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草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

2015-09-28 08:20朱智德罗宇东刘源焕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沙门铜绿埃希菌

朱智德,罗宇东,刘源焕,李 娜

(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 南宁 530023)

耳草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

朱智德,罗宇东,刘源焕,李娜

(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南宁530023)

[目的]研究耳草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急性毒性。[方法]运用琼脂平板结合试管二倍稀释法观察耳草提取物(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乙醇、水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等的抑制作用;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小鼠灌胃法,测定耳草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的最大给药量。[结果]体外抑菌试验表明,耳草水、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系统溶剂提取物中,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的作用,而氯仿、石油醚提取物抑菌作用不明显。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耳草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的最大给药量为252.4 g/kg、336.6 g/kg。[结论]耳草提取物具有抑菌作用,水提取物及乙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很小。

耳草;提取物;抑菌作用;急性毒性

耳草为茜草科植物耳草Hedyotis hedyotidea(Dc.)Merr.的全草,别名较剪草、鲫鱼胆草、细叶亚婆巢、节节花等,具有散瘀消肿、清热解毒之效,对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肠炎、痢疾、疮疖和蛇咬伤均有较好的疗效。耳草产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区,为广西少数民族(壮瑶)地区民间广泛使用的药材。文献报道耳草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1-5]。本文对其抑菌作用及急性毒性进行研究,为耳草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1 实验材料

1.1动物昆明系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 g,购自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合格证号:SCXK桂2014-0002。

1.2菌株、菌液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由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微生物室提供,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 lococcus au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菌(Salmonella)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研究院,菌种批号分别为:26003-5a23-2、44102-3a14、50094-1a5。营养肉汤培养基(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40819);营养琼脂培养基(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生产,批号:140806)。菌液制备:挑取以上菌株的菌落,接种于肉汤培养管中,37℃培养24 h后,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6CFU/ml的试验菌液备用。

1.3试药耳草采自广西上林县,经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鉴定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耳草Hedyotis hedyotidea (DC.)Merr.的干燥藤茎。

1.4主要试剂及仪器JY501电子天平(上海浦春计量仪器有限公司);101-1恒温电热鼓风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RE501旋转蒸发仪(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HH-6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澳华仪器有限公司);XFS-280压力蒸汽灭菌器(浙江新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LRH-250生化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W-CJ-2D超净工作台(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耳草提取物的制备

2.1.1耳草水提物(A)药材粉碎,加水煎煮3次,每次1 h,过滤,滤液浓缩至浸膏(A),每克浸膏相当于药材量2.5 g,批号:20131201。

2.1.2耳草乙醇提取物(B) 耳草粉碎成细粉(100目),加入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8倍量,2 h),提取液抽滤,挥去乙醇,蒸干得浸膏(B),每克浸膏相当于原药材2.0 g,批号:20131202。

2.1.3耳草系统溶剂提取物(C~G)药材粉碎(100目),按系统溶剂提取法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滤过,蒸干得稠膏。石油醚(G)、氯仿(F)、乙酸乙酯(E)、正丁醇(D)、甲醇(C)提取物相当的药材量分别为750,210,350,70,15 g/g(稠膏/药材)。

上述提取物均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制备,实验时配制成所需浓度。

2.2抑菌作用试验[6-9]取1 ml小试管若干支,将耳草不同溶剂提取物(A~G)分别按试管稀释法等倍稀释(1/2,1/4,1/8,1/16,1/32,1/64,1/128),制备得系列浓度为90,45,22.5,11.3,5.6,2.8,1.4 mg/ml的供试液,每支试管中接种相应的试验菌液各50 μl,混合均匀,置37℃培养24 h,然后再从每一支试管中取10 μl培养物转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培养24 h(37℃),观察各平板上细菌的生长情况,以此计算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指不生长菌落的最高药物稀释度。平行试验3次,以2次或者3次结果相同为有效。结果见表1、表2。

表1 耳草水、乙醇提取物对各菌株的MIC测定结果 (mg/ml)

表2 耳草系统溶剂提取物对各菌株的MIC测定结果 (mg/ml)

由表1可见,耳草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的MIC分别为2.8,5.6,45,45 mg/ml;耳草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的MIC分别为5.6,2.8,45,45 mg/ml。可见耳草乙醇、水提取物对上述受试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由表2可见,耳草不同极性溶剂的提取物中,甲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的MIC分别为5.6,2.8,11.3,11.3 mg/ml;正丁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的MIC分别为5.6,11.3,45,22.5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的MIC分别为11.3,11.3,45,22.5 mg/ml;可见耳草的甲醇、正丁醇、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上述受试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则对上述受试细菌无抑制效果。2.3耳草急性毒性试验[10-11]取60只小鼠,体质量18~22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耳草水提组、耳草醇提组,每组20只小鼠。小鼠禁饲(供水)20 h后,以耳草水提物最大浓度(2.5 g/ml)、醇提物最大浓度(3.7 g/ml)分别灌胃给予受试药液,一天灌胃2次(上午8时和下午3时,给药体积均为40 ml/kg,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饮用水,观察给药后14天内小鼠的体重、外观、行为、呼吸、四肢活动、进食、排泄、死亡等情况。14天后解剖小鼠,观察组织脏器有无异常改变。

结果显示,给药后14天内小鼠的外观、行为、呼吸、四肢活动、进食、排泄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无死亡现象;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小鼠体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4天后解剖小鼠,观察主要组织脏器,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动物均无异常现象。测定耳草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的最大给药量为252.4 g/kg、336.6 g/kg,提示耳草的急性毒性很小。结果见表3。

表3 耳草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体质量的影响 (±s)

表3 耳草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体质量的影响 (±s)

组 别 n 给药浓度(g/ml) 给药量(ml/kg) 给药前体质量(g) 给药14天体质量(g) 增长率(%)空白对照组 20 — 40 20.15±1.12 28.60±1.70 41.93耳草水提组 20 2.5 40 20.21±1.08 29.15±1.80 44.24耳草醇提组 20 3.7 40 20.05±1.06 29.50±2.05 47.13

3 讨论

3.1耳草在两广地区广泛应用,是岭南著名的抗炎镇痛和伤科用药。国内对耳草的药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但对其抑菌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方面的报道却很少,为此本文开展了耳草抑菌作用及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体外抑菌试验表明,耳草水、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系统溶剂提取物中,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的作用,而氯仿、石油醚提取物抑菌作用不明显。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耳草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的最大给药量为252.4 g/kg、336.6 g/kg,提示耳草的毒性很低。

3.2国内报道耳草含有β-谷甾醇、莨菪亭、表白桦脂酸、羽扁豆醇、齐墩果酸、咖啡酸、挥发油等成分[1-5]。本研究表明耳草提取物体外试验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但考虑到中药材的体内及体外抑菌作用差别较大,耳草是否具有体内抑菌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陶曙红,陈艳芬,李钟,等.耳草抗炎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27(4):364-366.

[2]陈艳芬,陶曙,余结贞,等.耳草抗炎镇痛作用有效部位的筛选[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3(1):17-19.

[3]陶曙红,张少逵,袁旭江.耳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中成药,2010,32(3):511-512.

[4]禹建春,霍敏,方贺斌,等.耳草的鉴别研究[J].海峡药学,2012,24(11):55-56.

[5]梁洁莹,李书渊.耳草的生药学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4(5):447-448.

[6]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4.

[7]秦海宏,贾琳钰,阎建义,等.凤仙花水提物体外和体内的抑菌活性[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9(1):60-63.

[8]武新华,马秀敏,丁剑冰,等.新疆赤芍抑菌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11(5):30-31.

[9]张宏,甘雨,乔敏,等.射干提取物抑菌实验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2012,29(2):5-7.

[10]农毅清,蒋林,吴玉强,等.常春卫矛与爬行卫矛的镇痛抗炎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 (6):1384-1385.

[11]周智,韦奇志,吴植强,等.扶芳藤一般药理及急性毒性研究[J].中国药师,2011,14(8):1115-1117.

(编辑陈明伟)

R285.5

A

2095-4441(2015)03-0052-03

2015-08-01

广西卫生厅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编号:GZZY13-14)

朱智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药品、食品研究开发

罗宇东,E-mail:1097201466@qq.com

猜你喜欢
沙门铜绿埃希菌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瑞安市腹泻患者沙门菌耐药性和分子分型研究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饮食和服务行业健康人群携带沙门菌调查
2013-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流行特征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