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2015-09-29 06:44植玉娥庄天慧刘人瑜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都611130
西北人口 2015年2期
关键词:经理人成都市农民

植玉娥,庄天慧,刘人瑜(四川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成都 611130)

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植玉娥,庄天慧,刘人瑜
(四川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成都 611130)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260个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目前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为目标,选拔、考核与评价管理严格,扶持政策较完善,但在培训供给方面仍存在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时间短,连续性差;经费安排不到位等问题。培训需求表现为:以提高技能、学习经营管理知识为目的;期望培训内容全面化、培训方式以集中上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培训时间中短期为主、培训地点最好在本乡内、培训费期望政府承担。为此提出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投入机制,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采取系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就近培训为主,外地培训为辅等政策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分析

一、前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农村实用人才“非农化”发展,农村“能人”大量外流。农村新生代劳动力绝大部分在结束求学后选择“跳农门”、进城务工,务农农民成了国民素质的“低洼地带”[1],农业劳动力后继乏人,“谁来种地”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真正影响该问题的内在原因是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专业技能以及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而新型职业农民将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因此,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国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比,供求结构仍然失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与农民、农业实际需求不一致[2],培训机制不能满足农民需要,导致培训资源浪费,培训效果不佳。根据有效需求理论,需求决定供给,农民的需求偏好应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的依据,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判断供给有效性的标准。本奈尔(1998)对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两国的农业培训工作进行了调研,指出,两国提供的农业培训与农民实际需求和农业发展需求的关系不密切,农民培训课程与农业生产实际缺乏联系,因而对农民没有吸引力[3]。加斯佩里尼指出,农业教育如果远离农业生产实际,不能适销对路的培育学生,供需结构失衡,将会导致社会对农业教育支持的不断减少,最终出现农业教育供需不断恶性循环[4]。因此,国家应当重视农业教育对消除贫困的关键作用,在培训对象、新型职业农民结构、能力素质方面都应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以满足需求为目的进行供给[5];完善健全农业推广课程的一些不可或缺的步骤,包括分析相关利益者构成和评估培训需求等[6]。

2012年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都市作为国家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地区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肩负着为国家探索如何有效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重任,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应当看到,成都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培训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将现有的培训资源科学整合,形成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有效供给之势,让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现真正的供需均衡,不仅是关乎农民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提高的问题,也是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对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总体情况与培训需求问题进行研究,从需求角度出发,“因需而培、培而有为”,以期实现培育大批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于2013年8月对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数据。调查对象涉及成都市农委、崇州市农发局、蒲江县农发局、金堂县农发局、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等单位和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员,以及崇州、蒲江、金堂三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家试点县参加职业农民培训的学员、在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培训的都江堰市的学员以及在成都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培训的郫县、温江等地的学员。调查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内容涵盖了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培训实施方式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政策安排、培训中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以及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培训需求和培训效果等。调查共发放问卷285份,回收问卷279份,其中有效问卷260份,问卷有效率为93.19%。

2.样本描述

对260份样本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表1),从数据来源看,男性190人,占样本总量的73.08%,女性70人,占样本总量的26.92%;从年龄分布看,主要集中在36至50岁,占样本总量的73.85%;从文化程度看,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农民占41.15%,高中与中专占45.38%,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13.46%;样本学员80%以上为农村居民。对样本学员家庭主要经营产业进行分析,有35%的样本家庭经营两种及以上产业,以种植业为主要产业的有189人,占总样本的72.29%;以养殖业为主要产业的有123人,占总样本的45.72%;从事加工运输业和服务业的分别为总样本的5.58%和10.77%。260份样本中,有210份样本填写了2012年家庭年收入,其中,家庭年收入5万元及以上115人,占比54.76%;10万元及以上62人,占比29.52%;平均家庭年收入为14.84万元。

表1 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三、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总体情况

成都市各级政府以及农业主管部门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在农业部2012年8月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后,全国试点县崇州市、金堂县、蒲江县分别出台针对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的职业农民培育方案,2012年9月成都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试行意见》,提出“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一定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的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引领带动我市粮食规模生产、土地规模经营,推进都市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全面展开。截至2013年12月,成都市政府共计划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5000人,实际培训5021人,其中有4469人已取得 《职业经理人资格证》,2000人参加了知识更新培训。调查发现,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有以下特征:

1.以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为主要目标

成都市选取新型职业农民的一种类型,以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一定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的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为主要目标,目的是最终带动粮食规模生产、土地规模经营,推进都市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因此,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相比其他农民教育培训而言,目标更明确,更加重视农民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2.以政府为主导,选拔、考核与评价管理严格

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是一项由政府主导的工程,政府部门在培训政策的制定、培训的组织实施等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政府的主体地位明显。

目前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的选拔条件和办法主要由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共同制定,区县农发局在该规定上,依据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作出一定调整。通过选拔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人员,必须通过各区(市)县农发局对其采取“平时考核+考试”的形式进行考评,考核合格者,颁发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合格证书。满足从事农业职业经理人工作一年以上,所从事产业具有一定经营规模条件,并获取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合格证书者,采取自主申报方式,经县农发局审查合格后统一上报由市农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组织相关专家组成的评价委员会,通过考评者,颁发成都市《职业经理人资格证》。

3.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部分缺乏针对性

在调研的试点县中,课程设置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参观学习为辅。由于参训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一定困难,参观交流学习本应当是促使其迅速理解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和方式方法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资金的限制,试点县在设置课程时对这方面内容考虑较少,仅占培训学时的1/5。同时,在培训课程设置中,实用技术实践类的课程偏少,且较少有针对性的分产业设置。调查中发现,部分区县课程设置“一刀切”,尤其是在成都市职业经理人培训任务安排中,各区县均有部分学员委托高校进行培训,由于人员组成复杂、产业分布广泛,培训单位不能一一按照不同产业分别设置课程,尤其是在农业专业技术课程的设置上,只能有选择的安排,无法照顾所有人的需求。

4.培训时间短,连续性较差

成都市农委对各区县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的规定是每年不得少于120个学时,按40分钟为1学时计算,每天培训8小时,一年的培训不应少于10天。而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试点区县职业经理人培训时间一共五天,除去第一天学员报到、开班典礼和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宣讲和第五天下午的测试、结业典礼,学员真正接受培训的时间只有三天半,每天培训7小时,上课时间远远短于规定学时。并且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区县对结训学员的跟踪指导不充分、不积极,对已取得《职业经理人资格证》的职业农民知识更新培训不及时,持续性较差。

5.经费安排落实不到位

各区(市)县培训经费由市财政局统一划拨,根据市农发局分配名额,以1000元/人的标准对各区县的职业经理人培训工作予以补助,对知识更新培训以1200元/人的标准予以补助。但是,在对各区县农发局的调查中,相关负责人普遍反映,区县培训任务重、群众需求大,市级财政划拨的资金难以满足当地的培训需求,大部分地区本级财政并未划拨专项资金,“缺钱”仍然是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制约因素。

6.扶持政策较完善

成都市政府非常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通过在崇州、金堂、蒲江等地开展试点,出台《关于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试行意见》,制订了一套完整的扶持政策体系。该办法规定通过培训考核取得《职业经理人资格证》的,可以享受相应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扶持政策、科技扶持政策、社会保险补贴等,具体政策包括水稻产业专项扶持,农机具购置补贴,鼓励农业职业经理人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由财政部分补贴等。

四、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分析

充分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因需而培,是提升培训效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途径。同时,了解需求也是培训政策制定的先行条件,只有充分了解需求及时调整政策,才能更好地为职业农民培训服务。通过对崇州、金堂、蒲江等试点县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调查,发现学员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需求主要表现为:

1.培训目的——以提高技能、学习经营管理知识为主

调查发现,学员参加培训的目的多样,但提高技能、学习经营管理知识是他们最主要的目的,占比达33.94%,他们希望通过培训学习先进技能和生产理念;同时他们渴望致富,十分看重政府对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扶持政策,希望通过培训获得资格证书,获得相关优惠政策,增加收入,占比分别为19.89%、19.47%和19.61%(图1)。可见,农民的参训意愿是客观存在的,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怎样激发出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并使之维持下去。

图1 参与培训的目的

2.培训内容——全面化、多样化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桌上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农副产品的生产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在培训内容方面(图2),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也自然备受农民青睐(29.21%),这反映出农民对于培训内容的选择仍然以实用性和相关性为主。同时,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已不仅仅限于实用技术,而是呈现一种更加全面、多样化的特点,他们开始关注自身权益的保护和相关素质的提高,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法律知识也备受欢迎(24.47%)。

图2 培训内容需求

3.培训方式——现场指导与集中上课相结合

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培训方式日新月异,如:远程教育、网络培训、VCD学习、电视广播等,但学员仍然更加喜欢传统的培训方式,98.45%的受访学员表示,希望培训能够采取现场指导与面对面集中上课的培训方式,其中44.58%的学员选择集中上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31.78%的学员选择现场指导的培训方式,22.09%的学员选择面对面集中上课的培训方式。显然,农民在培训中既希望能够得到理论指导,又希望能够学习到专业技术。集中上课是学习理论知识,现场指导是实践应用,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同时可以将集中授课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与检验,所以,农民更加倾向于接受现场指导与集中上课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而其他方式,作为培训的补充就行。

4.培训时间——中短期结合

目前农民培训的层次较为丰富,有一事一训的短期培训、证书培训、中等学历教育、高等学历教育和系统的农民培训。据调查,在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中,系统培训最受欢迎(41.44%),一事一训的短期培训(18.23%)和中高等教育培训(15.74%)则较为冷门。而随着人们认识到资格证书对自己求职和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证书培训也越来越受学员欢迎(24.59%)。但对“农民愿意接受的培训时间”进行调查(图3),却发现仅有2.2%的农民愿意接受30天以上的培训,而87.91%的农民愿意接受4-30天的培训,这说明农民既希望能够接受系统的培训,又希望培训时间不要太长,最好控制在一周以内(51.65%),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劳作压力和经济压力,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参加培训。

5.培训地点——以本乡内为主

图3 培训时间需求

对于培训地点的选择,42.16%的学员表示,愿意接受本乡内的培训,而碍于交通费用与时间的限制,仅有11.27%的学员愿意参加外市的培训。这说明,农民在培训地点的选择上以就近原则为主,原因在于,在乡内培训,农民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节约交通、住宿等费用,还可以邀请培训老师深入到自家田间地头进行“手把手”的指导,解决其实际问题。

6.培训费——100元/人·次以下

农民是否愿意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一个重要且直接的因素在于培训费的高低,根据调查,94.62%的农民希望参与培训,并且74.9%的农民愿意花钱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但其对培训费用的支付意愿水平较低(图4),累计达到60.65%的受访学员愿意出资100元/人·次以下,其中31.94%的受访者仅可以接受20元以内的培训费用,仅有10.65%的农民愿意承担500元以上的培训费用。所以,可以看出农民虽然认识到了培训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参与培训的意愿很强烈,但由于自身对培训费用的承受能力有限,仍然会受到资金的限制。究其原因,一是家庭收入较低,会降低愿意出资的水平[7],二是培训费用相当于投入成本,农民对培训的效果持观望的态度,若通过职业经理人的培训能够切实提高家庭的收入,那么其愿意付出的成本也较高[8]。

图4 期望的培训费

五、结论及对策建议

文章以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对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总体情况与农民培训需求的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政府为主导,以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为目标,选拔、考核与评价管理严格,扶持政策较完善,主要存在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培训时间短缺乏持续性,经费安排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从需求上看,职业农民参训的目的是以提高技能、学习经营管理知识为主,期望培训内容全面、多样,现场教学与集中上课相结合,培训时间中短期,培训地点本乡内,能够承受的培训费用较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投入机制

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负担,国家并未出台专门政策对各试点县提供专项财政补助,培训的压力完全施加在市级财政和各区县财政。培训经费的限制导致供给的总量不足,培训的硬件设施建设受阻,培训更多是采用集中授课形式,参观学习流于表面、限于地域,后续培训不及时,跟踪服务不到位等情况严重。并且,相关的扶持政策国家也应跟上,培育试点“雷声大,雨点小”,缺乏真正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制度规范。因此,各级政府应建立多元的投资体制,扩大财源,使培训条件更加完善、培训供给更为充足。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给予倾斜的资金支持,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企业捐资赞助为辅、农民合理分担的资金投入机制,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充足动力支持,强化培训硬件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为培训的持续性提供资金保障。

2.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相比以往的农民培训而言,培训内容理论性增强,而学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制约了对一般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应用,部分学员认为课程安排理论性太强,缺少必要的实践操作和学习,不直观,消化吸收有一定困难,希望增加现场指导环节,进行操作实践。因此,应根据区域特点,围绕农民的经营活动和资源条件设置不同内容的培训课程,使培训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并积极采用集中听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农民上课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3.系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区别对待

目前,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实际培训时间大多较短,主要以一周为主,有些甚至只有一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程内容的不完整,培训不系统、连续性较差。而且农民大多文化素质较低,要想在短时间内掌握所学内容十分困难,有半数以上的学员表示参加培训后对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仍然不是很清楚,希望能够获得系统的培训,提高技能,获得更高层次的就业和增加收入。所以,应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培训层次和时间,让农民进行自主选择。

4.就近培训为主,远距离培训为辅

部分学员反映对政府安排的培训地点不满意,认为培训地点太远,参与培训需要来回奔波,既浪费时间也浪费金钱,而且还不方便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践操作。因此,政府在安排培训地点时,应当将能够在乡内开展的培训尽量安排在乡内,不能安排在乡内的培训尽量安排在交通方便的位置。

[1]李文忠,焦爱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10):192-194.

[2]韩娜,杨宏.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综述[J].辽宁经济,2012(11):94-96.

[3]Bennell,P.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anzania and Zimbabwe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reform.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Education Research Series[R].London:EFID,1998.

[4]GasPerini.From agricultural to education for rural development and food security:All for education and food for all.Proceedings of 5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Higheragricultural Education[C].Seale-Hayne Campus,Universityof Plymouth,UK,2000.

[5]徐磊,张峭.我国农民科技培训供求及均衡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5):132-136.

[6]Zinnah,M.M.;Steele,R.E.;Mattocks,D.M..From margin to mainstream:revit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curricula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sub-Saharan Africa.Training for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1997-1998[R].Rome:Fao,1998.

[7]刘人瑜,庄天慧,杨锦秀.民族地区农民参与培训的出资行为分析——以西南三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3(12):54-63.

[8]柳菲,杨锦秀.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培训的需求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9(12):27-29.

[9]蒋寿建.村支书视角的新型农民培训需求分析——基于扬州市216个村支书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8(1):71-74.

[10]张红.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研究——基于关中杨村的调查[J].西北人口,2013(2):89-93.

[11]魏学文,刘文烈.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特征与培育机制[J].农业经济,2013(7):73-75.

An Analysis on the Training Needs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Chengdu

ZHI Yu-e,ZHUANG Tian-hui,LIU Ren-yu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engdu 611130)

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260 samples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Chengdu.We find that th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training in Chengdu is mainly dominated by the government.With the goal of fostering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managers,and which Selection,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anagement is strict.Supporting policy is perfect.But in the supply of training still has heavy theory light practice curriculum;training content targeted is not strong;training time is short and the arrangement of funds is not in place.The training needs is:improving skills,learning management knowledge,training content comprehensive,training guidance combined with concentrated class and field,Short training time,training location in the township,and the government undertakeing the training fee.So,we should establish multi-level and comprehensive training investment mechanism,Set up a scientific training content,innovative training methods,Combine the systematic training with short-term training,and receive training at the nearest possible venue,field training supplement.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training;requirement analysis

F323.6

A

1007-067292015)02-0020-05

2014-06-25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SC13A013)。

植玉娥,女,四川蒲江人,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问题。庄天慧,女,四川彭州人,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村贫困问题和农村区域发展。

猜你喜欢
经理人成都市农民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