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原油田的创业史

2015-10-10 07:18李允子口述于银花整理
中国石化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井队中原油田钻井队

□ 李允子 / 口述 于银花 / 整理

我在中原油田的创业史

□ 李允子 / 口述 于银花 / 整理

我在钻井一线,肩不歇挑地和大家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38年。

□ 1986年8月30日,32528队承钻的卫146井发生强烈井喷,9月6日,由宋中林率领的抢险敢死队冒着冲天的气柱抢装防喷器,李允子(中)作为现场总指挥与中原勘探局局长唐光裕一起,在现场用黑板下达抢险操作指令。

今年是中原油田发现40周年。我从事石油钻井工作43年,参加了玉门鸭儿峡油矿、胜利油田和中原油田三次创业,参与钻井上万口,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应尽的贡献,1991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1956年开始担任井队长到主管钻井的副局长直至退休,我一直在广大钻井职工战天斗地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工作,肩不歇挑地和大家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38年。尤其是在井喷抢险的现场,我和战友们共同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

我所有的业绩是玉门、胜利和中原的钻井团队集体创造的,我为能在这支团队里做一名战士而感到光荣。

参与中原油田会战

1975年10月,我从胜利油田调至河南濮阳,担任东濮会战指挥部领导小组成员兼生产组长。我住到文留前线,担负着参与组织勘探会战前线生产指挥的重任。

中原油田地层复杂,油气层埋藏深,压力高,钻井难度大。我们日夜工作,按照康世恩部长的指示精心组织,完成了第一批探井。

1976年9月,我率领20人,6天时间连续工作,遍及3个省区行程1000余公里,检查了7个外围井队。我和安全处的同志常常利用节假日或夜间上井检查安全,每到井上我总要上钻台、到机泵房,有时还爬井架,仔细检查井场设备的每一个关键部位。1981年我在石油系统全国电话会议上作过经验介绍,并在中原油田安全大会上讲话,介绍钻井系统的安全工作经验。

1978年是大干快上的一年,年初13台钻机,到年底增至42台。上级领导号召在生产上要“加倍地拼命”“钻井要翻番”。为了提高钻井速度,我们请华北油田来介绍经验,并去胜利油田学习“高压喷射钻井”技术。我们以32760队作为喷射钻井试验队,组织工作组下井队蹲点推行新技术,成立配套组,以解决在试验中设备存在的问题。4月,焦力人副部长到东濮指导,我按部长指示带队去华北任丘油田,现场学习高压喷射钻井。同时又以“三大技术”(喷射钻井、优质泥浆、优质钻头)为内容给局机关干部讲课。成立高压喷射指导小组,以32385队为技术教导队,轮训井队干部。

1979年2月,文留前线组织21个井队,集中会战文中开发区,6个月打井54口,当年“七一”,中原油田原油开始流入祖国输油管线的大动脉,当年生产原油23万吨。

1980年春节前夕,我和石油部勘探司副司长郑浩,以及当时称之为“四兄弟”的供应、运输、机厂和水电四个后勤单位住到濮城前线,参与组织28个钻井队会战濮城开发区,当年完成188口井。组织学习班,继续培训钻井三大技术,我白天上井,夜里写教材和技术宣传文章,亲自讲课,并组织科学钻井试验,推广32905队喷射式钻井经验。在这段时间,我因胃痛、腰酸和头晕,在医院做胃部钡餐透视时晕倒,为此不得不住院治疗,几天后仍然坚持工作。1982年濮城区块建成150万吨/年的原油生产能力。

钻井队的标准化建设

1982年3月,我随石油部钻井司副司长李荣藻率队去美国帕克钻井公司考察,回来后两次在局里介绍国外的先进经验。焦力人副部长要求我在中原油田培养出达到美国帕克公司水平的钻井队。1983年我在3277队召开了文明生产现场会,提出钻井工程施工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钻前检查验收、坚持按照设计施工、坚持执行岗位经济责任制、坚持完井总结。井场管理做到“安全、整洁、美观、标准化”“污水不外流,不多占农田,搬家工完料尽,造地还耕,搞好工农关系”。我还针对加强井队的基层建设与生产技术管理,亲自编写教材和组织上课。

1985年12月石油部钻井工程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成立,开展钻井标准化工作。1986年7月底,我主持召开“企业管理标准化”大型现场会,各钻井公司三级干部约300人参加,以32940队和45133队这两个先进队为样板。1989年后,组织开展了“标准化钻井队”评选活动,我主持参加半年一次的百台钻机检查评比,为样板队升红旗。

1990年5月25日总公司在中原油田召开全国钻井系统基层建设经验交流会,全国有18个油田的主管钻井的副局长、总工程师、钻井处长及50个钻井公司经理和先进井队的井队长约170人参加,会议期间分九路到我们井队参观指导,每路检查两个队(1个是我们定的队,另1个是临时抽查的队),我陪第8组在检查了两个队之后,顺便又抽看了32444队,该队正以22兆帕的高泵压在正常钻进,井场整洁,设备见本色。经过检查大家一致认为,中原井队的井场规格化做得好,设备管得好、精神面貌好。同时大家也指出我们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有益的建议,我们虚心接受、尽快整改。会上总公司领导说:“从总体水平来讲,管理水平也包括技术水平,中原局是比较高的,也是很有学头的。”

会前,在4558队现场,我和工会主席把“标准化钻井队”红旗升至井架顶部,并向达标井队授旗,石油部李敬副部长、钻井局王关清局长、中原介霖局长参加并讲话,部局领导的参加给了我有力的支持。

中原各钻井公司坚持不懈地狠抓基层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提高了队伍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为日后闯国内外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次会议在我们油田召开,让我们有机会接受一次全国各油田钻井领导、同行专家们的检查,展示了我们中原钻井队伍的精神、管理和技术水平,获得了好评,我既感到欣慰,也感到一种鞭策。

攻克一个个难关

1983年至1985年,石油部在中原油田组织开展“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我时任局总工程师,随后又任副局长。会战领导小组组长、原石油部长宋振明给予我具体指导和支持,他亲自参加了我在文南前线主持的技术座谈会。这期间,局里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工作:开展“钻井月”活动;组织钻井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先后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学习先进的钻井经验;与3个石油学院(西南、华东、西安)合作立项钻井科研攻关,与油科院钻井所合作,在文南32903队进行科学钻井(优选参数)打试验井;大力组织推广“油田先锋钻井队”3277队的七项优选参数钻井配套技术。科研促进了生产,1985年比1982年队平均年进尺提高41.6%,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46%。原油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00多万吨,到1988年产量高达722万吨,随后两年,仍保持在630万吨以上。

我参与组织的“喷射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1984年获国家经委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奖,198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原油田科技攻关会战的组织与管理”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优选参数钻井技术的应用研究”1989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奖状虽然写的是我名字,但荣誉归中原钻井全体职工。

1984年以前,文东区块有14口井在钻穿盐膏层时发生严重事故,其中一半报废,其余都是事故完井。我与科技人员一起,在井队进行了大量的生产科学试验。原石油部副部长李天相给我一篇美国洛杉矶钻盐层的技术论文,我依靠着字典学习;1985年用世界银行贷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同时我们也聘请兄弟油田的井队技术人员,共同攻克难关;最终,我们靠实践,制伏了盐膏层这只“拦路虎”,使钻井速度提高1.35倍,成本大幅度下降。到1990年,我们在文东区块打井约200口,建成了年产131.5万吨的能力。我曾经在大庆召开的全国钻盐膏层会议上做经验介绍,在省石油学会上宣读了和李根明合写的论文《中原油田复合盐层的特性及其钻井工艺技术》,并获特等荣誉奖。

1986年8月31日,卫146井发生特大井喷着火事故,油气冲高40余米,呼啸声震撼大地。这起事故惊动党中央,引起全国关注。我作为抢险总指挥,总工程师杜晓瑞和石油部抢险专家孙振纯大力协助,关键时刻局长唐光裕和局党委书记胡笑云坐镇决策。整整26个昼夜,我坚持在现场,声音沙哑,双脚磨破,雨鞋里有时可以倒出汗水,到井喷完全制服时,我本来较瘦的身体又瘦了4公斤。当第一次换装井口即将成功时,由于我工作经验上的一个“盲点”,环氧树脂粘结的钢圈脱落,压井水泥车停摆位置不当,风向突变以致着火,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损失,这是我钻井生涯最大的一次沉痛失败。这口井最后由梁军歧率领井下作业人员用喷砂切割法扫除了一个关键障碍,李玉华、展宝珍、宋中林率领32528队组成“敢死突击队”,全体消防队员共同努力,地方、油田四面八方支援,终于彻底制服了在我抢险的约20口井中最为狂猛的井喷事故。

痛定思痛,局里下决心更换所有井队的防喷装备;我带头参加井控学习班,轮训四级生产领导和骨干,对未取得培训合格证的钻井生产岗位上的干部不再任用,关键人员实行持证上岗;井队要坚持坐岗制度;实施“四七”动作的现场练兵,井队每班要具有“班自为战,战之能胜”的能力;钻井公司每年一次、局每五年一次在前线召开井控反思大会。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自1987年5月后,中原油田再也没有发生井喷失控事故。

谋求钻井工作新发展

1987年下半年,我从文南前线转移到了西斜坡,住在采油五厂胡庄前线,抓钻井会战又兼抓原油上产,这是一次以采油甲方的角度来要求钻井、检查钻井的绝好锻炼机会,集中钻机22台,与采油五厂职工一起开展劳动竞赛,制定奖励办法,调动井队对原油上产的积极性。会战6个月交井85口,新井投产56口,并且获得了两口高产自喷井,增产原油13.2万吨。

在以后的年月,我定期带领钻井公司的经理和主任工程师,到各采油厂进行回访,征求对钻井的意见以改进工作。我还在局里组织了一个“油层损害”调查小组作分析研究。1989年12月,我参加在北京石油大学举办的“油气层保护”学习班,并被选为班长,毕业回来写了一篇《重视油气层保护这项系统工程》的论文。中原钻井队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坚持采用优质泥浆,保护好产层,提高了单井产量,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得到甲方的称赞。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花大量的外汇进口洋套管,1994年初在刘锦信局长的支持下,我冒着风险,组织在4口井上试用天津钢管公司生产的国产套管。我和助手亲临现场,道道工序亲自把关,施工一次成功,为套管国产化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平时我习惯快节奏工作,把睡眠时间压缩到最少。上下班我常骑自行车,一次骑车在桥上摔倒,右手骨裂,吊上绷带,我照常上班。另一次,下班从楼上下来时,突然头晕栽倒,脑袋撞在台阶上,流了一片血,幸被人及时发现,急送医院检查,结果无大碍。第二天,我头缠纱布戴上帽子,在局办公大楼前组织了一个钻井队远征打井的隆重仪式。我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以诚待人,下基层发现问题及时记在本子上,做到解决问题件件有回声。

1991年中原油田第二届党代会上选举党委委员,我得票近满票,感谢油田职工对我的信任。

看到如今中原井队遍布全国,并闯入国际市场,我很高兴。如今的中原钻井队伍,无论是在队伍素质、精神面貌,或是在技术和装备水平上,都能与国内外的同行一决高低。真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李允子系中原石油勘探局原副局长)

猜你喜欢
井队中原油田钻井队
争分夺秒提速度保生产
归侨钻井队一箭三雕
破解施工任务密集难题
支委数字化履职考评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谈如何推进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优化
Leading the Way
立足中原油田,构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探究
提高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的再思考
敬呈大庆1202英雄钻井队
荒原邻居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