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主作业为突破推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2015-10-10 07:46张存凤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自主性趣味性历史

张存凤

长期以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主要以传统的试题训练为主,忽视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绝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认为,学习历史只需背一背主要知识就行。这就使得历史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学生对历史学科毫无兴趣,学习成绩不理想。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探索、实践、创新来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改革提出,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主见、有创造性的学习主体是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共同目标。

在当今的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教师普遍认识到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这一形势下,不少教师开始关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很少有教师关注作业设计形式的改革。这就会导致作业设计形式的改革落后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布置科学的作业,特别是自主作业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传统作业往往以考查课本知识为主,形式单一,题型固定,缺乏趣味性,失去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契机。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发挥自主性。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形势下,教师要以自主作业为突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设计自主作业的原则

1.课外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补充的原则。

历史教材是按照一定的知识体系和逻辑顺序编排的,其内容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史学观点和史料会不断出现。因此,教师要利用自主作业,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史学新观点,弥补课本内容的不足,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自主作业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作业,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指导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学生在知识储备、实践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为学生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

4.趣味性与可行性相协调的原则。

历史学科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趣味性。因此,教师在设计自主作业时要注重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完成作业。同时,教师还要注重作业的可行性,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顺利完成。

二、设计自主作业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学生普遍认为历史学科是“副科”,不喜欢学习历史,缺乏学习历史的动力。而在完成自主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课内外知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往能力。

自主作业不同于传统作业,它强调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研究。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与他人合作,与他人沟通,听取他人的意见,分享研究成果。

3.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

传统作业在内容、形式、数量等方面较为模式化,答案也不具有开放性。而自主作业在形式、完成方法等方面都不追求统一,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这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下,教师要通过自主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历史教学效果,促进历史学科的发展。

猜你喜欢
自主性趣味性历史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新历史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