,游客可以从各个角度慢慢领略荷花的风韵。走几步,爬个小坡,就又是另一派风光,极尽“远近高低各不同”之能事。清晨,园里一朵朵荷花含苞欲放,好似亭亭玉立的少女。绿叶托着晶莹剔透的露珠,蜻蜓飞来碰触到了叶片,这些小精灵就滚落下去,不留下一丝痕迹。微风吹拂,荷叶便跟着翩翩起舞,一起一伏,争露头角,花瓣也在领略风语温情。一位又一位早起的摄影师不忍错过如此美好的瞬间,纷纷按下快门,留下荷塘舒展的情形。

挑个休闲的周末,邀约几个好友来到“荷花之乡”避避暑,顺便撑一艘游船,在粉红一片的荷花塘中轻谈细语,随意穿行,淡淡的荷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城市里所有的疲乏一消而散。感受完别样的乡村风光,再就近找家农家乐钓钓鱼,人生好不惬意。

左右页图:得益于农户的加盟和协作,凤来建立起了武隆县万亩鳅田稻示范区。正在生长的鳅田稻,承载着农户一年新的期盼。左上图为县水产站的工作人员正在为种鳅催产。

鳅田稻泥鳅和稻米的奇幻生物链

自古凤来就被誉为武隆的“大粮仓”,这就不得不提凤来的鳅田稻。鳅田稻,就是在一块田里既种水稻又养鳅,形成水稻护鳅、鳅吃虫儿、鳅粪肥田的天然食物链。史书上记载,凤来的鳅田稻是过去进贡给皇城的贡米,深受皇帝喜爱,故每次都令进士刘秋佩返京时带回。如今凤来的鳅田稻早已远近有名,不少人专程赶赴凤来,就为了这一把晶莹的稻米。

从荷花园过来走不久,就来到有机米生产基地。老板拿出一箩筐刚刚加工出来的稻鳅米,色泽发亮,清香四溢,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公路对面就是大片的鳅田稻,一个醒目的牌子在田边远处立着,上面写着“武隆县万亩鳅田稻示范区”字样。走到田埂上时,抽水机还在不断往农田里排水,偶尔看见一两只鱼鳅划过平静的水面,一眨眼就钻进了泥淖。当笔者还在纳闷田埂交界边上那一根根立杆挂着的小灯泡是干什么用时,老板解释说这是安装的环保杀虫灯。原来,为了保证水稻纯天然性,在鳅稻混合种养过程中,半点农药化肥都不能施用。在老板带笔者参观之余,就不停有人打电话过来订购鳅田稻。看着老板忙碌的身影,笔者想到也许鳅田稻在造福一方人民的同时,也算是为现代生态农业提供了一种可能。现在想带点稻鳅米回家品尝,拿出手机下个订单,便能在家等着送上门,享受旧时君王才能享用的贡米了。走之前,笔者特意问了下稻鳅米的价格,10多元一斤,卖得还很紧俏。此外,每年田里养的鱼鳅每亩增收也在千元左右,算是事半功倍。

六角水库大闸蟹连阳澄湖的螃蟹都会自卑

来之前,同事说武隆有个地方盛产大闸蟹,笔者多少是有点怀疑的,没想到凤来提供了一个确信无疑的答案。趁着天气晴朗,笔者下午来到六角水库。一眼望去,清澈的水面好比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出蓝天白云,青青的水草掩映着岸边的树影,给空旷的乡野增添了一份宁静。果不其然,这是一方适合大闸蟹生长的乐土。

走到堤坝上,笔者吆喝了两声,一个女孩就开着船缓缓过来。一问才知道,这个90后的女孩竟然是这个养殖大闸蟹的水库主人。“作为回乡创业的第一步,去年试养的2.5万株下苗后,没想到取得了个大丰收,个头大的达到六两”,讲到这里,樊霞的脸上泛起了欣喜的笑容。得益于凤来的水质清澈,水草、饵料丰富,所产的大闸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顾客信任。有的游客还专门跑来参观,游玩了六角水库后,来到湖中心的岛上,现买现尝。不经意间,六角水库大闸蟹赢得了“品质胜过阳澄湖大闸蟹”的美誉。前段时间,这里还举行了热烈的开湖仪式,小小的湖岛上迎来了数百人,一起享受美味蟹宴。

靠近岸边,网罩里放着最近打捞起来的大小不一的螃蟹。樊霞介绍说,这个过程是很讲究的,要按照雌性、雄性、大、小来甄别,然后把分好的类别再放回水域一周。在如何判别优质的大闸蟹问题上,笔者从樊霞处得到了一个较满意的答案。简单来说就是: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当然,这八个字里面还隐藏了很多学问。如果对养殖螃蟹感兴趣,时间又充足的话,还可以坐下来听听樊霞的创业故事。

左右页图:在黄昏,养大闸蟹的农户正在有条不紊地收网。一只只大闸蟹堆积在一起,又到了尝美味蟹黄香的季节。下图为凤来的特色美食。

风情农家味舌尖上的乡愁

从六角水库回来,笔者特意买了几只大闸蟹带回住处,让老板帮忙清蒸。上桌后,一看到盘中黄橙橙的螃蟹,笔者就忍不住食指大动。蘸着姜汁,浓郁悠香的蟹黄油而不腻,入嘴即化。吃蟹的同时喝上一杯本地酿制的蜂蜜土酒,醇香留于齿间,与性凉的螃蟹形成“绝配”。

说起凤来的美食,住进农家乐的当天,笔者就体验了一回“人间美味”。一锅土鸡用慢火熬制,添加刚刚采摘回来的豌豆尖、小蘑菇,汤汁鲜美醇厚,一下子就俘获了所有人的心。一口喝下去,就像是找到了儿时家里鸡汤的味道。垂钓回来,活蹦乱跳的鲫鱼也可以下锅了,汤头雪白清香,令人回味无穷。此外,还可以尝一尝农家里的老腊肉,这些山货也是城市里体会不到的风味。值得一提的是,凤来乡还有别具特色的9大碗饭菜,把淳朴的农家风情永远留在了味道里。

除了美味的农家菜之外,凤来的小吃也让人胃口大开。从古至今,凤来盛产榨菜,当年刘秋佩把家乡的老咸菜称作“菜根香”,入朝为官后,每年都要请老家人捎去几坛,以解思乡之馋。回程的时候,除了榨菜,不妨还带上两斤凤来有名的大溪河糍粑,它们是由人力一槌一槌夯出来,被扭捏成圆圆的,大小均匀,用手压扁还能立刻恢复原状,加热后是“粘在锅里,糯在心间”。

老街集市盛载记忆的乡场

老街上承载着凤来独特的记忆,每月的2、5、8日,是附近乡场的人们来到凤来老街赶集的日子。有的习惯“赶早场”,也有一些与邻近的几户人家结伴而行慢慢走来,到街上差不多10点钟,正好赶上集市的高峰期,这或快或慢的一天就构成了简简单单的生活。

左右页图: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人们正在购买各自所需的物品,边看边问,好不闹热。右下图为集市上一位理发师剃发的情形。

说起集市,就有太多儿时的记忆和趣味值得回想。这次来到凤来,正巧有机会,笔者决定去老街熙熙攘攘的集市上逛逛。沿着石梯向下,人声鼎沸,由远及近。附近的农户带着新鲜的瓜果蔬菜,朝着街的方向排成一行。卖鸡蛋、鸭蛋的妇女拎着竹篮子或者索性把背篓放在地上,等待着路过的人来询价,一点也没有着急的意思。靠着矮墙的一捆捆烟草,在街头的空气中散发出一股浓烈的味道。几个饱经沧桑的老年人,随地坐在屋檐下,一笑就看见额头上的皱纹,这大概就是时间的轨迹吧。旁边有摊贩在卖手工编织的高粱扫帚,他们悠闲地抽着烟,不时和身边的人聊上几句。再往前走,卖葫芦串的在大声吆喝,手工配钥匙的、剃头发的、拔火罐的各自忙碌着,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市井图景。一路而过,一些旧房子里面的老店,在太阳光线照耀下,变得格外亮堂,它们静静地躺在时光的角落里,任由时光流走。

桂花园金秋时节香飘四方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人们对桂花的赞美。带着诗句留下的美好印象,笔者来到了凤来的桂花园。还没走近,就闻到一股迷人的桂花香气,让人心旷神怡。桂花园里的桂花品种多种多样,浅黄的叫金桂,白色的叫银桂,菊黄的叫丹桂……桂花树开的花非常小,花瓣虽单层却十分美丽。走到树下,朵朵桂花挂在层层绿叶间,小小的花瓣显得格外柔嫩,微风一吹,数朵花瓣就纷纷下落,打在头上、脸上,这就是名副其实的“花瓣雨”吧。

当桂花尽情盛开时,整个园子会变得五彩缤纷。由于每种桂花的花期长短不同,桂花园的景致变幻万千,让每位来这里的游客都能尽情领略它的魅力。进入成熟的时节后,就真可谓“十里飘香”了,除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花香还吸引了一些特殊的客人——彩蝶。它们从远处飞来,有的围绕着花丛,尽情地吸收着花蕊的精华,有的随着这花香翩翩起舞,这才真是像一幅极优美的中国画了。带上家人来到这儿,在“山花烂漫间”欢笑、打闹,累了就躺在桂花树下,喝两口清醇的桂花美酒,尝一尝甜美的桂花糕,这一天保证连梦里都充满了桂花的甜香味。

左右页图:千姿百态的荷花,伴随着清风轻轻摇曳,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游客纷纷拿出相机,用镜头记录下荷花美好的瞬间。

Having a Trip in Fenglai

猜你喜欢
大闸蟹集市桂花
阳澄湖的品质!看“秋螯”大闸蟹品牌的十年成长路
桂花
做桂花糕
热闹的集市
阳澄湖大闸蟹的前世今生
桂花蒸
探访于山“相亲集市”
大闸蟹
热闹的集市
热闹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