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脱被征”发生率调查

2015-09-28 08:19张肖萌梁文旺巩梦娇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门诊广西

张肖萌,梁文旺,巩梦娇,旷 乐

(1.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儿科门诊“脱被征”发生率调查

张肖萌1,梁文旺2,巩梦娇1,旷乐1

(1.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530011)

[目的]了解门诊儿童“脱被征”的发生率及一般特点。[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完成。根据目的和要求设制临床问卷,对符合调查纳入要求的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询问,并填写问卷。[结果]“脱被征”发生率为74.29%,其中轻度者占59.76%,中度者占18.74%,重度者占21.49%。存在“脱被征”患儿家长中80%以上表示“脱被征”对孩子及家庭都构成显著不良影响。[结论]小儿“脱被征”发生率较高;显著增加家庭对孩子健康成本和育儿成本的投入,需引起广大家长及儿科医务人员的重视。

“脱被征”;发生率;流行病学;儿童

笔者在开展“双屏散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1]过程中发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脱被征”密切相关,它们常常互为因果。在临床上,解决其中一方,往往成为解决另一个问题的关键或前提。因此深入开展“脱被征”相关性研究日趋迫切。

“脱被征”是指由于多因素、多病因引起小儿在睡眠过程中身体经常脱离被褥覆盖的现象,其直接结果是使小儿失去保暖御寒防护,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脱被征”既是多因素、多病因作用的结果,又可成为多种病变的起因[2]。初步临床观察发现在“脱被征”小儿中,反复呼吸道感染、汗证、睡眠不良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显然,这些对于小儿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会产生不利影响;另外“脱被征”亦大大增加了家庭育儿护理难度及成本。这种影响较之汗证、便秘、睡眠不良、甚至是腹泻等病证更具隐匿性、广泛性和危害性,但未得到医学界应有的重视,目前关于“脱被征”相关文献研究亦近乎空缺。为此笔者于2013 年12月~2014年2月对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进行“脱被征”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在6个月~12岁,于2013 年12月~2014年2月在瑞康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②排除有先天性、遗传性、传染性疾病者。③家长愿意配合调查者。

1.2调查方法专人(经培训)通过四诊收集临床资料,填写包括四诊内容的调查表格。

1.3调查内容

1.3.1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体重、身高。

1.3.2“脱被”情况主要调查“脱被”持续时间、频次(包括每晚次数及是否每天发生)。

1.3.3其它①平时患病情况:包括患病频率、程度、疾病类别;②睡眠情况:包括睡眠安稳程度、夜啼、打鼾、夜游、梦呓等;③消化系统情况:包括食欲、口臭、磨牙、大便每日次数和性质等;④出汗情况。每项均按“轻”、“中”、“重”三个级别表示程度差异。

1.4诊断

1.4.1“脱被征”诊断依据(自拟)①小儿在睡眠过程中身体脱离被褥覆盖。②可以是有意识或无意识行为。③直接原因可以是手掀足踢所致,也包括身体翻滚等动作行为所致。④可以是长期或阶段性或短期的行为。⑤每周有2次或2次以上脱被行为,即可诊断为“脱被征”阳性。

1.4.2程度分级依据(自拟)①轻度:每周有4个晚上或每周有8次以下“脱被”现象者;②中度:每周有5~7个晚上或每周有9~15次“脱被”现象者;③重度:每周有16次以上“脱被”现象者。

1.4.3病程分级依据(自拟) ①短程:已发生2周以内者;②中程:已发生2周以上、4周以内者;③长程:已发生4周以上者。

1.5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录入并核对,运用SPSS 17.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情况此次调查问卷共收回1 044份,在收回的问卷中,有17份问卷因为填写不完整被剔除,因此,总共获得1 027份合格问卷。年龄为4.407±2.874岁,其中有442名(43.04%)女童,585名(56.96%)男童,男女比例为1∶0.76。

2.2“脱被征”发生率在符合调查纳入条件的1 027例门诊患儿中,763名儿童(74.29%)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被征”,其中456名儿童(59.76%)为轻度“脱被征”,143名儿童(18.74%)为中度“脱被征”,164名儿童(21.49%)为重度“脱被征”。

2.3不同性别儿童“脱被征”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间“脱被征”发生情况 (例)

2.4不同年龄期“脱被征”发生率比较见表2。不同年龄期、不同性别“脱被征”发生率比较见表3。

2.5家长(具有“脱被征”儿童家长)对“脱被征”不良影响观点调查见表4。

表2 不同年龄期儿童“脱被征”发生率比较 (例)

表3 不同年龄期、不同性别间“脱被征”发生率比较

表4 家长(具有“脱被征”儿童家长)对“脱被征”不良影响观点调查

3 讨论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门诊患儿“脱被征”发生率为74.29%,可见“脱被征”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现象;另外不同年龄期“脱被征”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发生率最高,而婴儿期与学龄期发生率较低,其原因及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笔者推测可能与以下原因相关。

3.1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的生理特点相关。儿童的神经系统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小儿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产热和散热容易发生不平衡,故而小儿“脱被征”发生率较高。而不同年龄期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又有所不同。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大脑皮层兴奋性较低,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容易产生疲劳,以睡眠为主,随着出生后天数的增长,在外界环境的不断刺激下,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虽然日趋完善,但由于大脑对身体各大系统的协调能力差,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也较差[3],故1岁以内儿童“脱被征”发生率较低;而幼儿期及学龄前期神经系统在不断发育和完善,但高级神经活动的抑制过程发育仍不够完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表现在小儿容易兴奋,遇事易激动,好动,活动稳定性较差,尤其是睡前兴奋,难以进入深睡眠状态,导致“脱被征”发生率升高;到了学龄期,儿童的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体温调节中枢的发育亦趋于完善,可维持体温的基本恒定,故“脱被征”发生率也会降低。

3.2与小儿免疫系统特点相关。小儿免疫系统处于发展阶段,抗邪能力较差,夜间踢被受凉容易变生各种疾病,而身体状态不佳又会使小儿对外界温度变化的应激能力减弱,可能形成一种不良循环,导致“脱被征”发生率高。由于门诊患儿多为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儿童,这一时期小儿自身免疫功能正处于不稳定阶段,离开母体时所携免疫功能逐渐消退,自身免疫正在重组,而且大部分已入幼儿园,接触人群增多,易感外邪而发病。而1岁以内及7岁以上小儿或秉承先天母体之抵抗力、家长呵护精心,或免疫功能已趋近完善,患病率降低,就诊人数亦较少。

3.3除小儿自身因素外,调查结果与家长的观察力度也有关。年龄越小,家长护理越精心,小儿稍有动作家长就能及时发现;而学龄期儿童大部分已可独立睡觉,家长夜间护理也会逐渐放松,大部分家长不能发现孩子夜间睡眠时是否“脱被”。

本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认可了“脱被征”的危害性。频繁“脱被”会变生各种疾病,或导致疾病反复发生,如不及时干预,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极大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小儿夜间反复“脱被”又需家长付出更多精力和时间来护理小儿以防受凉患病。另外,小儿反复患病,亦会影响家庭育儿及护理成本。

由于条件所限,本次研究仅调查了主要为冬季患儿“脱被征”发生情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体现“脱被征”的季节性差异,有待日后延长观察时间,了解不同季节“脱被征”的发生有无显著差异。本次调查结果只能表明门诊患儿“脱被征”发生情况,并不能完整而真实的反映整个社会儿童人群的发生率情况。日后应扩大样本量,以社会儿童人群为调查对象,才能够完整反映社会儿童人群的发生率。小儿“脱被征”的形成原因、病机及其对小儿身体的危害性等机理仍缺乏相关研究,因此应重视“脱被征”对儿童及家庭的不良影响,并广泛进行病因、病机及相关性因素的分析及诊治研究,同时重点针对病因进行综合分析,给予中、西医调治,并逐渐形成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利于今后在临床中推广应用[2]。

[1]梁文旺,陈朝霞,李日东,等.双屏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及免疫功能影响研究[J].陕西中医,2007,28 (3):259-260.

[2]梁文旺.初议小儿“脱被征”[J].广西中医药,2014,37(2):54-55.

[3]薛辛东.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12,405-406.

(编辑弓艳玲)

R272.6

A

2095-4441(2015)03-0037-03

2014-12-22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基:0236055)

梁文旺,E-mail:wenwang861@aliyun.com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门诊广西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门诊支付之变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广西尼的呀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湖北中医药大学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