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采收率“再造”一个油田

2015-10-10 07:19仇国强通讯员孙清华
中国石化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再造中原油田采收率

□ 本刊记者 仇国强 通讯员 孙清华

提高采收率“再造”一个油田

□ 本刊记者 仇国强 通讯员 孙清华

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找到一个地质储量高达0.55亿吨的油田。

编者按:历经30多年的勘探开发,曾向千万吨级大油田发起多次冲击的东濮老区,如今原油年产量降至240多万吨,油田开发中后期各种潜在矛盾凸显,控制自然递减难度加大,原油产量连年吃紧。中原油田是一个多油层的复杂断块油田,断层多、落差大、封隔性强、天然能量不足,靠天然能量开发采收率低于20%。经过多年的高速开采,该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储量动用率达94%。提高采收率,延长老油田生命周期,对于致力于“建设三大基地,打造百年基业”的中原油田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本期《科技》栏目对中原油田推进提高采收率工程、优化开发部署、盘活储量资源、增加可采储量、提升单井产能和开发效益进行报道,希望能对其他油田企业有所借鉴。

中原油田文明寨油田面积仅有6.8平方千米,却被断层切割成192个纵横互相重叠的小断块,平均每平方千米28个,最小的还不及半个篮球场大,是石油专家公认的极复杂的断块油田。针对小断块油田注水开发,科研人员从基础断层研究做起,在一团“乱麻”中寻找可行路线,井间找对应,层间找连通,把“碎片片”串成“银项链”。经过调整,文明寨油田采收率提高4.35个百分点,年产油增加1.34万吨,自然递减率下降21.4个百分点,再次进入全国高效开发油田行列。

历经30多年的勘探开发,曾向千万吨级大油田发起多次冲击的东濮老区,如今原油年产量降至240多万吨,油田开发中后期各种潜在矛盾凸显,控制自然递减难度加大,原油产量连年吃紧……

“家常菜”注水开发,延长老油田生命周期

中原油田采油一厂从4月初对文中油田和文东油田进行了9井次调驱施工,使注水系统平均注水压力上升了8.0兆帕,对应的13口油井累计增产原油840多吨。

老油田开发就像一场看不到终点的马拉松,只有合理分配“体力”、补充能量,才能跑出好成绩。

中原油田开发初期正是国内各大油田增储上产的时期,东濮老区采油增速连续11年超过2%,是全国采油增速较快的油田。为进一步增加产量,该油田曾连续两次对东濮老区部分区块实行井网加密、强注强采。

这种强注强采的开采方式导致该油田主力油藏含水率上升过快,产量递减幅度增大。2003年以前,东濮老区每年自然递减率超过20%。

为延长老油田生命周期,中原油田转变开发思路,从“以油井工作为主攻方向”,转变为“以水井工作为主攻方向”。开发思路的调整,使东濮老区开发工作重心重回固本强基的轨道。科研人员不断深化油藏精细描述和沉积微相等地质基础研究,利用集成技术开出“组合药方”,将“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开发管理,变成以油藏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将强注强采变成“细水长流”。

油藏精细描述,为油田开发人员增添了一双“慧眼”。近几年,该油田在东濮老区精细描述51个区块,提出意向调整井708口,预建产能90万吨;运用非常规技术开发难动用油藏,夯实了原油稳产基础。

水路畅,则油路宽。近年来,中原油田以增加动用储量和提高采收率为目标,立足整体研究、整体部署、分类治理,强化集成配套技术应用,开发状况不断改善,东濮老区稳产基础不断增强,自然递减率由几年前的19.96%降至17.12%。

□ 中原油田采油三厂针对三叠系油层水淹程度高、注水不见效、储层能量不足等实际,开展氮气吞吐工艺和二氧化碳驱试验。图为该厂维修大队职工在卫77-9井进行试验前的管线铺设工作。 赵奕松 摄

目前,中原油田标定采收率28.78%,石油地质储量5.48亿吨,这就意味着,在开发过程结束后,还有3.94亿吨剩余油。

这些资源是客观存在的。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找到一个地质储量高达0.55亿吨的油田。

“这相当于中原油田勘探五年发现的石油地质储量。”中原油田分公司开发专业首席专家呼舜兴说。

“营养餐”二氧化碳驱,预计提高10个百分点,延长油田20年寿命。截至8月18日,胡109井累计注入2.4万吨二氧化碳,对应油井见效,初期日产油21.2吨,截至目前连续自喷18个月,累计增油5322吨,增气304万立方米,采出程度提高5.3个百分点。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水驱在中原油田开发中占主导地位,曾为油田增储上产立过汗马功劳。随着储量品位的不断降低,深层、低渗透油藏比率越来越高,注水开发举步维艰。”呼舜兴说。

以油藏类型多、埋藏深、构造复杂、渗透率低著称的中原油田,目前有1/3以上的地质储量是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对这部分储量,目前的注水工艺技术不能满足开发要求,靠天然能量开发采收率仅为20%。

“将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捕集纯化后,注入地下用于驱油,既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又能提高采收率。实践表明,二氧化碳驱油可以提高油田采收率10%~20%。”中原油田副总地质师邓瑞健说。

濮城沙一下油藏于1980年投入开发,采油增速连续3年达3%以上,1985年、1986年连续两年年产油超过88万吨。到2007年,该油藏累计产油578.6万吨,地质采出程度超过50%,工业采出程度高达99.42%,采油增速不到1%。很多人认为,该油藏进入水驱废弃阶段,可以打入“冷宫”了。

要配出适合像沙一下这种油藏胃口的“营养餐”并非易事。

中原油田技术部门进行多方研究论证,优选出濮1-1井组作为试验井组。

□ 中原油田采油三厂工艺技术人员在明248井现场,对油井进行选择性堵水。 赵奕松 摄

经过几年的现场试验,濮1-1井组收到良好的增油效果。该井对应油井濮1-67井,日产油由措施前的0.6吨增至15.9吨。目前,沙一下油藏累计注入二氧化碳9.7万吨,累计增油1.045万吨,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预计12年后可增油55万吨,实现90万吨二氧化碳永久封存。

尝到二氧化碳驱甜头后,科研人员又优选濮1-59井组、胡109井组进行注入。

花样“配餐”,更适合老油田变化的“胃口”

明486井施工现场一片忙碌景象,施工人员正在给该井注入表面活性剂。明486井所对应明408井2009年底见效,初期日增油5.1吨,累计增油5290吨。中原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中高渗技术研究所所长杨昌华介绍,下一步,油田还将在文25块东、濮城沙二下、胡5块等7个区块,进行不同含水阶段单元表面活剂驱复合驱试验。这几个区块涉及地质储量8800万吨,预定采收率可提高10个百分点,全部见效后,这些储量理论上可多采原油约800万吨。

中原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注水增油效果逐渐变差。光是“家常菜”,已很难适应老油田变化的“胃口”,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制定了多种多样“配餐”。

2010年,科技人员油田优选明15块5口井进行表面活性剂+空气泡沫复合驱矿场试验。明15块空气泡沫驱累计增油1.92万吨,自然递减率由20%降至13.5%。

油田文88块属于高温、高压、低渗透复杂断块油气藏,注水开发困难。为了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油田对文88块进行天然气驱先导试验。作为首块“试验田”的文88块沙三中10砂组,累计注入天然气1.73万立方米,增油2.8849万吨,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确保了高压特低渗储层的有效注入,预计提高采收率21个百分点。

为消除三次采油技术瓶颈,中原油田科研人员想尽一切办法。二氧化碳驱效果明显,但气源受限,而空气中氮气含量高达70%,更经济。科研人员又开始了对油藏进行注氮气试验,他们优选出濮城沙二上进行室内试验,可效果不理想,采收率仅提高3个百分点。

进行上百次试验后,他们针对濮城沙二上采取先注一段二氧化碳,再注入一段氮气,试验评价结果良好,这种方法能收到注二氧化碳驱油效果,采收率提高36%。

猜你喜欢
再造中原油田采收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谈如何推进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优化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研究
立足中原油田,构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探究
提高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的再思考
小厂长 大家长 好校长——记十八大代表、中原油田华苑实业有限公司经理邵均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